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升平春色-色彩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55308
- 條形碼:9787536055308 ; 978-7-5360-5530-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升平春色-色彩卷 本書特色
《神祇的腳印:中國符號文化(升平春色)(色彩卷)》:這本小書,**次對我國傳統文化中色彩符號及其含義做一個較系統的梳理。 我們權做一次中國色彩文化的苦旅吧,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密林里,透過落英繽紛的語林,尋找已經或正在失落的色彩語言。你會發現,幾千年來文明的土壤中,隨時撒落著的一堆零珠碎玉,銅錢吉貝,令人目不暇接,雖然這么一本小冊子,我們還很難找一根繩子串起來。只是隨手擷取,捧之一掬而已。
升平春色-色彩卷 內容簡介
簡介 一個人從落地睜開眼睛起,就開始接受了世界上的各種色彩,如初升的太陽,春天的芳草,姹紫嫣紅的花朵,秋天的金黃色的田野,冬天皚皚的白雪。各種色彩在人們眼睛的感知中呈現出來。于是在我們有了色彩的概念。我們生長在一個充滿著色彩的世界,色彩一直以*直接的表象刺激我們的視覺器官! 這本小書,**次對我國傳統文化中色彩符號及其含義做一個較系統的梳理。
升平春色-色彩卷 目錄
升平春色-色彩卷 節選
《神祇的腳印:中國符號文化(升平春色)(色彩卷)》內容簡介:一個人從落地睜開眼睛起,就開始接受了世界上的各種色彩,如初升的太陽,春天的芳草,姹紫嫣紅的花朵,秋天的金黃色的田野,冬天皚皚的白雪。各種色彩在人們眼睛的感知中呈現出來。于是在我們有了色彩的概念。我們生長在一個充滿著色彩的世界,色彩一直以*直接的表象刺激我們的視覺器官。
升平春色-色彩卷 相關資料
四 綠色綠色是青色與黃色調和而產生的顏色。綠是生命的色彩,也是和平與愛的色彩。大自然除了天空和海洋,綠色所占的面積最大,絕大部分植物是綠色,綠色象征寧靜、和平與安全,同時也常令人想到活力、舒適、新鮮、青春、春天、平凡等意義。綠色所傳達的清爽清新的色彩感覺,給人的是無限的生機,是理想、是希望、是生長的意象,符合了健康衛生的要求。綠色是環保的色彩,我們今天所說的綠色食品,綠色環境,綠色通道,等等。綠色對人的眼睛是最適宜的。在工廠中為了避免操作時眼睛疲勞,許多工作的機械也是采用綠色,一般的醫療機構場所,也常采用綠色來作空間色彩規劃即標示醫療用品。綠色可細分為大綠、翠綠、橄欖綠、墨綠等。綠是青春的一種表現。芳草碧樹,無不體現出春天的生機。綠色除了給人眼睛生理上的舒適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賦予了生命的意義。自然界的綠滿目都是,我們可以不去說,我們主要來看看綠在中國的文化史上的人文痕跡。自然界中的綠色首先反映在文學藝術之中,在作品中被文人賦予青春與生命的意義。屈原的“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楚辭·九歌·少司命》),由此可見綠色給人的怡悅之感,樂府詩中“青青河邊草”這類寫景詩很多,人們用綠表現春天的生機,與秋天的黃葉相對的。這是自然界綠色在人文上的一層意義。由自然界的色彩轉化為人文上的色彩,有一個由自然到人文的轉化過程。據研究,人類對顏色的認知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物代色,如用玫瑰代一種紅色。在人們對一些的直觀認識還要依靠它;第二階段是以物比色,如桃紅色、鴨黃等就留下這個階段的痕跡;第三階段才是色彩的抽象化、符號化,只須色彩本身,不假于物。當“綠”這個字眼一映入眼睛,就會聯想起滿眼的綠色,聯想起比如“青青河邊草”,“池塘生春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詩句,總是春正欣欣向榮的景象,一個“綠”字極易令人想到“春風又綠江南岸”,“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等字眼。所以綠的意象在文化中也是從青春和生機盎然的意思引申和生發出來的。紅花綠葉,在古代多愁善感傷春悲秋的文人眼里,綠色的葉啊草啊,總比不上花那么嬌艷嬌弱,但比花的生長期長,花瓣很快凋零,但綠葉卻越長越濃,所以唐宋以后的詩人看到花,就想到綠肥紅瘦的暮春,就會生出“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的惜春感情。所以,綠是青春的生機,而不敵花的嬌艷,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
- >
山海經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