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行刑理論的多維探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143537
- 條形碼:9787301143537 ; 978-7-301-14353-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刑理論的多維探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從事刑罰執行研究15年來理論研究的一個總結。作者在總結、吸收古今中外刑罰價值和刑罰執行價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公正、人道和效率為核心的行刑價值理論。這三大價值不僅是行刑制度和活動的評價尺度和準則,而且也是行刑制度和活動的精神追求和指向,是貫穿行刑活動全過程的,對行刑制度和活動具有導向和評價的功能。 如何執行刑罰,如何改造罪犯,一直是存在爭論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綜合來看,作者提出的行刑三大價值理論、行刑目的二元論、罪犯綜合改造論、行刑手段的多元論等行刑基本理論,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新性……也體現了一定的前瞻勝。
行刑理論的多維探究 內容簡介
到目前為止,比較系統地研究行刑基本理論問題的專著在我國非常之少。本書的作者曾作為司法部重大項目“監獄體制改革研究”和“改革和完善中國社區矯正制度研究”課題組的主要成員,見證了我國監獄體制和社區矯正的改革歷程,并為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此書正是作者對長期專門從事的刑罰執行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的一個總結。
本書中作者運用思辨、對比、歸納、演繹、歷史考察、實證等多種研究手段,對刑罰執行中的基本理論問題(如行刑的價值、目的和手段等)進行了多維的檢視,并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行刑三大價值論”、“行刑目的二元論”、“罪犯綜合改造論”等理論,這些理論不僅具有系統性,而且也都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此外,作者還對監獄行刑和社區矯正實踐中的一些基本問題提出獨到的見解:對社區矯正的性質與價值、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以及社區矯正的法律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等問題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本書充滿了科學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精神,把探索行刑規律作為行刑理論研究的基點,把尊重人、完善人、使人得到全面的發展作為行刑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
行刑理論的多維探究 目錄
一、行刑的概念
二、行刑科學
三、本書的結構體系及主要內容
第二章 行刑價值(上)
**節 價值的一般學說
第二節 刑罰價值的主要理論
一、刑事古典學派的刑罰價值理論
二、刑事實證學派的刑罰價值理論
三、中國刑罰價值的主要理論
第三節 行刑價值的含義和特征
一、行刑價值的含義
二、行刑價值的特征
第四節 行刑公正
一、公正的基本含義
二、行刑公正的前提
三、行刑公正的標準
第三章 行刑價值(下)
**節 行刑人道
一、行刑人道的基本含義
二、行刑人道的理論基礎
三、行刑人道的標準
第二節 行刑效率
一、行刑效率的基本含義
二、行刑效率的因素分析
三、行刑效率標準
第三節 行刑價值關系
一、行刑公正與人道的關系
二、行刑公正與行刑效率的關系
三、行刑人道與行刑效率的關系
第四章 行刑目的
**節 行刑目的的主要學說
一、我國刑罰目的之主要學說
二、我國行刑目的之主要學說
三、筆者關于行刑目的的主張
第二節 懲罰
一、懲罰的含義
二、懲罰的特征
三、懲罰的強制性和痛苦性
第三節 改造
一、改造的含義
二、改造的可能性
三、改造的現實性
第五章 行刑手段
**節 行刑手段的含義和特征
一、行刑手段的含義
二、行刑手段的特征
第二節 行刑手段與行刑目的的關系
一、行刑目的決定行刑手段
二、行刑手段反作用于行刑目的
三、行刑手段與行刑目的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行刑手段的標準
一、行刑手段的公正標準
二、行刑手段的人道標準
三、行刑手段的效率標準
第六章 監獄行刑的基本問題
**節 監獄的效能
一、監獄效能概說
二、影響監獄效能的主要因素
三、中國監獄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監獄體制改革
一、監獄體制改革的歷程
二、監獄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監獄體制改革的理論依據
第三節 監獄行刑社會化
一、行刑社會化的含義
二、監獄行刑社會化的實現
第四節 改造手段的改革與發展
一、勞動改造的改革與發展
二、教育改造的改革與發展
第七章 社區矯正的基本問題
**節 社區矯正的性質
一、社區矯正性質的不同觀點
二、筆者關于社區矯正性質的主張
第二節 社區矯正的價值
一、社區矯正的公正性
二、社區矯正的人道性
三、社區矯正的效率
第三節 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的問題
一、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的理論基礎
二、利用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的意義
三、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的范圍和方式
第四節 社區矯正的法律問題
一、修改完善刑事法律
二、制定專門的社區矯正法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行刑理論的多維探究 節選
**章 導論
一、行刑的概念
研究行刑問題,首先必須把行刑的概念和范疇搞清楚。行刑是刑罰執行的簡稱,是指國家刑罰執行機關根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或者裁定,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將其付諸實施的執行活動。從廣義上說,行刑就是對所有刑罰種類的執行活動,包括我國《刑法》第33條規定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刑兩年執行)5種主刑的執行,還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4條規定的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4種附加刑,也包括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和緩刑等非監禁處置方式的執行。對于刑法所規定的刑種,不管是主刑還是附加刑的執行屬于行刑的范疇當然不會有歧義,但對刑罰變更執行的措施,例如假釋是否屬于執行刑罰就有不同的看法;而對于暫緩執行的制度,例如緩刑是刑種、量刑抑或是行刑制度,更是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我國刑法中的緩刑是在刑罰裁量以后,解決如何執行的問題,因此,它是一種行刑制度而非量刑制度”。有的學者認為:“由于緩刑監督被緩刑性質所吸收,因而緩刑監督也被認為是刑罰裁量的形式,是量刑制度的一部分。隨著緩刑監督重要性的凸現,關于緩刑監督的性質,甚至緩刑本身的性質需要重新認識。我們認為在理論上將緩刑理解為一個獨立刑種未嘗不可。”筆者認為,緩刑是行刑制度,并非量刑制度更非獨立的刑種。道理很簡單,它主要是要解決如何執行的問題,是執行還是不執行的問題。因為這時刑罰已經裁量完畢,當然不存在量刑的問題;同時,緩刑是建立在其他刑種的基礎上,在被判處了某一刑罰種類以后,才存在緩刑的問題,它不具有獨立的品性。可見,對于什么是行刑,哪些屬于行刑范疇,也不是已經達成共識的問題。不過,筆者認為,不管是主刑也好,附加刑也好,或變更執行、暫緩執行的措施也罷,只要是涉及付諸實施的,涉及對罪犯權利的剝奪或者限制的,涉及對罪犯的管理、監督、教育改造的,都應該將其納入行刑的范圍。只不過有些不屬于典型意義上的行刑罷了。
……
行刑理論的多維探究 作者簡介
陳志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現任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參加司法部重大項目“監獄體制改革研究”和“改革和完善中國社區矯正制度研究”課題組的研究工作,為我國監獄體制改革和社區矯正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撐。主編或合著的主要著作有:《預防重新犯罪方略》、《非監禁刑研究》、《社區矯正通論》、《中國監獄行刑實踐研究(上)》、《中國罪犯人權研究》、《中國監獄法實施問題研究》、《中國未成年犯改造研究》、《中國監獄若干重點問題研究》、《監獄法的充實與完善》、《監獄勞教所機構設置研究》等。此外,發表論文二十多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