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行政下鄉與依法行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74302
- 條形碼:9787500474302 ; 978-7-5004-7430-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政下鄉與依法行政 目錄
導論
一 選題緣起與研究價值
二 既有研究成果概覽
三 研究方法與篇章結構
**章 新中國農村基層行政體制的歷史變遷
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行政網絡的建構(1949-1957)
二 人民公社時期的“政社合一”體制(1958-1983)
三 “鄉政村治”格局下的行政體制(1983-)
第二章 政治化鄉村行政機制的生成與運作
一 動員:行政機制的滲透
二 任務:行政機制的介入
三 命令:行政機制的擴張
四 對政治化鄉村行政機制的反思
第三章 政治化鄉村行政機制的困境與出路
一 家庭承包經營對政治化行政機制的影響
二 “撤社建鄉”對政治化行政機制的影響
三 村民自治對政治化行政機制的影響
第四章 法治化鄉村行政機制的國家建構
一 前提:依法行政原則的確立
二 基礎:行政法制觀念的培育
三 依據:行政運行規則的制定
四 保障:行政監督機制的建構
第五章 鄉村依法行政的現狀考察
一 鄉村依法行政取得的初步成效
二 鄉村依法行政碸的深層矛盾
三 繼續推進鄉村依法行政的建議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一 選題緣起與研究價值
二 既有研究成果概覽
三 研究方法與篇章結構
**章 新中國農村基層行政體制的歷史變遷
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行政網絡的建構(1949-1957)
二 人民公社時期的“政社合一”體制(1958-1983)
三 “鄉政村治”格局下的行政體制(1983-)
第二章 政治化鄉村行政機制的生成與運作
一 動員:行政機制的滲透
二 任務:行政機制的介入
三 命令:行政機制的擴張
四 對政治化鄉村行政機制的反思
第三章 政治化鄉村行政機制的困境與出路
一 家庭承包經營對政治化行政機制的影響
二 “撤社建鄉”對政治化行政機制的影響
三 村民自治對政治化行政機制的影響
第四章 法治化鄉村行政機制的國家建構
一 前提:依法行政原則的確立
二 基礎:行政法制觀念的培育
三 依據:行政運行規則的制定
四 保障:行政監督機制的建構
第五章 鄉村依法行政的現狀考察
一 鄉村依法行政取得的初步成效
二 鄉村依法行政碸的深層矛盾
三 繼續推進鄉村依法行政的建議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行政下鄉與依法行政 節選
19世紀末,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中國開始了由傳統國家向現代國家的轉型。現代中國的建構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行政下鄉”的過程。從內容上分析,“行政下鄉”一方面是國家行政組織體系向鄉村社會的擴展或延伸;另一方面也是行政運行機制向鄉村社會的滲透與擴張。1949年以后現代中國成功建構的重要原因不僅在于中國共產黨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建立了廣泛覆蓋農村社會的行政網絡體系,而且還在于其將國家行政的運行機制強制性地嵌入鄉村社會,使鄉村社會治理納入國家政治與行政運行體系。以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的現代化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宏觀背景下,鄉村行政的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都在經歷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對國家、農村和農民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行政下鄉”與依法行政》的意旨在于從行政體制和行政機制兩個方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行政下鄉”進行一種宏觀的考察和檢視,力圖全面、客觀地反映“行政下鄉”的歷史變遷過程,揭示鄉村行政的未來走向或發展趨勢。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