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價值心法
-
>
從零開始學炒股:股票入門與實戰
-
>
女人財務自由之路:女人一旦了解理財投資操作.比男人多賺5%
-
>
世界投資經驗:點石成金--投資大師煉金術
-
>
巴菲特投資經驗:跟著巴菲特學投資
-
>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
-
>
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
卡奴 本書特色
21世紀,信用卡已經逐漸取代貨幣,成為新潮理財手段和支付方式。于是銀行—信用卡—卡民形成了一個債務鏈,卡民是主動的支配者,是保證債務鏈不斷裂的重要紐帶,怎樣在金融風暴籠罩的陰影下更好的科學理財,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本書作者捕捉各種卡民用卡的生活,對信用卡的歷史及現狀做了系統的概述,又列舉種種例子說明信用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利與弊,詮釋了新時代卡奴的境況,告誡人們怎樣建立優秀的立身行事之本一信譽,并利用信用卡科學理財。以信用道德的力量來擺脫卡奴困境,遏制金融風暴,重構金融平衡。
一部教您如何利用信用卡賺錢的錦囊妙計,房奴、車奴和卡奴,都是金錢和欲望里的奴隸,擺脫卡奴困境,造制金融風暴。
一本教您怎樣擺脫“卡奴”困境的捷徑之書。
時代的寵物……尊貴、優惠……,卡奴與卡主一步之,卡奴與“負翁”,卡奴——猥瑣的“負翁”,卡奴的本源問題,騙你沒商量,信用卡詐騙。
卡奴 內容簡介
進入21世紀,信用卡已經逐漸取代貨幣,成為新潮理財手段和支付方式。信用卡正在引發全球范圍內一場消費觀念變革的同時,成為“新時代寵物”。伴隨著“先消費。后還款”信用卡的廣泛使用,也產生了一類新型人群卡奴。“卡奴”一詞*先源于臺灣。是指沒有能力償還透支信用卡的卡民。目前,我國正處于信用消費發展初期,不少人熱衷于刷卡消費,殊不知,我們身邊的不少持卡人已在不知不覺之中成了“卡奴”,嚴重影響到個人的金融信用。但是。現代社會個人金融信用已如同每個人的第二張身份證一般重要。
本書對信用卡的歷史及現狀做了系統的概述,又列舉種種例子說明信用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利與弊。生動描述了新時代卡奴的境況,告誡人們怎么樣利用信用卡科學理財,玩轉信用卡,充分建立自己的信譽度,從而咸魚翻身,擺脫困境,從“卡奴”到“卡神”,也間接的為遏制由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風暴,盡一個現代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卡奴 目錄
**節 信用卡時代
第二節 世界信用卡的產生
第三節 國際著名信用卡組織的形成
第四節 中國信用卡的起源
第二章 從卡主到卡奴
**節 卡奴的由來
第二節 卡奴是怎樣煉成的
第三節 卡奴易感人群
第三章 卡奴——猥瑣的“負翁”
**節 卡奴的困境
第二節 卡奴引發的各種問題
第三節 卡奴引發的經濟問題
第四章 卡奴的本源問題
**節 過度消費
第二節 消費倫理
第三節 新儉約思潮
第五章 信用卡的陷阱
**節 警惕申請信用卡時的陷阱
第二節 使用過程中的陷阱
第三節 還款時的陷阱
第六章 騙你沒商量——信用卡詐騙
**節 國外信用卡詐騙
第二節 我國信用卡詐騙方式
第七章 咸魚大翻身——卡奴變卡神
**節 借雞生蛋老招新用
第二節 玩轉你的信用卡
第三節 精心經營你的信用卡積分
第四節 整理你的卡
附錄:信用卡常識種類用途和功能
**節 信用卡的常識
第二節 信用卡的種類
第三節 信用卡新花樣
第四節 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費方式
第五節 信用卡的好處和用途
第六節 信用卡新功能
卡奴 節選
第二章 從卡主到卡奴
任何一個人,不管你是身無分文的窮光蛋還是腰纏萬貫的富翁,一旦你持有信用卡,你就是卡的主人,作為主人,自然有一種擁有所有物的自豪和瀟灑,為人所用是信用卡無需爭議的功能,作為卡的主人,指派信用卡,利用信用卡,則是卡的主人應有的權利。但是,一旦當你肆意的使用它,將信用卡奴役過頭了,也許你就不再是它的主人,而無奈地成為它的奴隸。
**節 卡奴的由來
曾幾何時,也許你有過為看上一件心愛的商品,但囊中羞澀無力購買而郁悶的經歷。其實這樣的日子只要你擁有一張信用卡,就可以改變,寒酸隨之一去不復返。你盡可以用刷卡的辦法獲得一些趨之若鶩的商品。你有信用卡,即使你是窮人也可以暫時做個富人,“窮人”和“富人”之間的界限在信用卡面前被模糊了。但是,卡主與卡奴的界限也會在一瞬間被混淆。
