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西方世界的衰落(世界經濟問題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01927
- 條形碼:9787300101927 ; 978-7-300-10192-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世界的衰落(世界經濟問題叢書) 本書特色
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對資本主義興起與衰落的歷史趨勢和必然性進行闡釋,對資本主義制度“與生俱來”的矛盾進行剖析和批判。在此基礎上,作者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和現代增長方式進行了系統的反思。在書中,作者提出了與當下流行的理論很不相同的觀點,體現了作者的批判精神和獨立的價值觀。
——林崗 中國人民大學
本書通過理性的同化與異化對西方近代以來的歷史進行解構,探尋現代資本主義經濟與社會矛盾的根源。作者認為,西方資本主義興起過程就是理性同化的過程,但是西方資本主義在興起過程中就埋下了理性異化的根,隨著理性同化的完成,理性異化的力量逐漸顯現出來,從而導致了西方資本主義的衰落。這部著作反映了作者對主流經濟學的反思和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
——王健 國家行政學院
本書從理性概念出發,分析研究了西方理性人和經濟人的區別,提出理性人與經濟人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對西方近現代經濟史,特別是現代化過程進行反思,對西方現代化的各因素進行了批判性研究。作者認為,西方世界興起的本身具有文化色彩,體現了啟蒙運動以來西方價值觀念的擴展。同樣,西方世界的衰落也就是西方文化的衰落。
———武力 當代中國研究所
西方世界的衰落(世界經濟問題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從理性概念出發,通過理性的同化與異化分析,研究了西方資本主義興起與衰落的內在機理,對資本主義經濟社會進行解構。作者認為,西方資本主義興起過程就是理性同化的過程,但是西方資本主義在興起過程中就埋下了理性異化的禍根,隨著理性同化的完成,理性異化的力量逐漸顯現和擴大,并導致一系列矛盾和沖突。在此基礎上,作者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現代經濟增長方式、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以及資本主義全球化進行了剖析和批判,并得出西方資本主義正在走向衰落的結論。
西方世界的衰落(世界經濟問題叢書) 目錄
1.1 理性與現代性
1.2 理性與異化
1.3 批判理性與理性批判
第2章 西方世界的興起
2.1 資本主義關系的萌芽
2.2 資本主義精神的起源
2.3 商業革命與市場制度
2.4 工業革命與工業化
2.5 資本主義的合法化進程
2.6 民族主義與世界市場
第3章 資本主義哲學基礎的解構
3.1 理性人與經濟人
3.2 勞動異化的本質與根源
3.3 生產異化的本質與根源
3.4 資本主義與經濟自由
第4章 市場浪漫主義批判
4.1 市場經濟的基本假設
4.2 經濟學理性主義運動
4.3 市場經濟的理性邊界
4.4 市場經濟的倫理問題
4.5 市場經濟的歷史反思
第5章 經濟增長的極限
5.1 經濟增長的意識形態化
5.2 現代增長模式的危機
5.3 消費主義的起源與本質
5.4 工業化的終結:一個邏輯結論
第6章 資本主義合法性危機
6.1 合法性概念:起源與演變
6.2 合理性危機與合法性危機
6.3 合法性危機的經濟根源
6.4 法的合法性危機
第7章 西方世界的衰落
7.1 全球化悖論
7.2 現代化的歷史趨勢
7.3 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
7.4 西方世界的衰落
7.5 后現代主義與再啟蒙
參考文獻
西方世界的衰落(世界經濟問題叢書) 節選
《西方世界的衰落》從理性概念出發,通過理性的同化與異化分析,研究了西方資本主義興起與衰落的內在機理,對資本主義經濟社會進行解構。作者認為,西方資本主義興起過程就是理性同化的過程,但是西方資本主義在興起過程中就埋下了理性異化的禍根,隨著理性同化的完成,理性異化的力量逐漸顯現和擴大,并導致一系列矛盾和沖突。在此基礎上,作者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現代經濟增長方式、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以及資本主義全球化進行了剖析和批判,并得出西方資本主義正在走向衰落的結論。
西方世界的衰落(世界經濟問題叢書) 相關資料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把理性的作用擴大到社會生活領域。蘇格拉底認為人類必須為自己的知識建立穩固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人的理性。沒有經過理性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理性與生活是內在統一和本源性一致的。蘇格拉底認為,人只有通過理性的途徑才可能得到快樂,才能產生真正的智慧;理性隱藏在人的內心深處,所以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在蘇格拉底基礎上,柏拉圖則進一步認為,人由三部分組成,即理性、靈魂和肉體,而在這三者中只有理性才是最高貴的和不朽的。柏拉圖認為,在由我們的感官感知的雜亂無章的表象背后,隱藏著一種完美的、合理的和清晰的秩序,而人的理性則表現為一種判斷力,即認識世界或規律的能力。他還認為,理性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感性世界,而且能為我們提供個人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行為準則。理性不僅僅是哲學思考方式,也是人生實踐方式,是最高生活準則。這樣,在柏拉圖那里,理性就成為人類的一種獨立的精神功能。可見,希臘人對理性的崇拜從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時代就開始了。
亞里士多德以本體論的方式強化了柏拉圖的理性主義。亞里士多德哲學體系的重大特征是處處關心確定的概念,把理性主義對事物確定性的追尋提高到哲學本體論的高度予以思辨地把握,把精神和自然的個別方面的本質,以一種簡單的方式,高度概括為一系列理性原理。亞里士多德把理性看作人類品格中的最高部分,認為人的真正本質就是人的理性智慧,而科學、哲學、形而上學等是理性的代名詞。一方面,人類的理性與世界的本質到達了形而上學、劃一整合的相通;另一方面,理性主義還使真、善、美融合為一。可見,理性不僅肩負著解釋宇宙的意義,也負載著解釋人類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的意義。這樣,亞里士多德就將理性主義推向古希臘哲學發展的頂峰。
然而,隨著古代社會的衰落,人們開始對理性主義產生懷疑,各種神秘主義哲學于是應運而生,并與宗教意識合流,導致中世紀宗教哲學的興起。從奧古斯丁經過安瑟倫到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學傳統,都把古代存在中的神性因素看作一個人格化的、創造的、上帝的神圣理性,而作為被創造物的人的理性只能是一種不完全的理性,并且只能經濟領域的現象,而是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為生活世界的媒介化,金錢和權力作為抽象的交往媒介取代語言的相互理解,侵入到它不該進入的領域。因而,資本主義異化的本質就是“生活世界殖民化”。 埃岡·紐伯格和威廉·達菲將異化理解為“一種環境的綜合征”。他們將這種這種“綜合征”概括
西方世界的衰落(世界經濟問題叢書) 作者簡介
高德步,1955年生于遼寧省遼陽市,先后畢業于蘭州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史研究,著有《產權與增長:論法律制度的效率》、《百年經濟衰榮》、《世界經濟史》、《世界經濟通史》(三卷)、《英國的工業革命與工業化:制度變遷與勞動力轉移》、《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歷史視角》以及譯著《迷惘的預言家:美國經濟學家的歷史》、《劍橋歐洲經濟史》(第五卷)、《劍橋美國經濟史》(三卷)等,并發表論文百余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