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終結美元 本書特色
《終結美元》:美元還能撐多久?世界將為美元而戰?中國的機會在哪? 國際市場期待的新時代何時來臨?美元還能撐多久?很大程度看區域貨幣及中國人民幣何時在國際市場崛起,或許人民幣就是壓垮美元的*后一根“稻草”! 我們相信,美元的沒落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具挑戰美元能量的實際上是歐元,歐元的發展,已經對美元形成逼人之勢。但人民幣也不可小視,她是一股新興力量,雖然作為獨立的力量尚有待發展,但卻是世界貨幣體系中新生的*具活力的力量。人民幣走出去,讓美元“回家”去,“終結美元”,這是一個時代的終點,是美元霸權的終結。 人民幣與美元,永遠無法“與狼共舞”。
終結美元 目錄
終結美元 節選
《終結美元》內容簡介:美元究竟還能撐多久?問題提出本身就已反映出人們對美元信用的懷疑,這既是對當下金融危機的反思;也是對戰后60年美元霸權的拷問;更是對現有美元資產前景的擔憂。《終結美元》將分為“美元:終成眾矢之的”、“美元霸權緣起戰爭硝煙”、“無孔不入的美元”、“人民幣升值的背后”、“美國的*大股東——中國”、“又一次美元導致的金融危機”等八章內容進行系統的講述。
終結美元 相關資料
自從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國際貨幣,雖然也曾有過幾次危機,但都在美國政府出招后一一化解,數十年來美元的霸權地位難以撼動,更遑論終結。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暴露了美元的不安全感,引發國際市場的擔憂,也引起國際社會新一輪挑戰美元霸權、終結美元的呼吁。中國總理的擔憂中國財富增長是驚人的,中國有錢了,有錢的讓持有人都要為之擔驚受怕。改革開放30年,最大的成果之一表現為財富的大幅增加,中國不僅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還是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至2008年12月底,中國政府持有的美國國債余額已達6962億美元,相當于這一年年底中國1.9 5萬億外匯儲備余額的36%。加上中國還持有美國的其他債券,中國的外匯儲備不少都放在美元的籃子里,實際的美元資產約有1.4 萬億。全球金融危機襲來,雖然美國國債或部分機構債由美國政府信用作擔保,違約風險低,有穩定的收益,是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的主要資產之一,而且美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政府的信用還是有保證的。但投資美國國債或機構債的風險,除了違約風險以外,還包括匯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如果美元貶值,通貨膨脹風險增加,美元金融資產就面臨購買力下降等問題。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將面臨風險成為不爭的事實,也成為中國政府需要擔憂的問題。2009年3月13日上午,中國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后,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擠滿了中外記者,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溫家寶總理回答記者提問的兩個半小時中,共有12位多國記者獲得提問機會,因為正值金融危機時期,全世界都關注中國在這場世紀金融保衛戰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以,記者提問大都關注經濟、金融議題。其中經濟話題約占了2/3,成為此次“總理記者會”提問的焦點。而這些話題,均是全球所普遍關注的,幾乎是同步,法新社、路透社等國際通訊社及各國主流媒體都迫不及待地對此進行了實時滾動報導,將溫總理的記者會內容第一時間傳向全世界。但因“興奮點”不同,各媒體的評論之聲也不盡相同。亞洲的傳媒,如《印度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將聚焦集中在中國經濟“保八”和“大陸臺灣聯合抵抗金融危機”的報導上。作為第三世界國家,巴基斯坦以及一些非洲友邦,最關心中國將如何繼續保障發展中國家利益,他們聲稱“中國已免除46個最不發達國家400多億債務”的肺腑之言,讓這些“患難之交”在危機中看到了希望。歐洲的傳媒,如英國媒體似乎更關心中國何時出臺新
終結美元 作者簡介
紀碩鳴,1954年生于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曾任大學教師,后下海經商。現定居香港,為《亞洲周刊》資深特派員。以社會學的視野從事社會研究,擅長深度報道。曾獲香港最杰出同志議題報道獎;連續五次獲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的新聞報道獎。2009年榮獲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的年度最佳記者大獎。著有《智慧的身影》、《馬英九走出崎嶇路》等。
胤東華,1955年生于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剮教授,中國證監會首批證券分析師。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始證券分析與財經評論,曾為十余家報紙與刊物進行專題評論。著有百萬字的評論文章,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社會轉型與價值觀念轉換》一文曾獲第三屆上海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論文二等獎。合作著有《哲學視野中的當代中國社會轉型》、《人及其世界》等。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