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潔凈煤發電技術-(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380179
- 條形碼:9787508380179 ; 978-7-5083-8017-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潔凈煤發電技術-(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目前已經投入商業運營或處于開發階段的主流潔凈煤發電技術的基本原理,介紹了各種潔凈煤發電裝置的組成、系統、設計和運行等方面的特點,主要目的是幫助讀者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當前潔凈煤發電技術的基本專業知識和*新進展。
全書共分十四章,除**章緒論外,其余十三章分別介紹了各種主流潔凈煤發電技術及其相關的主要技術領域,包括動力用煤的洗選、燃煤粉鍋爐低氮氧化物燃燒、煙氣脫硫與脫氮、超臨界參數鍋爐、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煤的轉化、聯合循環發電裝置、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增壓流化床聯合循環、燃料電池與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后分析了潔凈煤發電技術的發展前景。
本書可供工作在這一領域內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閱讀參考,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廠熱能動力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本科生的參考書。
潔凈煤發電技術-(第二版) 目錄
**版前言
**章 緒論
**節 能源供應與消耗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燃煤發電的污染物排放與危害
第三節 潔凈煤發電技術發展概況
第二章 火力發電動力用煤的洗選加工
**節 我國動力用煤的原煤質量及加工概述
第二節 重介質選煤
第三節 跳汰選煤
第四節 浮游選煤
第五節 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
第六節 動力用煤的選煤流程
第七節 煤矸石及其利用
第三章 常規燃煤粉火電廠低氮氧化物燃燒技術
**節 概述
第二節 煤燃燒中NO生成機理和降低N0的理論依據
第三節 燃煤粉電站鍋爐降低NO的燃燒技術措施
第四節 常規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改造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第四章 燃煤火電廠煙氣脫硫技術
**節 煙氣脫硫技術概述
第二節 煙氣脫硫劑的種類和特點
第三節 電站鍋爐煙氣脫硫工藝的主要技術、經濟和環境指標
第四節 濕法煙氣脫硫技術
第五節 海水煙氣脫硫技術
第六節 噴霧干燥法煙氣脫硫技術
第七節 爐內噴鈣尾部增濕活化煙氣脫硫技術
第八節 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技術
第五章 燃煤火電廠煙氣脫氮裝置
**節 煙氣脫氮技術概述
第二節 選擇性催化還原NO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選擇性催化還原NO的工藝過程
第四節 選擇性催化還原NO的催化劑與還原劑
第五節 選擇性催化還原NQ的主要設備
第六節 電子束輻照氨法煙氣脫硫脫氮技術
第七節 活性炭聯合脫硫脫氮技術
第六章 超臨界參數燃煤鍋爐
**節 超臨界鍋爐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第二節 超臨界鍋爐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形式
第三節 超臨界鍋爐的啟動特性和啟動旁路系統
第四節 超臨界機組與亞臨界機組的主要區別
第五節 超臨界汽輪機葉片、汽封及閥門技術
第七章 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
**節 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第二節 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構成和類型
第三節 循環流化床燃燒與污染控制
第四節 循環流化床鍋爐的設計特點
第五節 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運行控制特點
第六節 循環流化床鍋爐主要輔助系統及設備
第七節 300MW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結構特點
第八章 煤的轉化技術
**節 煤炭轉化技術概述
第二節 煤的氣化原理
第三節 煤氣化產物的分類與特點
第四節 衡量煤氣化爐的技術經濟指標
第五節 煤的氣化工藝及其設備
第六節 煤氣的凈化處理
第七節 煤的間接液化
第八節 煤的直接液化
第九章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
**節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站的類型及其特點
第三節 燃氣輪機
……
第十章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
第十一章 增壓流化床燃媒聯合循環
第十二章 燃料電池
第十三章 二氧化碳排放與控制技術
第十四章 潔凈煤發電技術的發展前景分析
參考文獻
潔凈煤發電技術-(第二版) 節選
**章 緒論
**節 能源供應與消耗的基本特點
全球煤炭能源儲量豐富,按目前的煤炭開采水平,可供開采140~150年。目前,天然氣和原油的價格已經是煤的10倍以上,且有繼續上升的趨勢。因此,從目前到21世紀中期,煤將是全世界*主要的提供電力的能源。
我國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是世界上*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在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煤炭一直占主導地位,煤炭產量占全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75%左右,2007年我國生產原煤達25.4億t。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煤炭的利用仍將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我國,經過洗選加工的原煤僅為30%左右,除去煉焦、造氣等用煤外,用于直接燃燒產生動力和熱能的動力用煤約占原煤總產量的4/5,而且我國原煤的產量還將大幅度增加,以適應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因此,煤炭的開發及利用對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且與日趨嚴格的環保標準的矛盾也將越來越突出。
我國已經形成并將持續以煤為主的電力生產格局,火力發電的原煤消耗量占我國原煤產量的百分數在2007年已接近50%,某些工業化國家的這一比例達到85%左右。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斷采用先進的能源利用技術,增大發電用煤的比例是必然的趨勢,預計在2010年將達到60%~70%。因此,在我國,電力工業清潔高效利用煤炭,走電力增長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道路,是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重要的課題。
……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