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身習俗研究 內容簡介
刻繪在人體上的美麗花紋——文身,有著古老的歷史,但距離今天的人們又似乎有些遙遠和神秘。本書在此力圖把文身的歷史、象征意義及功能等展現在讀者面前,探討文身在人類社會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從而為讀者揭開文身那層神秘的面紗。并通過文身習俗的中日對比,研究我們與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文化上的異同,為兩國之間的友好交流與合作服務。
文身習俗研究 目錄
**章 文身的詮釋
一 文身的概念
二 “文身”之名考
三 文身的起源
第二章 文身的分布與類型
一 文身的分布
二 文身的類型
三 繪身、文刺、剺痕三種文身形式的產生順序
四 中國文身的類型
五 日本文身的類型
六 中日文身施術方法之比較
七 文身的一般特征
第三章 中國文身習俗概述
一 考古學資料中的文身習俗
二 歷史文獻資料中的文身習俗
三 近現代民族學資料中的文身習俗
第四章 日本文身習俗概述
一 考古學資料中的文身習俗
二 歷史文獻資料中的文身習俗
三 中日文身習俗資料之比較
第五章 文身的部位
一 文身部位概述
二 中國文身各族的文身部位
三 古代日本人文身的部位
第六章 文身紋樣
一 文身紋樣的基本特征
二 中國的文身紋樣
三 日本民族的文身紋樣
四 中日文身紋樣的異同
五 文身紋樣的其他形態
第七章 文身的工具與顏料
一 文身的工具
二 文身顏料
第八章 文身年齡、性別與儀式
第九章 文身的象征
第十章 文身功能
第十一章 現代文身
第十二章 文身文化的保護
結語 文身——人類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參考文獻
后記
文身習俗研究 節選
第二章 文身的分布與類型
二 文身的類型
上面談到,文身的分布極為廣泛,世界上的許多民族都曾有過文身的經歷。而且,通過一系列的探查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文身一般不是一種隨隨便便的行為,而是非常重要的群體性行為,所以其做法等都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單就文身的具體方法而言也是很復雜的。從整體上看,文身的方式主要有繪身、文刺、贅痕三種類型,簡單地說就是:繪、刺、剺。在此主要就這三種類型分別進行闡述,并就文身的方法作一分析。
(一)繪身
一般認為,繪身是文身類型中*早、*簡單的一種。所謂“繪”,指用各種染料(油脂、泥土等)在皮膚上涂抹或描繪圖案。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人們繪身所使用的泥土等原料是自然界中*常見的東西,而泥土等在人類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又是很容易沾到人們身上的。
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中,介紹了澳洲人、塔斯馬尼亞人、明科彼人、布須曼人、翡及安人、菩托庫多人的繪身情況,說明以上這些原始民族均盛行繪身習俗。在這些部落內部,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其繪身的形態已經發展得相當完整了。繪身的主要特征是隨意性強、便于操作,諸如澳洲人的白色或紅色線條、安達曼島人的白泥直線圖形、鋸齒形的曲線,翡及安人的紅·黑色垂直線條、面部并行線、頰上·鼻上曲線、胸·腕上的奇異圖案,菩托庫多人的涂黑的全身、吉波士蘭人的成人禮候補者臉上的鴨子圖案、雙眼周圍的圓圈、頰骨和眉上橫畫一條白線等,由于是用礦土、白泥等易于清洗的顏料,所以紋樣的變動即更換都是比較容易的,只要他們愿,圖案的選擇具有無限性的空間。
……
文身習俗研究 作者簡介
王曉東,熱河人,1968年生,滿族。1992年畢業于河北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何星亮先生學習文化人類學,2005年畢業并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文化人類學、中日文化比較。現任教于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