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可持續發展與人的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4009
- 條形碼:9787010074009 ; 978-7-01-007400-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可持續發展與人的發展 內容簡介
可持續發展和人的發展是現代化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學界對可持續發展和人的發展問題分別已有深入的分析,但兩種“發展”之間的關系卻有待深究。本書旨在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對兩種“發展”的關系進行哲學的探討,以澄清有關可持續發展的一些基本問題,確立兩種“發展”相互促進的基本原則和思路。同時,從可持續發展視角透視人的發展,拓展和深化人的發展理論研究,并以可持續發展問題為中介,重新解讀一些基本的哲學問題。
可持續發展與人的發展 目錄
**章 可持續發展的人學透視
一、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緣起
二、可持續發展的人學意蘊
三、兩種發展在當代中國的交匯
第二章 人的發展的理論與現實
一、人的發展的價值取向
二、人的發展的科學認識
三、人的發展的當代特征
第三章 主客體二分辨析
一、主客體二分歷史考察
二、主客體二分缺陷剖析
三、主客體尺度的統
四、主客體二分合理性辯護
第四章 人類中心主義辯正
一、人類中心主義問題的由來
二、認知和價值的人類中心主義
三、確立“人類”中心主義
第五章 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分析
一、“自然的內在價值”分析
二、人與自然的價值關系
三、人權與自然“權利
四、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定位
五、可持續發展與普遍價值
第六章 人與自然關系解讀
一、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
二、人與自然的對立統
三、人與自然和諧的基本方向
四、人與自然和諧的動態性
第七章 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性反思
一、現代化的“通病
二、增長與發展關系反思
三、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反思
四、工具理性反思
五、科技的雙重性反思
第八章 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探析
一、可持續發展的公平訴求
二、可持續發展的代內公平
三、可持續發展的代際公平
四、公平的障礙及原因探析
五、可持續發展的公平與效率
六、可持續發展的公平啟示
第九章 可持續發展的人文意義
一、“天人合一”與“物我兩分
二、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
三、可持續發展的人文意蘊
第十章 可持續發展與社會進步
一、歷史觀視閾的可持續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的政治哲學啟迪
三、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和諧
第十一章 環境制約與人的改變
一、人的發展的環境約束
二、生存態度的重建
三、需要的重新定位
四、生活方式的選擇
第十二章 人的發展的新路向
一、開啟人的發展新路向
二、創造活動與人的發展
三、休閑活動與人的發展
四、精神生活與人的發展
結語:在生態文明中實現人的發展
參考文獻
后記
可持續發展與人的發展 節選
**章 可持續發展的人學透視
二、可持續發展的人學意蘊
可持續發展具有深刻的人學意蘊,這種意蘊隨著可持續發展研究和實踐的深入不斷充實和擴展。
可持續發展的人學意蘊,首先在于可持續發展應以人的發展為旨歸,與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相協調。
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行動始于西方國家,由于現代化建設先行,西方國家經濟比較發達,總體上已經滿足了物質需要,進人了向享樂型生活方式發展的消費社會。在這種語境中理解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所關注的重點是自然的持續發展,是提升環境質量以滿足高層次的生活需要,正因為如此,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和民眾,往往特別甚至單方面地強調環境的重要性,一些環保主義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主張通過限制生產和消費來保護環境。這種理念和做法在西方社會無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如果直接移植于理解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就會暴露出明顯的片面性。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資源環境保護與發展往往存在著比較尖銳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面臨著非此即彼的二難選擇。在當今世界,各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畸形的產業分工并帶來了巨額的國際債務,這些因素迫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別無選擇地依靠開發、出賣自然資源維持生存。在艱難掙扎的環境中,國家乃至民族生存的壓力往往使他們不得不將發展(即使是不可持續的發展)置于首要地位,對他們來說,離開發展單純地談論環境資源保護,無異于自絕生路。可持續發展運動的進程及其效果表明,環境資源危機并不是孤立的現象,離開其他社會因素特別是經濟社會發展來談論環境保護,既不可能取得人們的共識,更不可能得到切實的實施。因此,對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考慮資源環境保護問題不能離開大的社會經濟背景,必須立足于尋求更有效的脫貧途徑,生產更適當的替代產品。這些,都只能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總思路下來實現,而且非常需要發達國家給予切實的經濟、技術和道義的支持,更進一步說,需要改變和調整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
……
可持續發展與人的發展 作者簡介
陳新夏,男,1957年生,湖南桃源人。1982年畢業于湘潭大學哲學系,1987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5年破格晉升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為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范大學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兼任北京市哲學會副會長等。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曾從事認識論和主體問題研究,現主要從事馬克思社會歷史觀、人的理論及人的發展現實問題研究。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多項。著有《思維學引論》、《躍上新境界》、《人的尺度——主體尺度研究》等。獲第二屆北京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