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行政分權視野下地方責任政府的構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3453
- 條形碼:9787010073453 ; 978-7-01-007345-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政分權視野下地方責任政府的構建 本書特色
《行政分權視野下地方責任政府的構建》是在筆者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也是筆者對自己三年博士研究生學習生涯的一個階段性總結。盡管筆者自知才疏學淺,資質平平,但有恩師們的悉心教導和指點,有同學和朋友們的幫助和配合,有家人的體貼、支持與關懷,我才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才有了潛心鉆研的動力,本研究才得以順利完成。在此我對曾經幫助過我的各位老師、同學以及為我實地調查提供無私幫助的地方政府機關及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尤其要感謝的是我的恩師李俊清先生。
行政分權視野下地方責任政府的構建 目錄
緒論
**章 行政分權:構建地方責任政府的體制背景
**節 政府權責關系的理論追溯
一、公眾權利是政府權責關系的源頭
二、政府元責任
三、以責控權的邏輯
第二節 集權與分權:政府權力基本配置形式
一、集權制
二、分權制
三、集權與分權的關系
第三節 由高度集權走向合理分權:中國行政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中央集權制的現實運行與理論預設的偏差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分權化改革回眸與反思
三、中國行政改革的走向:高度集權走向合理分權
第二章 分權背景下地方責任政府的基本架構
**節 詮釋責任政府
一、責任政府的理論基礎
二、責任政府的基本內涵
三、傳統責任政府與現代責任政府
四、地方責任政府的特殊性
第二節 地方責任政府的價值取向定位
一、地方責任政府的義務價值
二、地方責任政府的實踐價值
第三節 地方責任政府的目標模式選擇
一、服務政府:責任政府的角色定位
二、有限政府:責任政府的職能定位
三、適度規模政府:責任政府規模定位
四、參與式政府:責任政府的組織模式定位
五、法治政府:責任政府的制度化目標
六、德治政府:責任政府的內在動力目標
七、績效政府:責任政府的效能目標
第四節 地方責任政府的基本能力構成
一、規制能力
二、回應能力
三、利益分配與協調能力
四、公共服務能力
第三章 地方政府責任與政府角色的關系
**節 政府責任的內涵、體系及特征
一、政府責任概念的演變
二、政府責任體系構成
三、政府責任的特點
第二節 政府角色決定政府責任
一、西方關于政府角色及其責任的主要觀點
二、中國地方政府角色及其責任的變遷
第三節 我國地方政府責任不足歸因分析
一、政府與社會關系錯位導致地方政府責任內容缺失
二、單位制對地方政府責任的消極影響
三、地方政府公共投入不足、監管不力導致其社會公共責任流失嚴重
四、體制性因素導致地方政府公共責任出現盲區
五、權責畸變造成地方政府公共責任扭曲
第四章 轉型時期我國地方政府責任再厘定
**節 地方政府政治責任及其實現機制
一、地方政府政治責任內容
二、地方政府政治責任實現機制
第二節 我國地方政府的經濟責任及其實現機制
一、地方政府與市場的責任關系及其實現機制
二、地方政府與企業的責任關系及其實現機制
第三節 我國地方政府的文化責任及其實現機制
一、對“文化”的理解
二、地方政府的文化責任
三、完善地方政府的文化責任機制
第四節 我國地方政府的社會公共服務責任
一、公共服務責任的含義
二、我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責任
三、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責任機制
第五章 地方政府責任主體的倫理自主性建構
**節 行政人員角色分析
一、行政人員是與公共權力聯系在一起的特殊職業群體
二、行政人員所面臨的角色和責任沖突
三、行政人員的客觀責任與主觀責任
四、行政人員保持積極責任狀態的動力
第二節 行政人員倫理自主性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行政體制的影響
二、行政人員個人價值觀的影響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 行政人員倫理自主性建構的路徑
一、行政人員倫理自主性建構的起點——公共利益至上
二、行政人員倫理自主性建構的目標——行政人格
三、行政人員倫理自主性建構的途徑——他律與自律
第六章 健全地方政府責任控制機制
**節 政府責任控制機制的本質及其基本形式
一、政府自利傾向和權力的擴張本性使權力控制成為必然
