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復習指南: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分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880696
- 條形碼:9787505880696 ; 978-7-5058-8069-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國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復習指南: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分冊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有: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概論、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公司治理法律實務、合同實務、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實務、辦理企業破產事務、辦理民事訴訟事務、辦理民商事仲裁事務、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法律實務等。
全國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復習指南: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分冊 目錄
**章 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概論**節 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概述一、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發展歷程二、企業法律顧問制度三、企業法律顧問第二節 企業法律事務機構一、企業法律事務機構的概念和特征二、企業法律事務機構的設置三、企業法律事務機構的職能第三節 企業總法律顧問一、企業總法律顧問的概念和特征二、企業總法律顧問的設置和主要職責三、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下的法律事務管理模式第二章 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節 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概述一、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的概念和內容二、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構成要素和特點三、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的主要原則四、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的主要類型五、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基本程序六、企業重要經濟活動第二節 企業法律顧問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的作用及其制度保證一、企業法律顧問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的依據二、企業法律顧問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的作用三、企業法律顧問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的制度保證四、企業法律顧問參與重要經濟活動的作用第三節 企業法律顧問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的主要方式一、參加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會議二、為企業領導經營決策提供咨詢意見三、起草、修改、審核有關法律文件四、辦理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中的具體事務五、企業法律顧問主動提出意見和方案,促請領導做出決策第四節 企業法律顧問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要經濟活動的基本要求一、了解經營決策事項和經濟活動的有關背景二、了解有關當事人的資信情況三、熟悉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四、協調好與企業有關業務部門的關系五、為經營決策和經濟活動提供正確完整的法律意見和方案第五節 法律意見書和法律審核意見表一、法律意見書的特點和作用二、法律意見書的基本內容和格式三、法律意見書的要求四、法律審核意見表第六節 企業改制一、企業改制的內涵和目的二、企業改制的原則三、企業改制的主要形式四、企業改制的有關環節第七節 企業重組上市一、企業重組上市概述二、企業重組上市主要階段及企業法律顧問的任務三、企業重組上市有關要求四、上市公司運行規范第三章 公司治理法律實務**節 公司治理概述一、公司治理的概念與特征二、公司治理的不同模式三、公司治理的意義第二節 公司章程一、公司章程的概念與特征二、公司章程的作用三、公司章程的內容四、公司章程的制定與修改第三節 股東(大)會制度一、股東(大)會概述二、股東(大)會的運作制度三、股東(大)會對董事會、監事會的制衡機制第四節 公司董事會制度一、董事會概述二、董事會的職權三、董事會會議四、董事長第五節 公司監事會制度一、監事會概述二、監事會的職權及其保障措施三、監事會的議事規則第六節 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義務一、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忠實義務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勤勉義務三、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義務的法律責任第四章 合同實務**節 合同效力與合同解釋一、合同關系問題與合同權利二、合同條款三、合同成立與生效四、合同效力狀態五、合同效力內容的擴張六、合同的解釋第二節 合同的履行一、履行規則二、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時的履行規則三、代為履行和代為受領的規則四、合同履行中的債權人的代位權五、合同履行中的債權人的撤銷權六、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第三節 合同的責任一、違約行為二、預期違約及其責任三、實際違約及其責任四、締約過失責任五、免責條款六、違約損害賠償七、違約金八、定金九、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第四節 合同的起草一、合同起草概述二、合同一般條款的起草三、合同其他條款的起草第五節 