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音韻學通論 本書特色
《音韻學通論》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的一本漢語音韻學教材。
音韻學通論 內容簡介
《音韻學通論》一書由中華書局初版于年。本次改正了其中的排校錯誤及少數提法,同時增加了《五音集韻》和《古今韻會舉要》的簡介、部分用例及“主要參考文獻”等內容,是書出版一年來,承蒙讀者不棄,使其暫得承乏獻芹,部分高校且采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本科生參考書,對此,本人既覺榮幸,更有履冰惶恐之感。
音韻學通論 目錄
**章 導言
**節 音韻學與語音學
第二節 音韻學的功用
第二章 音韻學對漢語音結構的分析和歸納
**節 音韻學對治語聲母的分析
第二節 音韻學對治語韻母的分析
第三節 韻學對漢語韻母的歸納
第二編 中古音
第三章 《廣韻》
**節 《廣韻》以前的韻書
第二節 《廣韻》的產生
第三節 《廣韻》的版本
第四節 《廣韻》體例
第五節 《廣韻》的四聲配合
第六節 根據《廣韻》探求中古音的方法
第七節 《廣韻》的聲類和聲母
第八節 《廣韻》的韻類和韻母
第四章 《韻鏡》
**節 《韻鏡》的產生和作用
第二節 《韻鏡》的體例
第三節 《韻鏡》對中古聲母和韻母的分析
第四節 《韻鏡》和《廣韻》在考察中古音中的互補作用
第五章 中古音系
**節 中古音系的聲母
第二節 中古音系的韻母
第三節 中古音系和韻母的配合關系
第四節 中古音系的聲調
第六章 《廣韻》一系的韻書和韻圖
**節 《廣韻》以后的幾種韻書
第二節 《韻鏡》以后的幾種韻圖
第三編 近代音——從中古音到北京音的變化
第七章 近代音
第八章 從中古音到北京音的變化
第四編 上古音
第九章 上古音的聲母
第十章 上古音的韻部
第十一章 上古音的聲調
第十二章 陰陽對轉與因聲求義
主要參考文獻
音韻學通論 節選
《音韻學通論》一書由中華書局初版于年。本次改正了其中的排校錯誤及少數提法,同時增加了《五音集韻》和《古今韻會舉要》的簡介、部分用例及“主要參考文獻”等內容,是書出版一年來,承蒙讀者不棄,使其暫得承乏獻芹,部分高校且采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本科生參考書,對此,本人既覺榮幸,更有履冰惶恐之感。
音韻學通論 相關資料
插圖:
第十二章陰陽對轉與因聲求義
第一節 陰陽對轉
一、孔廣森的陰陽對轉說
陰陽對轉是指陰聲韻在一定時期會變成陽聲韻,陽聲韻在一定時期也會變成陰聲韻。陰陽對轉是漢語語音發展演變的一條重要規律,它是由清人孔廣森提出,再由章炳麟進一步發展完善的。陰陽對轉,準確地說,應該叫做陰陽入對轉,即陰、陽、人三類韻在發展中可以相互轉化。由于孔廣森不認為上古有人聲韻,他把人聲韻看作是陰聲韻并與真正的陰聲韻歸作一類,所以他將這種對轉規律叫做陰陽對轉。孔氏認為古韻有本韻、通韻、轉韻之分。所謂本韻,即他據《詩經》押韻所歸納的陰、陽十八部。所謂通韻,是指某些韻部音色接近(收音相同或相近,韻腹相近),可以通押,如丁類(耕)與辰類(真)通用,支類與脂類通用,冬類與侵類、蒸類通用,幽類與之類、宵類通用。所謂轉韻,是指相配的陰、陽兩部字有押韻或諧聲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某些方言中一些陰聲韻被讀成了陽聲韻,或者一些陽聲韻被讀成了陰聲韻,故可以相押或諧聲。孔氏在《詩聲類·卷一》中說:“此九部者(指陰、陽各九部——筆者注),各以陰陽相配而可以對轉。
音韻學通論 作者簡介
胡安順,陜西商州市人,1949年12月生,1984年東北師大漢語史碩士研究生畢業,陜西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漢語教研室主任、陜西師大西北方言與民俗中心研究員、國際漢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主持和參考主持國家級教改及社科基金等項目3項,出版著作5部,發表論文30余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