-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儲藏物昆蟲學 本書特色
《儲藏物昆蟲學》:重慶出版社為振興我國科學學術著作出版事業,1988年撥出100萬元專款,在全國率先設立重慶出版社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同時邀請國內多位著名科學家、專家,組成本基金指導委員會。這項基金專門用于資助出版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2003年本基金累計已達300萬元。2004年起,每年增撥100萬元,直至2010年基金總額達到1000萬元,以繼續資助出版更多的優秀科學學術著作。
儲藏物昆蟲學 目錄
儲藏物昆蟲學 節選
《儲藏物昆蟲學》是國家“十五”出版規劃重點圖書,乃作者積數十年教學、科研成果并參考國內外近期研究資料撰成。它系統地介紹了儲藏物昆蟲學的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全書共計10章。涉及儲藏物昆蟲的起源和害蟲化過程、分布特點、生態學、分類檢索、害蟲防治和實驗研究技術。以及各類儲藏物主要害蟲和螨類的形態學、生物學和防治方法等內容,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當今儲藏物昆蟲學研究與應用的*新進展。《儲藏物昆蟲學》內容緊密結合實際需要,圖文并重,含有儲藏物昆蟲各類群分類檢索表若干和插圖166幅。書末附儲藏物昆蟲中名和拉丁名索引,方便查閱。可用做教學和科研參考書,在農、林、畜牧等產后儲藏中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可供糧、油、食品等倉儲部門,檔案館和圖書館,動植物檢疫、衛生防疫和環境保護等管理部門,有關科研單位專業人員和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
儲藏物昆蟲學 相關資料
插圖: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儲藏物昆蟲學的意義及其經濟重要性儲藏物昆蟲學(stored product entomology)是研究與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各類儲藏物昆蟲區系、演變及其綜合治理的一門科學。儲藏物昆蟲學是儲藏產品保護學(stored product protection)的一個重要分支,與農產品儲運學(stored product and transportation)緊密相關,但各有不同的內涵。儲藏物害蟲是儲藏物昆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為害儲藏物的害蟲、害螨、病菌、鼠雀等統稱為儲藏產品有害生物(stored product pests)。儲藏物昆蟲在分類系統上屬于節肢動物門昆蟲綱(Arthropoda:Insecta)。全世界已記載的動物種類在150萬種以上,節肢動物門的動物占所有動物的68%左右,而昆蟲占節肢動物門的90%以上。全世界已記載的儲藏物昆蟲約500種,我國自1957年起組織了5次全國性調查,發現儲藏物昆蟲242種、螨類141種,其中分布較廣、為害較重的約50余種。昆蟲和螨類分屬于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和蛛形綱蜱螨亞綱(Arachnida:Acari),二者在儲藏物中的棲境和食性有相似之處,通常都被稱為儲藏物昆蟲。它們中有害蟲(螨)和益蟲(螨),多數潛藏在倉庫、廠房、貨棧、商店、居室、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處,為害儲藏糧食、油料、動植物食品、中藥材、煙草、棉、麻、絲、蠶繭、皮毛、呢料、紡織品、紙張、圖書、檔案、文物、竹木及其制品、電纜和塑料制品,以及進出口貿易中的檢疫商品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商業流通的活躍、對外貿易的擴大、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內外各種交流的增強等,為儲藏物昆蟲的傳播、為害創造了有利條件,加之有的儲藏場所缺乏必要的安全儲藏條件,以致有害生物不斷滋生繁衍,甚至達到猖獗的程度。各類儲藏物與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新鮮、整潔、優質的儲藏物是科學進步、社會昌明以及現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一個標志,但儲藏物往往由于昆蟲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侵害而受損,如不注意保護,容易變成廢品。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以農立國,視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的人口大國,每年農產品儲藏的品種和數量巨大,因害蟲為害而造成的損失也驚人,僅糧食一項,每年因蟲害所造成的損失就達10%左右,農村儲糧損失更大。至于動植物食品、名貴中藥材、圖書、檔案、文物、棉麻、絲呢、皮毛成品等在儲藏期間因蟲蛀造成的損失也難以估計。儲藏物害蟲防治系統與農業害蟲防治
儲藏物昆蟲學 作者簡介
李隆術,1920年生,四川安岳人。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四川大學教授。1944年畢業于金陵大學研究院。曾任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昆蟲學會蜱螨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儲糧專業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植保學會理事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顧問,現任中國儲糧專業學會顧問。主要成就:從事昆蟲學、蜱螨學教學和科研工作50余年,在倉庫昆蟲學和農業螨類學方面有精深研究,培養出大批本科生以及碩士、博士生。主持國家、部、省級重點科研課題多項,獲國家級三等獎1項,部級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省級二等獎5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出版《蜱螨學》等專著6部。1985年獲四川省教育勞動模范稱號,1990年獲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稱號,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入選《世界名人傳記詞典》,并獲突出成就獎。多次作為代表團團長、專家組組長、代表團學術顧問等出國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擔任國際會議副主席、組織委員、學科組主席、專題討論會主席等職。開創倉庫昆蟲種群生態及測報研究和食品螨類研究,對保護倉庫儲藏物起了重要作用。首次在國內提出糧堆生態系統的觀點和方法,為解決儲藏中的一些疑難問題提供了科學依據。開拓農業螨類生態研究的領域,在螨類的三維動態、動態經濟閾值、生態位的運用以及水稻褐鞘病的傳媒因素等研究項目中取得創新性成果,在理論和生產上均極具價值。
朱文炳,1924年生,四川灌縣人。西南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54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植物保護系。曾任西南農學院昆蟲研究室副主任、重慶動物學會副理事長、重慶昆蟲學會理事、四川省植保學會理事、四川省檢疫對象審定委員會副主任。擔任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的“昆蟲分類學”、“昆蟲生態學”、“植物檢疫”、“寄生生物防治”、“農業昆蟲學”、“果樹害蟲學”、“茶樹害蟲學”、“倉庫害蟲學”等課程的講授。主編《油料作物害蟲》、《四川農業害蟲天敵圖冊》,參編《害蟲生物防治》、《農業昆蟲學》、《四川農業害蟲及其天敵》、《儲藏物昆蟲學》等書。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和參加國家及省市、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多項,其中:“四川省農業害蟲及天敵資源調查研究”1984年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柑橘園昆蟲群落及害蟲綜合治理研究”1990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農螨生態研究”1987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糧食儲藏保鮮技術”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另獲其他項目省部級三等獎4項。1983年被農牧漁業部評為部屬重點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師,1991年被四川省農牧廳評為植物檢疫先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