面對信用卡種種令人心動的誘惑,比如:當路邊有某家銀行在辦信用卡,并能獲贈禮品時,你是否有辦卡的沖動?當一張信用卡設計精美,并宣稱有保留價值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去辦一張?當你的口袋里面有十幾張信用卡,你是否能記清每張信用卡的還款日和消費額度?還有只要銀行有刷卡贈送禮品的促銷活動的時候,你是不是為了得到禮品而頻繁地刷卡消費?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這表明你已經踏上“卡奴”的征程。
你還可能養成這樣的消費習慣,因為沒有現金概念,所以你的消費額度不斷上升;你很少仔細核對銀行寄來的對賬單;你不斷用不同的信用卡來回轉賬以獲取更高的信用額度;你每個月無法存下錢。對于你,信用卡就是全部,你甚至動用信用卡資金去炒股。沒有人知道你每個月入不敷出,你衣著入時,不到一年就要換一部手機,熱衷旅游,是城市時尚生活的熱情參與者,即使沒有房子、汽車,你的消費方式已經加入富有階層。如果你的答案又是肯定的,那你已經踏進卡奴的囿地。
人們青睞信用卡,不但因為其在消費時比現金更加方便,更因為其帶來了可以提前消費,其中透支是*大的誘惑。在這種誘惑下,我們正進入一場狂熱的透支消費大潮中,而由此引發的還貸危機,被暫時的快感和表面的美麗浮華掩蓋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成了一種時髦的消費觀念,而對一名普通的消費者而言,信用卡又將這種觀念演繹到了極致,使用信用卡可以不用任何理由就能透支出銀行的錢為己所用,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接受這種消費觀念,信用卡透支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行為。
那些擁有信用卡的人在不合理的透支下打亂了自己的信用狀況,為償還信用卡本金和不斷產生的高額利息而出現生活危機。在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卡的時候,透支消費的負面因素也開始浮現。如果消費時理智不夠,過度透支,刷卡的時候瀟灑愉快,臨到還款日卻節衣縮食,這就會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如果透支超出還款能力,除了信用受損外,還會因延遲還款而帶出滯納金、罰息等額外支出,從而使本已難以還清的債務越滾越多。一不小心就會朝著“卡奴”的悲慘生活大步邁進。
在一次針對上海信用卡持有人的調查中顯示,半數受訪者表示自己有個人負債,其中26.4%的人承認自己是“月光族”。還有些人由于對消費和收入以及負債不能很好調節,有32.5%的人擔心自己會過度消費步入卡奴行列。這就是說,你隨便在上海的街頭,逮住一些衣著入時的人調查,10個里面將會有近3個人,每個月工資不是花得精光就是青黃不接。他們每個月一拿到薪水后,立即要投入到緊張的工作,投入新的一輪為支付銀行罰息而“打工”的行列。臺灣就是前車之鑒,在臺灣1100萬經濟人口中,約有70萬“卡奴”,即每百名經濟人口中約有6個人是“卡奴”。由于利滾利,不少人每月收入甚至不夠支付利息,平均每個月就有4萬人會因刷卡過度成為破產者,每個月至少有40個“卡奴”自殺。據估計,卡債的沖擊將使島內2006年民間消費減少200億元。
當這種“提前型”消費,遇上日益龐大的“月光族”隊伍,以及滿眼皆是的“負翁”們,必將帶來一個新的族群——“卡奴”。
所謂卡奴,顧名思義就是信用卡、現金卡的奴隸。一個人使用大量的現金卡、信用卡,但負擔不出繳款金額或是采取以卡養卡、以債養帳等方式,永遠都是一身債,一直在還利息錢,就變成信用卡、現金卡的奴隸。
卡奴一詞為現代新詞,在以前的字詞典中沒有這個詞。*早出現是在臺灣。在臺灣,由于負債累累,每月收入甚至無法彌補當期債務的利息,數十萬人淪為“卡奴”。與臺灣的“卡奴”相對應,大陸一些走在消費時尚與娛樂時尚前沿的持卡人,他們大量刷卡,無節制透支,使借貸數額越滾越多,*終還不起賬。有的持卡人不得不用多家銀行信用卡交替透支消費,拆東墻補西墻式地以卡養卡,有的還通過商戶虛假消費非法套取現金炒股,目前在內地,“月光族”一頂不文不雅的帽子戴在部分白領的頭上,不久“負翁”、“卡奴”一個又一個響亮的稱號落在了白領們的身上。”貸款買車、買房、買家電、買衣服,信用卡透支消費正成為很多年輕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行為,他們常常高呼:“一卡在手,什么都有”。
