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礦業史事雜俎 版權信息
- ISBN:7533312082
- 條形碼:9787533312084 ; 978-7-5333-1208-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礦業史事雜俎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三輯。**輯分地區介紹煤炭開發史事;第二輯為綜合性煤炭史事,包括煤炭經營管理方面的內容;第三輯為非煤礦業開發史事。文章排列并不按時間順序編次。由于前面所講的原因,加之本人精力不逮,學識有限,引用資料有誤,亦或議論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礦業史事雜俎 目錄
**輯
藏傳佛寺五當召與煤礦
曲陽縣煤炭開發初始時間考
從宜陽縣的“窯戶送煤碑”談起
磁縣古代煤炭開發小志
四川威遠采煤史雜談
清代廣東曲江縣的煤炭開發
隋唐時期的煤炭利用
明代知州的鑿煤祭文
乾隆初年張家口開煤審批風波
開采吉林煤礦的奏折
河南偃師的一份煤史資料
明代嘉靖年間的《新開煤礦記》
值得一讀的《猶海龍礦產論》
山東萊蕪的“永禁采煤碑”
乾隆年間的私開封禁煤窯案
清高宗關于西藏開采煤炭的諭示
北京崇化寺禁采煤炭碑
明清時期北京地區封禁煤窯舉例
北京的一首詠煤詩
北京西山的兩塊修路運煤碑
清代房山大桶煤窯設局誘賭案
銅官縣令告示碑
甘肅武都祭老君場所——猶龍觀
太平天國與煤、煤礦工人
元代的安全警示碑——“井穿戒”
乾隆年間四川的煤井火災事故
嘉慶年間的瓦斯中毒事故
清政府對煤窯違法行為的懲處措施
封建官府怎樣防止煤窯工人“聚集鬧事
道臺私訪被強捉下井當煤工
古代煤窯命案多
知府下令整頓煤窯
貪官污吏是怎樣敲詐勒索煤窯的
高額催征煤稅使煤商家破人亡
140年前的一份煤窯諭單
舊中國湖南煤礦水工慘狀
“挖煤嘆”
令人落淚的礦工墓志
《哀山中采煤者》
從兩幢石碑看日帝的侵略者嘴臉
第二輯
第三輯
……
礦業史事雜俎 相關資料
書摘
位于四川盆地的威遠縣,“煤藏豐富,煤質亦佳”,是個著名的產煤縣。那里的煤炭很早就得到開發,所采煤炭除去當地人燒用外,主要是通過水路,運到自貢地區煮鹽。在我國抗戰前后比較有名的威遠煤礦就在縣東北部的黃荊溝鎮。
那么,威遠地區在哪個時期發現并利用煤炭的呢?我過去雖注意搜集有關資料,也曾到威遠進行過查訪,但終因資料不全,難以下結論。近日看到一本由威遠煤礦礦志編纂委員會編寫的,于1993年印刷的《威遠煤礦志》。該志第一篇《煤田地質與礦井建設》中的第一句話就明確寫道:“資威煤田早在春秋時期就被人發現,并逐步開發利用,以黑石(煤)作燃料,冶鐵煉銀,燒制磚瓦和土陶等。”可惜的是該志并沒有說明根據,更沒有講出資料來源。也可能是根據《山海經》中記載吧,但我知道,《山海經》所講的幾處產煤的山區,在學術上尚有爭論。因此,威遠煤炭的發現始于春秋時期的說法,可以作為研究的參考,尚需找到明確的證據。
還有些同志認為,威遠開采煤炭始于清代或者清末。前面所引的絨遠煤礦志》中就講:“據內江市檔案館和《威遠縣志》有關資料記載,前清年間已有人在黃荊溝挖草皮炭。”“開采黃荊溝的上元炭” (煤層名稱)始于清朝末年(見該志《概述》)。對于始于清代的說法,筆者認為是過于保守的。因為有明確的文字記載證明,早在明代威遠縣的煤炭就得到開發,并且用于煮鹽。
在清代乾隆時期編韻《威遠縣志》卷2就講:“嘉靖中,自流井初煎鹽鹺,務需威煤孔亟,邑民于此設立炭廠。”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熄的年號,起于1522年,止于1566年。自流井的煮鹽業,需要用威遠的煤十分緊急,這說明在明朝嘉靖時期,威遠地區所開采的煤炭,不僅本地使用,而且還運到自流井的鹽廠。這條資料講的是明嘉靖年間,急需用威煤煮鹽,而并不說明威遠采煤始于嘉靖。在古代,由于生產力發展緩慢,文字記載總是滯后于生產實踐。因此,我們認為,威遠采煤的初始階段,一定會大大早于明嘉靖時期,在宋元時期極有可能開采煤炭。不過是到了嘉靖時期,威遠的采煤業,在煮鹽業的刺激推動下,有了更大發展而已。
為什么自流井煮鹽需要威遠的煤炭呢?關鍵一條就是水路運煤比較便利。《威遠縣志》就明確點出“蓋有清溪河通舟之便也”。清溪河是明清時期甚至民國時期主要的運煤水路。正是由于煮鹽的需要和清溪河運煤的便利,才使威遠的煤炭開采得以發展。在筆者所見到的分別編纂于清代乾隆、嘉慶和同治年間的三本《威遠縣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