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新編稅法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235258
- 條形碼:9787811235258 ; 978-7-81123-525-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編稅法教程 節選
章 稅法概述
1.1 稅收與稅收負擔
1.1.1 稅收的起源與發展
1.西方國家的稅收起源和發展
早在四五千年前,歐洲的古希臘、古羅馬和非洲的古埃及等一些奴隸制國家,就已經出現了稅收。以歐洲的稅收產生為例,具有現代意義的稅收形式大都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自由納貢時期,這時稅收含有臨時性捐贈、饋贈的意思;二是承諾納稅階段,這一時期的稅收初步擺脫了貢賦不分的狀態,開始具有契約式的約束性和固定性;三是歐洲封建專制課稅時期,這時的稅收已經具有國家政治權力與私有財產權利相對抗的典型特點。
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后,其稅制發展經歷了從以消費稅和關稅為主體到以所得稅為主體的3個階段。以美國為例,其稅收制度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以下3個階段。①以關稅為主體的間接稅階段(1783--1861)。1787年,美國成立聯邦共和國,通過了新憲法。新憲法規定,聯邦政府擁有獨立的課稅權,各州將進口關稅讓渡給聯邦政府,作為聯邦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到1861年平均稅率已達24%左右,其所組織的收入約是其他財政收入的5~10倍,關稅成為這一時期美國稅收制度中*重要的稅種。②以商品稅為中心的復稅制階段(1861—1913)。從1861年起,聯邦政府擴大了國內消費稅的課征范圍并提高了稅率,使關稅收入歷史性地退居次要地位,從而逐步確立了以商品稅為主體稅種的稅制框架。③以所得稅為主體的復稅制階段(1913年以后)。1913年,美國憲法修正案重新恢復開征所得稅,從而逐步確立了以商品稅為主體稅種的稅制框架,這一年是美國稅制從以商品課稅為主走向以所得課稅為主的分界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