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經方劑量揭秘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16324
- 條形碼:9787802316324 ; 978-7-80231-632-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方劑量揭秘 內容簡介
《傷寒雜病論》所載方劑被譽為“經方”,在近兩千年的臨床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至今仍被奉為圭臬。但由于時代更替、度量衡變化.其原始劑量已經成為“不傳之秘”。本書作者長期關注這一未解之謎,通過歷代度量衡考證、與當今臨床處方比較、計數藥物實測,以及不同劑量的代表性經方藥理試驗等,初步闡明了經方的真實劑量。對于指導臨床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所有中醫臨床醫生、研究者、學生等一讀。
經方劑量揭秘 目錄
**章 經方的源流
一、經方的概念及內涵
二、經方的傳承及實踐
(一)漢唐經方的應用
(二)宋代經方的應用
(三)金元經方的應用
(四)明清經方的應用
(五)近代經方的應用
(六)現代經方的應用
三、經方對漢方醫的影響
第二章 經方與當代臨床處方之差異
一、當代臨床處方情況
二、當代中醫處方用量困惑
三、經方與臨床處方組方的差異
四、古方今病不相能乎
第三章 經方劑量認識現狀
一、經方劑量考證
(一)經方長度單位劑量考證
(二)經方容量單位劑量考證
(三)經方重量單位劑量考證
(四)非標準重量單位計量藥物用量考證
二、經方劑量折算認識現狀
(一)從文獻、史籍記載繼承經方劑量
(二)從實物之佐證推測經方劑量
三、經方劑量認識根源及問題
第四章 經方劑量折算探秘
一、經方劑量折算研究背景
二、經方劑量折算研究思路
(一)醫家論述
(二)度量衡考證
(三)實踐實證
三、中國度量衡沿革及藥物計量變化
(一)中國度量衡沿革
(二)藥物計量變化
四、經方劑量折算標準的確定
(一)東漢度量衡的考定
(二)經方劑量的推定
第五章 經方劑量折算標準實證研究
……
第六章 結語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文獻
經方劑量揭秘 節選
**章 經方的源流
一、經方的概念及內涵
“經方”一詞*早見于后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所收錄的《七略》。《七略》中的《方技略》記載:“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劑,以通閉解結,反之于平。”由此可見,經方是指利用藥物治療疾病的方法和方劑的總稱,“經方”一詞,內涵實為“經驗之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遷,經方概念的范疇逐漸變狹。唐代孫思邈著《千金方》,將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之方列入“經方”的范疇,其內涵仍為“經驗之方”。從現存的文獻資料來看,仲景之方源于殷商時期伊尹所著的《湯液經法》,其上源于《神農本草經》及《桐君采藥錄》,下傳至仲景,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成《傷寒雜病論》傳世,法度謹嚴,療效確切,為后世學醫者奉為圭臬。自宋代起,《傷寒雜病論》被譽為“經方”,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林億等正刊行《傷寒論》《金匱要略》《金匱玉函經》等,使得舯景之方廣為流傳,成為組方的規范,為后人所重視;另一方面,也有與《和劑局方》及當時諸家所創的時方相區別之意。
……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