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的柳先生發誓,一年之內,他再也不買衣購物,再也不和朋友出去聚餐。原來去年春節前,柳先生傾其所有買了一套一百平米的住房,付了首期20萬后,他沒有一分積蓄了。每月還得支付1500元的分期。這對于每月有4000元的工資的他來說,還是可以承擔的。他搬進了按揭購買的新房后,一想,同事朋友一定會過來賀喜玩耍,家里沒有一點象樣的家具,到時總不可能讓大家看個空蕩蕩的新房吧,既然買房的大錢都用了,就沒必要在乎這么點小錢,面子總歸很重要的。沒錢沒關系,不是有卡嗎,他可是3張信用卡的主人啊,起初,他只想簡單的買點家具,但是因為有幾張信用卡,不僅可以透支,而且還有積分,當時購起物來就像汽車剎車失靈,什么都想買好的。于是頻繁刷卡,只要一進商場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完全不考慮后果。當時刷卡怎一個爽字了得啊!等安定下來,柳先生傻了眼,這一切遠遠超出了當初的預算,信用卡透支太大,達到了5萬元。本來購房就負債累累,現在還得還信用卡的錢,如今,每月4000元左右的薪水,只夠支付還貸。從朋友同事來家里鬧騰了一天后,他立馬從輝煌中墜入到失望的深淵。那以后的日子苦啊,平日他根本不敢和同事朋友出去休閑,每日坐在豪華的新房吃著方便面過著貧窮的生活。金碧輝煌的吊燈不敢開,大熱天,汗流浹背不敢用空調,只為省點電費。每天追逐著銀行的欠款疲于奔命,但是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
造成過度消費,除了主觀方面的非理性因素,也有客觀方面的因素。如果給定一個社會的統一的價值觀,在不同的條件約束下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消費比例。超過社會平均水平的那些人可能會被認為是過度消費者。也許過度消費應該是指超過正常生活開支的消費。但是什么叫正常生活開支?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剛剛參加工作,幾乎把所有的錢用來租房子和吃飯,甚至還負債了。這算不算過度消費?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許多人的消費觀念是寧可沒有,也不愿意背著債務過日子。到90年代以后,超前消費的觀念越來越時髦,似乎不知道超前消費就是土老冒的代名詞,就是不懂得享受生活的落伍分子。
90年代前,如果一個人,他只有購買自行車的能力,他決不可能借錢去買輛摩托,如果他僅僅只能買輛摩托,他的目標也不會盯著小轎車不放。但是,90年代后,特別是21世紀,一個人如果住著平房,也許他就會想著要買套樓房,當一個人住著樓房,他也許又會仰慕著在別墅里生活的舒適樣子,這種念頭隨著大潮就會產生,于是即使借錢貸款他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目標。信用卡的出現,為這么“高目標、高追求”者,大開方便之門。而這對于經濟能力有限的人來說,無疑是過度消費。造成過度消費在主觀方面有多種,比如攀比的虛榮心理作祟,因為周圍的人都有小車,自己沒有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還有就是自身本性的享受和奢侈造成,騎自行車要費力氣,騎摩托車要在風雨中穿梭,當然比不上小車里舒適。
在繁華的大上海,公交站臺、地鐵入口,經常能見到一群群身著迪奧、范思哲、夢特嬌、肩挎路易·威登等等被名牌包裹的年輕男孩和女孩焦急地等車、擠車的鏡頭。
她們月收入不過2000—3000元,在消費頗高的上海灘,怎么能買得起這么幾乎稱得上昂貴的消費品呢?信用卡自然是他們的好幫手。她們會提前刷卡消費半年的薪水,去專賣店買一個路易·威登的包,然后拎著這個包去擠公共汽車、搭地鐵,或是走路上下班。 對于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來說,他們理解不了這樣的故事。在他們眼中,買得起路易·威登的人,應該是有房、有車的富豪,有專門的司機接送。
一位朋友說起上海人對奢侈品的熱衷,“多多少少都出于一點虛榮心。上海的女孩子喜歡攀比,一個辦公室的人會非常注意誰穿了件新衣服,衣服是什么牌子的。另外,上海女孩天生喜歡比較奢華、考究的東西,所以她們會省吃儉用為自己買名牌。”
……
卡奴 作者簡介
程芬,1995年畢業于中國新聞學院新聞系。現任蘇州市賽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總監。曾任職于廣州亞太經濟時報、武漢《新聞信息報》、南昌《家庭百事通》雜志社。2001年出版著作《大不列顛的悲歌一英國軍隊敗戰錄》。在《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農民日報》、《中國海洋石油報》、《檢察日報》、《北京紀事》、《知識窗》、《中外故事傳奇》等數十家報刊發表文章百余篇,逾200余萬字。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