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臺灣2008 內容簡介
2008年,臺灣政局發生了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關系“迎來了重大轉機,開創了新的歷史,進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取得了令兩岸和國際社會都滿意的重要進展。但兩岸關系仍面臨許多問題,和平發展之路充滿挑戰。
本年度,兩岸關系呈現大轉折、大突破、大交流的突出特點。
臺灣2008 目錄
2008年兩岸關系綜述
2008年兩岸經貿關系回顧
2008年臺灣當局大陸政策綜述
2008年臺灣政局回顧
2008年民進黨情況綜述
2008年國民黨情況綜述
2008年臺灣經濟態勢與展望
2008年臺灣工業發展概述
2008年臺灣農業發展述評
2008年臺灣金融發展述評
2008年臺灣對外貿易綜述
2008年臺灣社會情況綜述
2008年臺灣對外關系回顧
2008年臺灣文學藝術綜述
2008年臺灣第三產業綜述
2008年臺灣教育綜述
2008年臺灣軍事情況綜述
臺灣大事記
臺灣大事記
祖國大陸對臺重要文獻
祖國大陸對臺重要文獻
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胡錦濤談臺灣問題
溫家寶談臺灣問題
賈慶林談臺灣問題
陳云林談臺灣問題
王毅談臺灣問題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就陳水扁當局舉辦“入聯公投”發表受權聲明-
國臺辦發言人就臺灣體育團隊奧運會期間稱謂問題發表談話
外交部就臺“參與聯合國活動”提案遭拒答問
……
統計資料
臺灣2008 節選
《臺灣2008》分四部分,分別為綜述,臺灣大事記,祖國大陸對臺重要文獻,統計資料。
臺灣2008 相關資料
插圖:
2008年臺灣農業發展述評
2008年對世界、對臺灣及其農業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臺灣農業除了經歷難以避免的自然災害,還經歷了島內政權交替所帶來的環境變化,以及金融海嘯引發的世界經濟增長衰退對農業的沖擊。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困境,臺灣新當局為振興經濟、興利除弊、回應民眾期待,提出了“松綁”、“重建”的總體施政藍圖。在農業上,針對民進黨執政8年積累的嚴重社會經濟問題,提出以建設“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全民農業”為施政基本方針;同時提出了施政的三大愿景:在50年內把臺灣建設成為“無毒農業島”,4年內讓臺灣農戶平均所得突破百萬元,10年內實施1.500億元農村再生計劃,打造富麗新農村,兼顧了農業、農民、農村。2008年重點實施第三次農地改革,建設安全農業、產業創新走廊,優化農民組織、生態環境,并因應兩岸關系發展,加強兩岸農業合作等,借以追求經濟發展、社會公正及環境維護的全方位提高。可以看出,2008年,臺灣農業政策在秉承政策連續性的同時,也體現了新形勢下的新思維、新主張,采取了一些新策略和措施,成為臺灣農業轉折的重要一年。
一、安全、健康農業發展的新動態
2008年臺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健康為主題,更加突出農產品的安全性,從糧食安全保障、農產品安全生產與運銷到科技政策與環境再造,都是圍繞“安全、健康”而為,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因應國際形勢變化,重建糧食安全體系
自然災害頻繁始終是臺灣農業揮之不去的夢魘,2008年,臺灣先后遭受了2月寒流、6月豪雨及此后的卡玫基、鳳凰、薔蜜、辛樂克等臺風的不斷侵襲,使農林牧漁業及其相關設施損失重大。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的自然災害造成臺灣農業損失超過40億元新臺幣。與此同時,2008年世界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糧食問題更加凸顯。近3年來,全球糧食作物價格平均上漲839,0,小麥價格更飆漲18l%。與此同時,世界糧食儲備則日益減少,目前全球糧食儲備已降到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鑒于目前臺灣以價格為權數的綜合糧食自給率為72.5%,以熱量為權數的綜合糧食自給率則為30.6%;同時由于國際原油價格飆漲造成的原物料價格攀升,肥料進口成本增加,臺灣對糧食安全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宣布將稻米安全庫存從30萬噸增至40萬噸,以確保島內供應,為此采取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停止休耕地種植生質能源作物政策。為確保糧食生產面積,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