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敘事之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從中國敘事實際出發,以中國敘事實踐和理論為對象的中國敘事(學)研究專著。全書分上、中、下三編:敘事的形象:生成、結構與意義;敘事的歷史:從史傳到章回;敘事的質性:詩學與敘事學比較。上編主要以敘事作品和形象為直接對象,中編聚焦于敘事(文體)的歷史演變,下編則是對中國敘事質性的總體觀照。全書有點有線有面,從文本到文體到總體,結構、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技術、審美與精神相匯通,從不同維度開拓了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國敘事(學)研究的空間,將中國敘事(學)研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無論學術思想還是研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原創性,對其他研究也富有啟發意義。
中國敘事之學 目錄
引言
上編 敘事的形象:生成、結構與意義
**章 形象生成的歷程:喜劇英雄
**節 張飛:史傳的流變
第二節 李逵:戲曲的滲透
第三節 牛皋:同類的啟發
第四節 程咬金:二源的合成
第二章 敘事結構與審美精神:喜劇英雄
**節 角色分配中的娛人使命
第二節 多層負載中的崇高精神
第三節 雙重主語中的生命本質
第三章 形象與作者之間:《聊齋志異》
**節 兩種形象兩種心態
第二節 形象的癡與作者的癡
第四章 符號還是人:《紅樓夢》
**節 受敘與施敘
第二節 性格與工具
第三節 主體與對象
第四節 獨立與部件
中編 敘事的歷史:從史傳到章回小說
第五章 史傳敘事:要素的建構
**節 史傳敘事的目的
第二節 史傳敘事的原則
第三節 史傳敘事的體例
第四節 史傳敘事中的角色
第六章 講史敘事:在史傳與章回之間
**節 講史敘事的目的
第二節 講史敘事的原則
第三節 講史敘事的故事形態
第四節 講史敘事的角色塑造
第五節 講史敘事的敘述者
第七章 章回敘事:動力與原則
**節 章回敘事的目的與動力
第二節 章回敘事的原則
下編 敘事的質性:詩學與敘事學比較
第八章 志與事:詩學與敘事學的對立與交流
第九章 心至于物:詩學本體的流變
第十章 事至于心:敘事學事體的軌跡
第十一章 道與理:詩學與敘事學的深層本體
第十二章 簡與繁:詩學與敘事學的語容
第十三章 有序和無序:詩學與敘事學的語序
參考書目
后記
中國敘事之學 節選
《中國敘事之學:結構、歷史與比較的維度》是一部從中國敘事實際出發,以中國敘事實踐和理論為對象的中國敘事(學)研究專著。全書分上、中、下三編:敘事的形象:生成、結構與意義;敘事的歷史:從史傳到章回;敘事的質性:詩學與敘事學比較。上編主要以敘事作品和形象為直接對象,中編聚焦于敘事(文體)的歷史演變,下編則是對中國敘事質性的總體觀照。全書有點有線有面,從文本到文體到總體,結構、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技術、審美與精神相匯通,從不同維度開拓了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國敘事(學)研究的空間,將中國敘事(學)研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無論學術思想還是研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原創性,對其他研究也富有啟發意義。
中國敘事之學 作者簡介
羅書華,江西泰和人。住無爭樓,居默墨齋。先后在南京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和博士后,F為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心副教授。近年來負責的研究項目、完成的著述有《雙鳳護珠:紅樓夢的結構與敘述》等。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