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沙塵暴監測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52039
- 條形碼:9787503852039 ; 978-7-5038-5203-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沙塵暴監測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國內外關于沙塵暴監測研究進展概述,我國受沙塵暴影響地區的生態環境數據庫研建,沙塵暴遙感監測技術研究,沙塵暴預測預報,沙塵暴監測網絡系統和業務運行系統,應用與分析等。本書充分吸收先進的理論和技術,內容豐富,圖、表、文并茂,可讀性強。
本書的出版不僅為沙塵監測提供技術支持,促進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進一步豐富、完善和提高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
本書適于與沙塵暴相關的管理人員,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和學生,以及關注沙塵暴監測的人群參考使用。
沙塵暴監測技術 目錄
前言
**章 沙塵暴監測研究進展概述
1.1 沙塵暴定義與沙塵天氣等級
1.1.1 沙塵暴的定義
1.1.2 沙塵暴天氣等級
1.2 沙塵暴成因、特征與影響
1.2.1 沙塵暴成因分析
1.2.2 沙塵暴氣溶膠理化特性及對環境的影響
1.2.3 環境狀況與沙塵暴的相互作用
1.3 中國沙塵暴分布與特點
1.3.1 空間分布與特點
1.3.2 時間分布與特點
1.4 沙塵暴發生、發展及影響的模擬、監測與預報
1.4.1 發生源地
1.4.2 移動路徑
1.4.3 影響區域
1.4.4 數值模擬
1.4.5 遙感監測
1.4.6 預警預報
第二章 沙塵暴監測數據庫構建
2.1 數據采集的原則、方法和途徑
2.1.1 數據采集原則
2.1.2 數據采集方法
2.1.3 數據采集途徑
2.1.4 數據源及數據類型
2.2 數據庫建立標準規范
2.2.1 基本術語
2.2.2 數據庫建立標準規范制定依據
2.2.3 命名規則
2.3 數據庫設計
2.3.1 數據庫組織
2.3.2 數據庫結構與存儲格式設計
2.3.3 數據庫管理與應用系統設計
2.3.4 數據庫平臺設計
2.4 數據結構分類
2.5 數據庫及主要技術指標
2.5.1 氣象數據
2.5.2 空間專題數據
2.5.3 基礎地理數據(地形數據)
2.5.4 遙感影像數據
2.5.5 社會經濟數據
2.5.6 沙塵暴發生、影響及監測數據
第三章 沙塵暴衛星遙感監測技術
3.1 沙塵暴遙感監測原理
3.2 沙塵暴遙感的光譜特性半定量分析
3.3 沙塵暴信息提取方法
3.4 沙塵暴強度定量計算方法
3.5 EOS/MODIS沙塵暴監測
3.6 沙塵暴遙感監測結果檢驗與分析
第四章 沙塵暴激光雷達遙感檢測技術
4.1 激光雷達大氣探測原理
4.2 激光雷達沙塵監測原理
4.3 實驗方法
4.4 結果分析
4.5 小結
第五章 沙塵暴的光學厚度及含沙量估算
第六章 土壤水分、植被對沙塵暴影響的遙感檢測技術
第七章 基于專家知識的沙塵暴短時預警方法
第八章 沙塵暴天氣統計預報模型
第九章 沙塵暴移動路徑概率預報
第十章 基于統計的沙塵暴強度預報
第十一章 沙塵暴監測與預警網絡系統
第十二章 沙塵暴監測業務運行系統
第十三章 應用與分析
參考文獻
沙塵暴監測技術 節選
**章 沙塵暴監測研究進展概述
沙塵暴問題不僅在中國有,它在非洲、美洲、大洋洲以及亞洲其他地區也大量存在,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全世界有四大沙塵暴區,即中亞、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亞。我國西北沙塵暴地區屬中亞沙塵暴區的一部分。
沙塵暴是在強風和沙源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沙塵暴發生的物理機制相當復雜,但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沙源、大風。豐富的沙源是產生沙塵暴的物質基礎,它是在特定的地理條件下,由于長期的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少,土壤沙化形成大量松散干燥的不同大小的沙塵,在一定的動力作用下隨風漂浮在空中不同范圍之內。強風是沙塵暴形成的動力,強風經過沙源區,將大量的沙塵攜帶到空中,甚至隨風漂移到沙源以外的廣大地區,使空中能見度顯著降低,對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時對自然環境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破壞,甚至造成重大災難。近年來,有的學者也提出沙塵天氣的產生有一定的好處的觀點,認為由于沙塵多為堿性,可以減輕沙塵暴地區酸雨的危害。
沙塵暴天氣不是今天才有,在人類歷史上早有記載。自漢代之后,我國沙塵暴發生的范圍開始向東擴展,至元明清時期,其發生范圍擴展到幾乎整個華北地區(宋豫秦,2002)。北京地區歷史上**次可靠的沙塵暴記錄出現在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春二月,上谷郡”“黑風起,壞屋廬,殺人”(上谷郡轄地相當于今張家口、小五臺以東,今北京延慶、河北赤城、懷來、涿鹿、宣化一帶)。國外關于沙塵暴的報道主要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的約翰遜斯坦因貝克(John Steinbeck)在他1939年的小說《憤怒的葡萄》(The Grape of Wrath)中寫道:當時,無依無靠者被從堪薩斯、俄克拉何馬、得克薩斯、新墨西哥驅逐到西部。從內華達到阿坎薩斯,無數的家庭和部落,被沙塵暴“掃地出門”,無數的人們被拖拽著流落他鄉,有坐汽車的,有乘馬車的,無家可歸,饑寒交迫。l805年,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發生的沙塵暴將一支由2000人和l800匹駱駝組成的商隊吞沒。l960年3月4日,前蘇聯發生沙塵暴席卷了俄羅斯南部平原廣大地區,使墾荒地春季作物受災面積達400hm2以上(張慶陽,2001)。據氣象部門統計,20世紀前50年我國記載的強沙塵暴有17次,新中國成立以來,50年代共發生5次;60年代共發生8次:70年代共發生13次;80年代共發生l4次;90年代共發生23次。每次強沙塵暴都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破壞,如1998年4月18日在新疆發生特強沙塵暴,造成11人失蹤,大批畜群失散,10個地州市受災嚴重,強沙塵暴還引起森林火災和其他火災多起,部分地區居民房屋被大風刮倒,農田、蔬菜大棚受損慘重;2007年3月,在我國新疆有一列火車遭受沙塵暴襲擊,十余節車廂被吹翻脫離鐵軌,造成數人死亡和數十人受傷的慘劇。
……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