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博弈美國本科-親歷文理學院精英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869852
- 條形碼:9787801869852 ; 978-7-80186-985-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博弈美國本科-親歷文理學院精英教育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在美國文理學院就讀的三個中國高中畢業生的親身經歷,以紀實手法從不同側面向我們真實生動地描述了美國綜合大學、文理學院的不同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主要特色。作品文筆流暢、親切感人、袒露了莘莘學子各各不同的心路歷程和求學感悟,具有一定的可讀性。
博弈美國本科-親歷文理學院精英教育 內容簡介
當前,中國高中生到美國讀本科,已經成為留學的主流。然而,很多學生和家長,甚至包括老師、留學中介人員,對美國的本科教育制度卻知之甚少。本書通過在美國文理學院就讀的三個中國高中畢業生的親身經歷,以紀實手法從不同側面向我們真實生動地描述了美國綜合大學、文理學院的不同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主要特色。作品文筆流暢、親切感人、袒露了莘莘學子各各不同的心路歷程和求學感悟,具有一定的可讀性。
該書對了解、研究當今世界**教育大國的教學模式,以及辦學理念和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有較強的借鑒作用。同時也是有志于到美國就讀和深造的中國高中學生不可多得的重要參考書。
目前還沒有—本指導高中生到美國讀本科的書,寫得如此生動和具有操作性。
博弈美國本科-親歷文理學院精英教育 目錄
走入**本科殿堂陳鏞方
**章 八月,放飛青春夢想
選擇:從“備忘錄”談起
拿至[Joffer的瞬間
May Package(五月郵包)
離別的八月如期而至
第二章 涂滿了陌生的七色板
入關時的突發事件
味蕾開始“美國化”
“地球村”里忐忑相會
融入美麗鄉村的校園
室友來自三個國度
第三章 選課大有學問
100%的選課自由
課程的靈活與限制
課程注冊太難搞定
課綱如法重如泰山
選課目的各不相同
第四章 課堂討論猶如煉獄
逼迫你剝掉靦腆面具
討論中的“雜”與“自由”
提問題和答問題的藝術
“舌戰群儒”的輝煌
第五章 超負荷的閱讀和寫作
駭人聽聞的閱讀量
被福柯“折磨”得生不如死
教授苛刻的閱讀要求
通宵苦思論文題目
一篇論文改了八稿
寫好論文的幾點建議
第六章 校園多樣性的風景線
追問為何追求多樣性
女教授的迷人風采
異國人情的交融快樂
第七章 課外活動精彩難忘
校園打工八仙過海
我曾擁有五份不同工作
親密接觸波士頓
走馬觀花衛斯理(Wellesley College)
浮光掠影曼哈頓
樂趣多多小廚房
各取所需玩派對
第八章 校園內外的人性溫情
為你點石成金的人
學生手中的尚方寶劍
一張校卡護衛著安寧
感動我的美國家庭
第九章 成長路上的感悟故事
故事一:活著
故事二:解讀
【心理實驗案例一】偏愛母音的本能
【心理實驗案例二】憤怒的嬰孩
故事三:原點
第十章 后本科生時代的職業規劃
競爭暑期實習基金
文理學院抬不高你的求職身價
你的未來在自己手中
第十一章 寫在*后的話
在美國直面5·12汶川地震的感受
上帝不會保證每個人故事的成功
聽聽百年前辦學人的話
享受美國精英教育乜琳
**章 留美夢想竟成真
人生夢圓
18歲的孤獨長跑
錄取前后的故事
第二章 “新鮮人運動”
大學的“田園風光”
國際新生的“破冰期”
過山車和派對
給新生“定向”
第三章 學業要求面面觀
新的起跑線
學分制下的選課
課綱是每門課的“圣經”
人人必修寫作課
不分專業,怎么畢業
第四章 學術時間——“痛并快樂著”
開學,如夢方醒
沒完沒了的閱讀作業
課堂發言是家常便飯
寫論文,為伊消得人憔悴
考而不死是為神
教授掠影
師者人生
桃李無言
第五章 棱鏡文化——合而不同
理解多元化
一個屋檐下沒有秘密
和德裔女生比鄰而居
相見恨晚的艾米
非洲舞,想說愛你不容易
西盧的紅酒和爵士樂
第六章 漫談校園生活——苦中作樂
社團“搶生意”
“大眾”的藝術
在舞團的日子
萬能的圖書館
寇士兒:食堂的福音
實驗室里的動物
夜半驚魂的火警預演
第七章 畢業后的思索——走向十字街頭
誰是夢想家
飛躍換日線萬力
**章 再次來到美國
緣起
申請
啟程
第二章 離開是一種到達
Hotel Bucknell(巴氏賓館)
新生方向感
Little Miss Mild(溫和小姐)
露從今夜白
第三章 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開學,靜音
基礎講座與教學大綱
第四章 活著,學著,至少活著
哲學——懷疑
藝術——寬容
數學——驚喜
Public Speakin9——學術與口頭表達能力
第五章 C0llage一文化碎語
話語權
形形色色的人和五光十色的文化
主流到絕望,還是絕望到主流
可恥的孤獨
第六章 當現實兵臨城下
獨特優勢
找工作與“找關系”
Employer Expo(雇主駕到)
結語
附錄一:與Bowdoin College高層對話.陳鏞方
