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152604
- 條形碼:9787533152604 ; 978-7-5331-5260-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十七章,包括了壽光大棚蔬菜概覽、壽光大棚蔬菜先進典型、壽光大棚蔬菜營銷與采后處理、壽光大棚蔬菜育苗、樂義蔬菜大棚的創新與發展、壽光大棚蔬菜施肥、壽光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大棚黃瓜栽培、大棚番茄栽培、大棚茄子栽培、大棚辣(甜)椒栽培、大棚西葫蘆栽培、大棚苦瓜栽培、大棚絲瓜栽培、大棚蕓豆栽培、大棚芹菜栽培大棚韭菜栽培等。內容詳盡,通俗易懂,是種植大棚菜農民朋友**的枕邊書。
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 目錄
一、壽光市基本情況
二、農業區域化推進農業產業化起步
三、從產業結構調整到農業產業化的形成
第二章 壽光大棚蔬菜先進典型
一、當代播火者王樂義
二、茄子高效栽培經驗
三、絲瓜高效栽培經驗
四、辣椒高效栽培經驗
五、豆類高效栽培經驗
六、番茄高效栽培經驗
七、黃瓜高效栽培經驗
第三章 壽光大棚蔬菜營銷與采后處理
一、壽光蔬菜營銷的基本模式
二、壽光蔬菜銷售渠道
三、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的發展歷程
四、蔬菜的采后處理與加工
第四章 壽光大棚蔬菜育苗
一、蔬菜育苗的歷史及演變
二、蔬菜育苗程序
三、工廠化穴盤育苗
四、嫁接育苗
五、蔬菜苗期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
六、嫁接育苗技術實例
第五章 樂義蔬菜大棚的創新與發展
一、樂義冬暖式大棚的創新
二、樂義冬暖式大棚的規劃設計
三、樂義冬暖式大棚的結構與建造
四、第五代大棚的結構、建造及性能特點
第六章 壽光大棚蔬菜施肥
一、蔬菜對養分的吸收特點和需肥特性
二、壽光蔬菜施肥現狀
三、蔬菜測土配方施肥的步驟
四、各類蔬菜的營養特性與施肥特點
五、蔬菜營養失調癥的診斷及防治
第七章 壽光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
一、大棚蔬菜病蟲害發生現狀與原因分析
二、大棚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
三、大棚蔬菜主要病害防治
四、大棚蔬菜主要蟲害防治
五、大棚蔬菜主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第八章 大棚黃瓜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大棚及其配套設施
三、育苗技術
四、主要栽培模式
五、大棚黃瓜栽培新技術
六、黃瓜病蟲害防治
第九章 大棚番茄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育苗技術
三、主要栽培模式
四、大棚番茄栽培新技術
五、番茄病蟲害防治
第十章 大棚茄子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育苗技術
三、主要栽培模式
四、大棚茄子栽培新技術
五、茄子病蟲害防治
第十一章 大棚辣(甜)椒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育苗技術
三、主要栽培模式
四、大棚辣(甜)椒栽培新技術
五、辣(甜)椒病蟲害防治
第十二章 大棚西葫蘆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育苗技術
三、主要栽培模式
四、大棚西葫蘆栽培新技術
五、西葫蘆病蟲害防治
第十三章 大棚苦瓜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育苗技術
三、主要栽培模式
四、大棚苦瓜栽培新技術
五、苦瓜病蟲害防治
第十四章 大棚絲瓜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育苗技術
三、主要栽培模式
四、大棚絲瓜栽培新技術
五、絲瓜病蟲害防治
第十五章 大棚蕓豆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育苗技術
三、主要栽培模式
四、大棚蕓豆栽培新技術
五、蕓豆病蟲害防治
第十六章 大棚芹菜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育苗技術
三、主要栽培模式
四、大棚芹菜栽培新技術
五、芹菜病蟲害防治
第十七章 大棚韭菜栽培
一、選用良種
二、直播和育苗技術
三、夏秋露地管理技術
四、冬春韭黃培育技術
五、有機韭菜種植技術要點
六、韭菜病蟲害防治
后記
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 節選
第二章 壽光大棚蔬菜先進典型
一、當代播火者王樂義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把火偷來送給人類,在人們心中燃起真理的火、知識的火、理想的火。王樂義,就是這樣一位執著的當代播火者。
他研究成功冬暖式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并無私傳播到中國北方大地。
他從未停息創新的腳步,一直引領蔬菜產業的綠色革命。
他以一名共產黨人的崇高責任感,把三元朱村建設成為名揚九州的“全國小康示范村”。
蒼天厚土作證:王樂義燃起的,是一團熊熊的光明之火。
億萬農民作證:王樂義播下的,是一團不熄的希望之火!
1.1941年,王樂義降生在壽光這塊戰亂頻仍、滿目瘡痍的土地上。小小年紀,他便幫父母下地干活,早早體驗到了生活的重壓。吃不飽和吃不好的酸楚與苦澀,成為他孩提時*深的記憶。
生存是人的**需要。身處困境,人會本能地表現為抗爭。王樂義*強烈的愿望,就是長大了能過上城里人的生活。而要實現這一愿望,只能是好好讀書。
在小學,他發奮學習,功課門門都是“優”,很得老師青睞。可是,困頓的家境使他不得不選擇了輟學,不得不離開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用稚弱的肩頭早早挑起了掙錢養家的重擔。
在東北的大森林里,17歲的王樂義和成人們一起上山伐木,忙到天色全黑才收工,天天累成一攤泥。更要命的是,深秋以后,帶上山的飯極易凍成冰疙瘩。所謂吃飯,和啃石頭沒有什么兩樣。也就是從那時起,王樂義得了胃病,并落下難治的病根,多年之后仍然備受折磨。
那時,林業工人的工資是每月62.5元。嘗盡饑寒的王樂義掂得出這些錢的分量。他細心收藏著,只留下一點兒生活費。第二個月的工資發放后,便連跑帶顛到郵局,寄回家100元錢。
為省路費,去東北的**個春節,王樂義放棄了回家的打算。在給父母的信中,他盡量把生活往好里講,什么“好聽的伐木號子”、“暖和的大皮帽子”,什么“可口的狍子肉”、“撒著姜絲和蔥花的熱湯面”……而受的苦與累、辛和酸,一點兒也沒透露——為什么要說給千里之外的親人聽呢?難道就為了換取父母、弟妹更多的牽掛和擔憂嗎?
1962年,王樂義結束闖關東,回到了故鄉。因為樸實能干,他被選為三元朱村**生產隊隊長。1965年12月,他光榮地加人中國共產黨,邁出了人生中*關鍵的一步。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