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978-2008-中國改革開放-全九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7529
- 條形碼:9787010077529 ; 978-7-01-007752-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78-2008-中國改革開放-全九冊 內容簡介
該系列叢書定名為《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分為“綜合篇”、“地方篇”和“理論篇”三卷共九冊。其中,“綜合篇”由中央50多個部門共同撰寫,共45篇綜述性文章,系統總結了30年來各領域改革開放的歷程、成就和經驗,并展望未來一段時期的改革開放前景。“綜合篇”各篇文章的撰寫,歷史跨度大,涉及面廣,參與部門多,許多文章是由多個部門合作撰寫的。
“地方篇”共47篇文章,由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部門撰寫。
“理論篇”共88篇文章,是在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數百篇征文中“優中選優”精選出來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親歷者和研究者對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革命的理論思考。
為系統反映全貌,本篇還編輯整理了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并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對體現3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主要數據也進行了梳理,作為附錄一并編入叢書。
為了編輯好這套叢書,各部門、各地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認真把關;所有參與者本著尊重歷史、客觀嚴謹的精神收集資料和撰寫文稿;全國發展改革系統的同志和有關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也以熱忱、負責的態度積極參與征文活動。各地各部門的相關稿件,都是在組織專門力量深入研究、反復修改、層層把關的基礎上,由相關負責同志審定,有的還提交所在單位黨組會議研究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成專門的工作班子,組織專家和有關同志,先后進行了兩輪審稿。為了確保高質量,體現權威性,確定由人民出版社來出版這套叢書。
1978-2008-中國改革開放-全九冊 目錄
一、改革開放的理論與實踐
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要向縱深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石
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我國社會發展階段的歷史性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來“解放思想”進展的軌跡和啟示
弘揚先進文化的主旋律
我親歷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堅持、發展和完善
中國區域發展戰略:回顧、反思與新走向
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的基本思路與主要任務
城鎮化是推動中國發展的長期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業體制改革的進展、問題與攻堅部署
成長中的法治國家
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制建設
二、農村改革和城鄉統籌發展
我國農村改革30年的成就、問題與今后改革思路
30年歷史跨越:我國農村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解決“三農”問題之我見
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方向研究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逐步改變二元經濟社會結構
重慶市統籌城鄉發展的文化生態問題研究
湖北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的歷史進程回顧
統籌城鄉發展處理好資本下鄉與農民進城的辯證關系
改革開放30年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回顧與思考
淺析當前基層農田水利體制改革問題
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面臨的新問題與應對策略
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問題研究
三、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和國有企業改革
四、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五、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六、社會體制改革
七、對外開放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
八、地方改革實踐
附錄1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
附錄2 從數字看改革開放30年成就
后記
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理論篇:中
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理論篇:下
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綜合篇:上
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綜合篇:中
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綜合篇:下
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地方篇:上
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地方篇:中
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地方篇:下
1978-2008-中國改革開放-全九冊 節選
該系列叢書定名為《中國改革開放:1978-2008》,分為“綜合篇”、“地方篇”和“理論篇”三卷共九冊。其中,“綜合篇”由中央50多個部門共同撰寫,共45篇綜述性文章,系統總結了30年來各領域改革開放的歷程、成就和經驗,并展望未來一段時期的改革開放前景。“綜合篇”各篇文章的撰寫,歷史跨度大,涉及面廣,參與部門多,許多文章是由多個部門合作撰寫的。
“地方篇”共47篇文章,由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部門撰寫。
“理論篇”共88篇文章,是在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數百篇征文中“優中選優”精選出來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親歷者和研究者對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革命的理論思考。
為系統反映全貌,本篇還編輯整理了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并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對體現3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主要數據也進行了梳理,作為附錄一并編入叢書。
為了編輯好這套叢書,各部門、各地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認真把關;所有參與者本著尊重歷史、客觀嚴謹的精神收集資料和撰寫文稿;全國發展改革系統的同志和有關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也以熱忱、負責的態度積極參與征文活動。各地各部門的相關稿件,都是在組織專門力量深入研究、反復修改、層層把關的基礎上,由相關負責同志審定,有的還提交所在單位黨組會議研究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成專門的工作班子,組織專家和有關同志,先后進行了兩輪審稿。為了確保高質量,體現權威性,確定由人民出版社來出版這套叢書。
1978-2008-中國改革開放-全九冊 相關資料
一、改革開放的理論與實踐
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與當代中國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鄧劍秋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作出了一個十分精辟而完備的科學論斷:“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探討得比較多,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也使人們比較容易理解,應該說有了高度的共識。但是,究竟怎樣認識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兩者之間有著什么樣的內在關聯?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論課題。本文試圖從這一視角出發,談談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并以此作為對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一個紀念。
一、軌跡:邏輯與歷史
恩格斯曾經說過這樣一段十分精彩的話,他說:“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他的這段話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的方法論原則:那就是邏輯與歷史的統一,邏輯的東西與歷史的東西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歷史是按時間展開的,它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有先后次序的事件和人物,并帶有各種各樣的具體特點,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客觀現實過程,歷史的東西是客觀事物本身的運動,是客觀事物本身的發展史;而邏輯則是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現實的歷史發展過程和對人類認識的歷史過程的概括反映,是歷史在理論思維中的濃縮和思維再現,邏輯的東西是擺脫了歷史形式的偶然性的歷史的東西。人類認識史表明,只有把邏輯的東西和歷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我們能夠全面深刻理解自然界、社會和思維中各種現象的合乎規律的、具有豐富內容的運動和發展。為此,恩格斯又說:“邏輯的發展完全不必限于純抽象的領域。相反,它需要歷史的例證,需要不斷接觸現實。”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歷史進程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正是這種邏輯與歷史統一的鮮明表現。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從歷史的縱向來看,中國的改革經歷了一個從起步到展開再到深化的歷史進程,中國的對外開放也經歷了一個由東到西,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的歷史進程。從歷史的橫向來看,它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經濟到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