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語符學語言模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76047
- 條形碼:9787500476047 ; 978-7-5004-7604-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語符學語言模型研究 本書特色
《語符學語言模型研究》講述了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認知革命”發生經來,認知研究經歷了一次深刻的范式轉變,即從基于計算隱喻和功能主義觀念的“**代認知科學”向基于具身心智(embodied cognition)觀念的“第二代認知科學”的轉變。“第二代認知科學”將認知主體視為自然的、生物的、活動于日常環境的適應性的主體,認知就發生于這樣的狀況中;其倡導的認知觀念是:認知是具身的(embodied)、情境的(situated)、發展的(developmental)和動力學的(dynamic)。
語符學語言模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部系統研究哥本啥根學派理論體系的專著。本書在梳理語符學理論淵源及其語言觀、方法論基礎上,分別探討了語言功能模型、符號結構模型、符號系統模型和類型學模型,據此勾勒出語符學自足的理論體系。本書所揭示的語言學理論體系以及相應的研究范式,對當代語言學、哲學、文學的相關研究都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語符學語言模型研究 目錄
緒論
**章 語言模型的定義與類型
1.1 語言模型的定義
1.2 語言模型的類型
第二章 語符學的理論淵源
2.1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語言模型
2.2 索緒爾的語言模型
第三章 語符學的語言觀
3.1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語言觀:從傳統語文學向現代語言學的轉變
3.2 索緒爾的語言觀:從歷史比較語言學向結構主義的轉變
3.3 語符學派的語言觀:從語言系統向語言結構的轉變
第四章 語符學的描寫模型
4.1 語符學的方法論
4.2 假設演繹法
4.3 接換檢驗法
4.4 催化法
第五章 語符學的語言功能模型
5.1 語符學的功能觀
5.2 語符學的語言功能模型
5.3 功能模型的理論價值
第六章 語符學的符號結構模型
6.1 語言符號的結構
6.2 語符學的符號結構模型
6.3 語符學符號結構模型的理論價值
第七章 語符學的符號系統模型
7.1 語符學符號理論的淵源
7.2 語符學的符號系統模型
第八章 語符學的類型學模型
8.1 語符學的類型學觀念
8.2 語言的發生類型
8.3 語言的關系類型
8.4 語言的結構類型
8.5 語言的用法類型
第九章 語符學的發展
9.1 語符學與機器翻譯的結合:范疇語法
9.2 語符學與認知語言學的結合:層次語法
9.3 語符學與修辭學的結合:結構主義的修辭學理論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語符學語言模型研究 節選
《語符學語言模型研究》是國內**部系統研究哥本啥根學派理論體系的專著!墩Z符學語言模型研究》在梳理語符學理論淵源及其語言觀、方法論基礎上,分別探討了語言功能模型、符號結構模型、符號系統模型和類型學模型,據此勾勒出語符學自足的理論體系!墩Z符學語言模型研究》所揭示的語言學理論體系以及相應的研究范式,對當代語言學、哲學、文學的相關研究都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語符學語言模型研究 作者簡介
王德福,男,1971年生,遼寧鞍山人,渤海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5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入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動站。曾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主持、參與省部級科研立項多項。主要研究方向為語言學理論、語言哲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