亞洲學生申請辦公室主任約翰·瑟斯頓院長訪談錄
國際學生主任勞拉院長訪談錄
學生事務辦公室主任蒂姆院長訪談錄
前任教務主任克雷格教授訪談錄
巴里·米爾斯校長訪談錄
附錄二:巴里·米爾斯校長在2008級學生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后記 陳鏞方
博弈美國本科-親歷文理學院精英教育 節選
走入**本科殿堂陳鏞方
**章 八月,放飛青春夢想
人生只有終點,很難有什么起點。
因為通常你以為是起點的事情,過幾年回想,也只不過是一種過程的開始罷了,記憶深處很難留有刻骨銘心的感受。
唯獨這一次——遠赴異國讀本科,放飛多年蘊藏心底的青春夢想的那一刻,讓人有久久難以忘懷的感覺。揣著年輕人所有的憧憬,揮別相伴近二十年的父母,踏上遠行航班的舷梯,義無反顧地朝那未知而遙遠的西方天際飛去……嶄新的人生經歷就這樣開始了,故事的**行就這樣寫下了!
整整兩年以后,再來回憶當初的心靈體驗,確實可以說,這真是一個人生嶄新的起點!
選擇:從“備忘錄”談起
從確認我已被美國Bowdoin College錄取的那一刻起,兩年多來不斷有人問我:為什么選擇美國完成本科教育?到美國讀大學本科,又為何挑選文理學院?說老實話,這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道得明的。
但是當我決定與兩個合作者一同來寫這本書的時候,就必須先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當初我們三個人赴美留學的選擇是一致的,都愿意把未來四年的本科教育與美國的文理學院緊密聯系在一起。
想當年,高中畢業后申請到美國讀本科,我的目標十分明確,首選到文理學院讀書。但是當我與父母溝通想法時,卻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父親是資深媒體人,他滿腦子的知識中,簡直找不到一丁點兒可以解釋“什么是文理學院”的信息。而母親咋聽之下,也幾乎就要脫口說出一個大大的驚訝:“怎么是大專啊?”
我曾經費了很大的工夫去說服他們,而且以我當時對美國文理學院的了解,以“解釋幾個問題”為題,弄了一個類似備忘錄的東西給他們看。因為對于搞了一輩子文字工作的父親來講,只有白紙黑字才是*能說明問題的。
*終,當然是以我為中心統一了意見。
我把當時寫的這份解釋什么是美國的文理學院的“備忘錄”放在這里,目的也是希望所有看這本書的讀者,特別是對于這個問題有著同樣疑慮的中國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能理解這個不是個問題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備忘錄上所引用的材料,基本上不是我的發現,我只不過把它歸納了一下。只要你留心,在網上還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介紹文字。
【備忘錄】解釋幾個問題
美國是世界上的教育投資大國,每年對教育的預期投入通常會占到年,均國民生產總值的7,25%左右。作為美國大學的領頭羊,聞名遐邇的常青藤聯盟(The Ivy League)的教育資源和學術聲望更是舉世聞名,不僅在美國國內聲名顯赫,而且也是全世界莘莘學子的求學天堂。雖然美國的很多知名大學(university)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美國還有另外一種根基頗深、源遠流長的高等教育模式——文理學院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第—個問題:怎樣理解美國的“學院”(College)
我相信中國大部分為人父母者看到“學院”這個名詞,**反應就會覺得這是一個“野雞大學”,或者是職業教育之類的專科學校。因為College在國內一般是被翻譯為學院,比如商業學院或者職業技術學院。很多人都以為學院的學術水平級剮遠次于傳統意義上的大學。
但是,College在美國教育界卻有著不同一般的含義。
美國的本科教育大致分為三類學校。分別是:
1)綜合性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比如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本科四年制,帶有研究生院,可以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2)文理學(LiberalArts College):比如著名藝人王力宏的母校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College),同樣是本科四年制,但卻不設研究生院系,只授予學士學位;
3)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兩年制,只授予結業證書或者轉學的學業證明。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這三種高等教育模式,并不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呈金字塔狀。恰恰相反,這三種教育模式在美國的本科教育體系中,可以說是并駕齊驅、各有所長。只是培養人才的目的和肩負的社會職責不太一樣。