合同的審查一、合同審查概述二、合同合法性審查三、合同真實性審查四、合同公平性審查五、合同周密性審查第六節 企業合同管理一、企業合同管理概述二、企業合同管理的組織體系三、企業合同管理制度四、企業合同管理的基本內容五、企業合同的監督檢查第五章 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實務**節 企業知識產權法律事務基礎一、知識產權法律事務的業務范圍二、辦理知識產權法律事務的特點三、辦理知識產權法律事務的要求四、辦理知識產權法律事務的主要職責第二節 企業知識產權獲取、確權策略和常見技巧一、專利權的獲取二、商標專用權的獲取三、著作權的取得四、商業秘密的認定第三節 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的操作技巧一、專利權的運用二、商標權的運用三、著作權的運用四、知識產權資本運營技巧五、知識產權的綜合運用第四節 企業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范和應對的操作技巧一、企業知識產權流失的幾種情形及應對二、防范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三、應對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第六章 辦理企業破產事務**節 破產法概述一、破產和破產法二、破產法的適用范圍三、破產原因四、破產案件的管轄五、破產程序的境外效力第二節 破產申請和受理一、破產申請二、破產案件的受理第三節 債務人財產的管理一、管理人二、債務人財產三、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第四節 債權申報和債權人會議一、債權申報二、債權人會議三、債權人委員會第五節 重整程序一、重整申請和重整期間二、重整計劃的制定和批準三、重整計劃的執行第六節 和解程序一、和解申請和裁定和解二、和解協議的通過和認可三、和解協議的法律效力與執行四、庭夕卜和解第七節 破產清算一、破產宣告二、破產財產的變價和分配三、破產清算程序的終結第七章 辦理民事訴訟事務**節 民事訴訟概述一、民事訴訟的概念和特點二、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三、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第二節 民事訴訟的管轄制度一、管轄的概念及種類二、級別管轄三、地域管轄四、裁定管轄五、管轄權異議第三節 民事訴訟的當事人與訴訟代理人一、民事訴訟當事人概述二、共同訴訟人三、訴訟代表人四、第三人五、訴訟代理人第四節 民事訴訟證據制度一、民事訴訟證據的概念和特征二、民事訴訟證據的分類與種類三、證明責任四、證明對象五、證據的調查、收集與保全六、質證七、證據的審核認定第五節 法院調解制度一、法院調解的概念和原則二、法院調解的程序三、調解書的制作及效力第六節 財產保全與先予執行一、財產保全二、行為保全三、先予執行第七節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一、對妨害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概念二、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種類及構成要件第八節 **審普通程序一、**審普通程序的概念與特點二、起訴與受理三、審理前的準備四、開庭審理五、審理中特殊情況的處理六、民事判決、裁定和決定第九節 簡易程序一、簡易程序的概念二、簡易程序的特點三、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四、簡易程序的具體程序規定第十節 第二審程序一、第二審程序的概念二、上訴的提起與受理三、上訴案件的審理四、第二審程序的裁判和特殊情況的處理第十一節 審判監督程序一、審判監督程序概述二、人民法院決定再審三、人民檢察院抗訴提起再審四、當事人申請再審五、再審案件的審判第十二節 督促程序一、督促程序概述二、支付令的申請和受理三、支付令的發出和效力四、支付令的異議和督促程序的終結第十三節 公示催告程序一、公示催告程序概述二、公示催告的申請與受理三、公示催告案件的審理四、除權判決第四節 執行程序一、執行程序概述二、執行主體三、執行客體四、執行根據五、執行管轄六、執行開始七、執行措施八、執行阻卻和執行回轉九、執行期限和執行監督第五節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一、涉外民事訴訟程序概述二、涉外民事訴訟管轄三、涉外民事訴訟的期間、送達與財產保全四、司法協助第八章 辦理民商事仲裁事務**節 民商事仲裁制度概述一、民商事仲裁的概念二、民商事仲裁的適用范圍三、民商事仲裁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第二節 民商事仲裁機構及仲裁規則一、民商事仲裁機構二、仲裁規則第三節 仲裁當事人與仲裁代理人一、仲裁當事人二、仲裁代理人第四節 仲裁協議一、仲裁協議的概念及內容二、仲裁協議的效力第五節 仲裁程序一、仲裁申請與受理二、仲裁中的保全三、仲裁庭的組成四、審理和裁決第六節 仲裁裁決的執行一、仲裁裁決的執行概述二、仲裁裁決執行的條件三、仲裁裁決執行的程序第七節 人民法院對仲裁的監督一、仲裁裁決的撤銷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三、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與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區別第八節 涉外仲裁的特別規定一、涉外仲裁概述二、涉外仲裁機構三、涉外仲裁程序四、對涉外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五、對涉外仲裁裁決的撤銷和不予執行第九章 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節 起草、審核企業規章制度一、企業規章制度概述二、企業規章制度制定的要求三、企業規章制度制定的程序四、企業法律顧問在規章制度制定工作中的作用和任務第二節 辦理企業登記一、企業登記概述二、非公司制企業法人登記要求三、公司登記要求四、非企業法人的其他類型企業登記要求五、法律顧問在企業登記工作中的主要任務第三節 參與企業勞動合同的管理一、企業勞動合同管理概述二、企業法律顧問參與勞動合同管理的作用三、企業法律顧問參與勞動合同管理的工作內容第四節 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一、法制宣傳教育概況二、“四五”普法工作成果三、全國“五五”普法規劃的主要內容四、企業開展“五五”普法工作規劃的主要內容五、企業法律顧問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職責和作用第五節 企業法律風險防范一、企業法律風險的概念和特征二、企業法律風險的分類三、企業法律風險的客觀分析四、企業法律風險的歷史分析五、國外公司治理結構及其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比較六、企業法律風險的防范策略七、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目標和原則八、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九、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組織體系和管理模式十、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幾個關鍵問題第十章 