二、政府責任控制機制本質是建立有效的公共權力控制機制
三、政府責任控制機制的兩種形式: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
第二節 完善地方政府監督機制
一、我國地方政府現行監督機制的缺陷與不足
二、完善地方政府監督機制的對策思考
第三節 矯正地方政府激勵機制
一、我國地方政府激勵機制的缺陷與失范
二、矯正地方政府激勵機制的對策思考
結語:權利取向是責任政府的重要標志
一、權利主導權力:責任政府的行為邏輯
二、權力本位走向權利本位:責任政府的行政理念
三、限制權力與彰顯權利:責任政府的制度取向
四、該研究中未竟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行政分權視野下地方責任政府的構建 節選
《行政分權視野下地方責任政府的構建》通過對行政分權背景下政府權責關系的理論追溯,分析了政府權力與公眾權利的淵源關系,闡明了公眾權利對政府權力和責任所具有的約束、規范和導向功能。在政府權力運行過程中,應以公眾權利和公共利益主導和規范政府權力和責任。保證政府權力和責任的公共性是構建地方責任政府的核心價值。在此框架下,剖析了我國地方政府責任運行狀況及地方政府責任缺失的根源,厘定了政府、市場和社會的權力、責任邊界,提出了構建地方責任政府的有效途徑。
行政分權視野下地方責任政府的構建 相關資料
第一章 行政分權:構建地方責任政府的體制背景
權力是政府賴以生存的強力基礎,責任總是與權力相伴而生的。美國早期杰出的公共行政管理學家懷特(konard D.white)在其公共管理理論中對行政責任與權力配置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政府的行政效率從根本上來說是以行政組織中責任與權力的適當分配為基礎的”。政府的權力配置方式和權力結構關系直接決定著政府的責任邊界、責任內容和責任方式。可以說,權責一致是責任政府的核心原則,政府的權責關系問題也是責任政府建構中的首要問題。責任政府是現代民主政治條件下的全新政府模式,在價值理念上體現為對民意負責,即政府要積極回應社會和公眾的要求,認真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在制度安排上意味著通過責任制約權力機制的建立,實現權力行政向責任行政的轉化。而科學、有效的權力控制機制是與權力配置的方式直接相關的,集權與分權狀態下的政府價值取向、行政理念和權力控制機制均不同,因此,架構在此基礎上的責任政府的模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而責任控制權力何以可能?在行政實踐中責任如何實現對權力的有效控制?等等,都是責任政府建構中的基本問題。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對公眾權利、政府權力、政府責任三者的關系進行深刻的理論剖析,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合理的解釋和理論上的支持。基于以上目的,本章從政府權責一致的理論追問中,通過分析政府權力與公眾權利的淵源關系,揭示政府權力、政府責任和公眾權利的內在邏輯關系,從理論到實踐分析我國集權和分權模式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政府與社會、市場由于權力關系變化所帶來的責任、利益關系的變化,以分析我國地方責任政府構建的權力基礎與現實背景。
第一節 政府權責關系的理論追溯
權力與責任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權力是責任的保障,責任是權力的目的:權力是責任的產物,責任是權力的制約。二者相互依存,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產生背離目的的結果。就制度安排而言,責任政府本質上就是要建構科學而有效的責任控制權力機制。所以,對政府權力與責任關系的理論探究是責任政府建構中首要回答的問題。
一、公眾權利是政府權責關系的源頭
可以說政府是基于承擔某種責任的需要而出現的,政府責任是政府目的的反映,而權力是政府責任的強力基礎。不同性質的政府,權力來源不同,其目的不同,責任指向也不同。所以,研究政府權力和責任的關系需要追溯到政府的起源。
(一)社會契約論的解釋
社會契約論代表人物霍布斯從“人性惡”出發
行政分權視野下地方責任政府的構建 作者簡介
楊淑萍,山西夏縣人,2007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主要從事公共管理和教育管理問題研究。曾在《哲學動態》、《理論探索》、《教育理論與實踐》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著作《日本教19幣文化研究》一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