第二個問題:大學和學院的區別
美國的文理學院是純本科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的,文理學院與**的綜合性大學一樣,教育質量很高,獎學金資源十分豐厚。但是除了那些**的文理學院,其余文理學院的國際聲望往往不及綜合性大學。
美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理學院都地處偏僻小鎮,學校致力于本科的小班教學,沒有助教(TeacllingAssistants),所有課程都是由擁有美國名牌大學博士學位的資深教授親授,所以非常注重教學質量。文理學院的學術氛圍濃厚,為以后想要讀博士的學生提供了絕佳的學識基礎、學術眼界和非凡的批判型思考能力:
文理學院和綜合性大學*大的區別,就是育人理念不同。(比方說,作為**文理學院的Bowdoin College,從來不設置商學或者醫學專業的,如果學生對于商學或者醫學感興趣,只能選擇經濟學(Economics)或者醫學預科(Pre—Med)的相關課程。)文理學院不強調專業性知識的傳授,這也正是文理學院的立校之本,即所授課程只強調一個“廣”字。文理學院的教育目標,是力求塑造一個人的整體學識素養,并不熱衷于傳授學生一些具體技術性的知識,比如與金融、傳媒或者會計等相關的課程。
文理學院的英語是Liberal Arts College,如果直接一字一句翻譯過來,就是自由藝術學院。比起有些綜合性大學,文理學院更加重視并孜孜追求培養一個人的知識、思想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這些能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很多人都明白,某一項具體技能或許較為容易傳授,比如如何組裝一部汽車。但是,文理學院卻把一個看似很難傳授的指標——培養一個人的知識素養,作為其教育宗旨。美國本科教育的目的,看重的不僅僅是傳授學生一門職業技能,而是要培養一個有文化背景、知識素養和道德水準的人才。
這才是美國的本科教育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本科教育*大的不同之處。
換言之,文理學院并不是要造就多少未來的工程師,而是要培養一個以后既可能做工程師、又可能當經濟學家的“初模”。甚至可以說,美國文理學院的這種教育宗旨,是美國教育產業的精髓。
而且,美國綜合性大學的教育目的,也往往和文理學院不太一樣。由于國際知名度頗大,學生群體也較為龐大。比起一屆只招收400多人的文理學院,綜合性大學一屆*少要招收1200人。除了一些特別富足的大學,比如常青藤聯盟院校,一般的綜合性大學能授予國際學生的獎學金資源也是非常有限的。導致很大一部分國內申請者*后只能拿到一個Admission(單純的錄取),而不是Offer(帶有獎學金的錄取)。
學校的地理位置不同,也是兩個教育系統不一樣的體現。和坐落在偏僻鄉鎮的文理學院不同,大部分綜合性大學往往都坐落在各個大城市中。
美國綜合性大學一些有名望和有學術成就的教授,往往更注重做個人的課題研究或者研究生教學。本科生群體因為十分龐大,教授們容易忽略本科生的基礎教學。很多大學的導入性課程,往往都由 教(Teaching Assistants)來任。但是相應的優點就是,綜合性大學的本科生只要本人愿意,在通過相應考試之后,也可以享受等同于研究生的選課待遇和研究機會。另外,綜合性大學的校友職業分布,較之文理學院,也更加廣泛、均勻。尤其是一流的綜合性大學,校友網的力量不可小視。
第三個問題:大學和學院的相似點
雖然美國的文理學院和綜合性大學存在種種差異。但是其*終的目的都是育人,從而對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所以兩者也有很多相同點。比如,一流的私立綜合性大學和私立文理學院的學費都相當昂貴,貴到往往不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所負擔得起的(我入讀Bowdoin CoUege的那年,一年在學校的支出,包括學費、飲食、住宿、保險等,官方統計是44000美元,而且每年還要以2000—3000美元的速度遞增。)。所以有的人說,美國**的文理學院教育是一種“貴族教育”。和私立的綜合性大學一樣,大部分文理學院也都是私立的。學校的經費(Endowments)往往來自廣大校友的資助,而昂貴的學費也是一個間接來源。
思想文化學者許紀霖先生說:“像Swarthmore、Amherst和Wellesley這些中國人聞所未聞的文理學院,連研究生院都不屑辦,一門心思營造優質的本科,每年考生的考分,照樣不亞于哈佛以及耶魯大學。美國大學之所以世界一流。不是因為有一批高大全的綜合性大學,而是有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和Swarthmore這些風格迥異的學校。它們之中,大部分學科門類不齊全,也不一定有文學院、法學院,然而各有各的個性,有自己的強項,并以自己的看家本領吸引學生,拿諾貝爾獎,登上全美大學的排行榜。”(《大辦文科與“高大全”》)。
他說的話對不對,我希望您讀完這份備忘錄后,能夠得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