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法律實務**節 緒論一、境外投資的概念、目的和意義二、境外投資的類別三、境外投資的歷史背景和發展現狀第二節 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法律制度一、概述二、境外投資的前期報告制度三、境外投資項目的核準制度四、境外投資外匯管理制度五、境外投資后續監管六、境外投資的風險保障和優惠措施七、境外投資審批涉及的實務問題第三節 境外投資交易流程一、獨家談判流程二、招標式交易流程三、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組織管理實務問題第四節 境外投資交易結構一、境外投資的主要方式二、資產交易和股權交易比較三、投資主體的選擇第五節 法律盡職調查一、法律盡職調查的主要目的和意義二、法律盡職調查的常見問題三、法律盡職調查報告四、交易涉及東道國法律調查及外資審批及限制第六節 境外投資的主要法律文件及談判要點一、概述二、備忘錄/意向書及談判要點三、保密協議及談判要點四、股權、資產購買協議及談判要點五、股東協議/合資協議及談判要點六、商務協議及談判要點第七節 國際投資爭議解決制度一、協議約定條款二、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三、多邊投資保護體制第十一章 外聘律師管理**節 外聘律師的性質一、外聘律師的概念二、外聘律師的特點三、外聘律師與企業法律顧問的區別第二節 外聘律師選擇一、外聘律師的自身優勢二、外聘律師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業務范圍三、明確選聘律師的目的及形式四、選擇外聘律師的途徑五、重視對外聘律師的考察六、報酬及付款第三節 外聘律師管理一、對外聘律師管理應當把握的關鍵點二、充分發揮企業法律顧問對外聘律師的管理作用三、企業管理外聘律師應堅持的原則
展開全部
全國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復習指南: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分冊 節選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已成為我國企業的一項重要管理制度,企業法律顧問工作已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企業法律顧問作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在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管理和依法維護合法權益方面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并成為我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一支不可缺少的法律力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法律顧問作為具備法律知識和企業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肩負的工作任務越來越重,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盡快發展壯大企業法律顧問隊伍是我國企業增強國際竟爭力、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全國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復習指南: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分冊 相關資料
第一章 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概論第一節 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概述一、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發展歷程(一)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初創 新中國成立初期,隨著農村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全國進入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時期。與此同時,與經濟建設有關的法律、法規,如《私營企業暫行條例》、《公私合營工業企業暫行條例》、《關于在國營廠礦企業中實行廠長負責制的決定》等相繼公布,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又通過了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這種形勢下,一些企業為適應依法經營和發展的需要,開始在企業內部設立“法律室”。周恩來總理在1955年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建立法律室做出了原則指示。國務院法制局根據國內有些機關、企業已有的初步經驗,并參照蘇聯的先進經驗,起草了《國務院法制局關于法律室任務職責和組織辦法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于1955年3月28日上報國務院。國務院于同年4月26日下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轉(關于法律室任務職責和組織辦法的報告)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報告》和《通知》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機關和國營企業法制機構建設的最早文件依據,也是我國企業法律顧問制度誕生的重要標志。《報告》和《通知》明確了一系列重要問題:1.法律室的性質和地位法律室實際是法律顧問室。它是協助機關、企業負責人正確貫徹國家法律、法令和進行有關法律工作的一個專門機構。法律室在本部門負責人直接領導下進行工作。2.法律室的工作職責法律室承擔以下5項具體工作職責:(1)審查本部門各單位起草的法規性質的命令和指示草案,以及本部門擬簽訂的合同草案,是否違反國家法律、法令和國務院決議、命令以及相互之問有無矛盾等;(2)協助本部門各單位起草法規草案;(3)研究本部門各單位提出的有關法律問題;(4)受本部門的委托代表本部門進行有關公證、公斷和起訴、應訴等法律行為;(5)整理、編纂本部門業務需要的各種法規。3.法律室的人員組成法律室按精簡原則,暫設主任、副主任、研究員等若干人。從事此項工作的干部,應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調派熟悉業務的得力干部充任。 4.法律室的組建 各機關和重要國營企業,特別是業務上對人民群眾和對外直接聯系較多的機關,應盡可能早點建立。對目前尚無必要與可能建立法律室的部門,可以暫設1~2名專職干部,協助本部門負責人進行一些有關法律室的工作。從《報告》和《通知》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