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常州詞派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73633
- 條形碼:9787500473633 ; 978-7-5004-736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常州詞派研究 本書特色
《常州詞派研究》中的部分內容,有近十萬的研究文字已經以單篇論文的形式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
常州詞派研究 內容簡介
形成于清代中葉的常州詞派,以其頗具特色的理論體系和創作實績,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作為學者型的詞人群體,常州派詞人將治學的方法和思維運用到詞學上,其詞學道路,既富于理性之精神,又具有探索性之品格。他們在堅持詞學本色論的同時,引入詩學中的比興、寄托等表現手法,并進行了發揮與創新,在詞學的審美理想、功能論、創作論、鑒賞論、音律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張。他們標舉兩宋詞人周邦彥、辛棄疾、吳文英和王沂孫等四家詞,既為后學指出了一條學習的路徑,也使之成為常州派詞學倡導的形象化樣本。
常州詞派研究 目錄
**章 常州詞派的形成
**節 特定的時代境遇
第二節 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
第三節 特殊的常州詞派之經學品格
第四節 適應時代特定心態的詞學風貌
第二章 常州詞派的分期及其早期特點
**節 確定詞派的分期及其依據
第二節 詞派的早期成員及其構成特點
第三節 常州派詞人的風會與星散
第三章 張惠言對常州詞派的開創
**節 經學思想與詞學思想的契合
第二節 帶有矯枉過正色彩的詞學觀
第三節 “比興”與“神理”相結合的創作論
第四節 “以意逆志”的鑒賞方法論
第五節 關于溫庭筠詞的紛爭問題
第六節 賦手文心,開倚聲家未有之境——論張惠言、張琦的詞學創作
第四章 董士錫對常州派詞學的修正
**節 董士錫的生平及其詞學觀之變異
第二節 董士錫對常州詞派理論的平衡與修正
第三節 循聲興象,悉舉騷雅——論董士錫的詞學創作
第五章 周濟對常州派詞學體系的奠定
**節 周濟的生平及其與常州詞派的結緣
第二節 淡化經學:向詞學藝術本位的回歸
第三節 范疇對舉:開辟詞論建構的新路徑
(一)“空”與“實”及“有寄托”與“無寄托”
(二)“入”與“出”及“有寄托”與“無寄托”
(三)“就景敘情”與“即事敘景”及“無門徑”與“有門徑”
第四節 審調度韻:詞律的抒情類型與美聽功能
(一)周濟詞律論的生成背景
(二)對詞律聲情的確認與分類
(三)四聲、五音與詞之美聽功能
(四)關于“入聲代平聲”與“上聲代平聲”的問題
第五節 審美實踐:與其詞論同步的藝術展示——論周濟的詞學創作
(一)周濟詞學創作的分期與藝術旨趣
(二)“窮高極深之趣”與“備剛柔之氣”
(三)“奇思壯采”與“渾化無痕”
第六章 常州派詞統的建立
**節 “飛卿為正,后主為變”——詞統的萌芽期
第二節 “余少嗜此,中更三變”——詞統的調整期
(一)降溫、韋而推兩宋
(二)糾彈姜、張而篤喜清真
(三)退蘇進辛而標舉夢窗
第三節 “是為四家,領袖一代”——詞統的成型期
第七章 常州詞派的流布與嗣響
**節 常州詞派外圍的呼應與推闡
第二節 對常州派詞學的普遍認同
第三節 常州詞派在晚清與民國之交的嗣響
主要引用書目
后記
常州詞派研究 節選
**章 常州詞派的形成
**節 特定的時代境遇
當我們將常州詞派置于清代嘉、道年間的特定歷史背景中加以考察時,就可以清楚地感到,常州詞派的出現實在是與清帝國由盛轉衰的時代特點密切相關的。
雍正、乾隆年間,清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達到了它的鼎盛期,然而就在這承平氣象的背后,統治者也在不由自主地培植著危及他們政權的種種不安因素。廣大江南地區相對的政治穩定,使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使得明末以來資本主義的萌芽又有了持續的滋長。從康熙年間就已經開始的土地兼并,到乾隆時已愈演愈烈,常州府的大地主徐學乾占地達一百萬畝。大批喪失了土地的農民,成為地主的雇工和城鎮手工業者的主要來源,“鄉民食于田者惟冬三月,及還租已畢,則以所余米舂白置于困,歸典庫以易質衣,春月則闔戶紡織,以布易米而食,家無余粒也。及五月田事迫,則又以衣易所質米歸,俗謂‘種田飯米’。及秋稍有雨澤,則機聲又遍村落,抱布貿米以食矣!”農民與他們的生命之源——土地的逐漸分離,改變了小農經濟固有的生產格局,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江南米行業繼紡織業之后又興盛了起來,僅江寧一地貯糧在萬石以上的糧行就有三十二家,這些資本主義的因素,無疑是對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的沖擊。……
常州詞派研究 作者簡介
黃志浩,江蘇無錫人。1989年南開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古代文學、古代文論和中國詩學的教學與研究。出版《中國詩學概論》、《古代詩詞的創作與鑒賞》等專著,有四十多篇論文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各種學術期刊上發表。專著與論文多次獲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作為學者型的詞人群體,常州派詞人將治學的方法和思維運用到詞學上,其詞學道路,既富于理性之精神,又具有探索性之品格。他們在堅持詞學本色論的同時,引入詩學中的比興、寄托等表現手法,并進行了發揮與創新,在詞學的審美理想、功能論、創作論、鑒賞論、音律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張。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