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審美談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3187
- 條形碼:9787010073187 ; 978-7-01-007318-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審美談 目錄
審美談 節選
《審美談》的寫法有點像隨筆,與條理化、系統化的教科書的寫法大有差別;以為稱它為“談”而不稱為“論”,似乎較為確切。當然,談與論二者并沒有絕對對立的差別,讀者把這些隨感錄般的東西當做談或論來翻閱,它都有適應性。《審美談》寫作過程不是按照章節次序先后動筆的,常常是從想得比較成熟或臨時有了寫作沖動而對其中的某一節先下手的。由于作者要求每一節都要有相對的獨立性,以便讀者抽出其中的任何一節來閱讀,所以整理全部稿件時在章節的組合等方面就產生了困難,內容有相對獨立性的各節不便于列入某一專章里。
審美談 相關資料
第一章 也算是緒論我們集體編寫的教材——《美學概論》出版以后,有些美學工作者和美學愛好者提出建議,希望另編一本教材,著重論證藝術為什么是審美意識的物質化和集中表現,怎樣成為人們的審美對象。也就是說,作為審美對象的藝術創作與作為審美感受的藝術欣賞的關系,是依靠什么主客觀條件構成的。而且還建議,對于各種類型的藝術現象以及社會現象、自然現象的審美性質、審美價值的分析,要盡可能細致一些。我同意做這樣的工作,也愿意盡快把它送到讀者手里。但是,參加《美學概論》編寫工作的同志已經分散,每個人在他原有的工作崗位上有各自的工作,要像1962年前后那樣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討問題,然后進行寫作是辦不到的。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我答應由我自己動手,盡快完成這一任務。但是有一個條件:不按照教科書的方式來寫作。我現在動手寫作,決定采用一種隨感式的寫法;而且在論證方式方面不說盡道絕,給肯動腦筋的讀者留有余地。偶讀清代版本《金瓶梅》的第一回,關于武松與潘金蓮對武大郎的不同認識的寫法之后,更覺得寫論文除了作者的論斷之外,不妨也像寫小說那樣,與讀者合作,讓他們能共同來下判斷。在《金瓶梅》第一回里,潘金蓮說:“自從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負,才到這里來,若是叔叔這般雄壯,誰敢道個不字。”武松對哥哥的評價,與嫂嫂的評價有一致的地方,武大為人太好欺負。但基本觀點和態度,兩人大有出入。他回答說:“家兄從來本分,不似武松撒潑。”由此可見:武大郎作為認識的對象,武松和潘金蓮的觀點、態度、傾向性都是互相對立的。潘金蓮笑著反駁說:“怎的顛倒說!常言‘人無剛強,安身不長’,奴家平生性快,看不上那三打不回頭,四打和身轉的。”看來嫂嫂對哥哥的評價還沒有引起武松警惕,所以才好像安慰似地說:“家兄不惹禍,免得嫂嫂憂心。”如果可以把不在現場的武大郎當做審美對象看待,可不可以說這兩個角色對他的評價也可算作審美主體的一種審美感受和審美判斷呢?凡是讀過《水滸》因而知道武松與潘金蓮性格、出身以及他們同武大郎的關系的矛盾性的讀者都不難看出,這段對話所反映的武松與潘金蓮那主觀對客觀的感受方面之間,分明存在著不可調和的對立。這種認識上的對立,也就是主體靈魂方面的美與丑的對立。譬如說,一個是尊敬與憐惜,一個是鄙視與憎惡。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我再嘮叨嗎?我想,如果這本書可以作為我在一定時期里學習美學的心得。因而寫得不像教科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