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改變美國的奧巴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33183
- 條形碼:9787506033183 ; 978-7-5060-331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改變美國的奧巴馬 本書特色
2008年,有著非洲黑人血統的美國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巴拉克 奧巴馬橫空出世,攪動著美國的政壇,成為美國總統*有利的競爭者。如今奧巴馬在美國已成為首屈一指的政治品牌,他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一種巨星般的魅力,使無數美國民眾為其傾倒,成為其忠實的追隨者。究竟是什么樣的成長環境和因素造就了這位黑白混血兒,使他受到如此垂青呢 本書緊密結合美國近現代政治局勢和當今世界發展趨勢,詳細解析了奧巴馬“迷”一樣的成長經歷、奮斗歷程、政治觀點以及對華政策等方面內容,在美國大選日即將來臨之際,為廣大讀者了解奧巴馬提供較為廣泛的視角。
改變美國的奧巴馬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面系統地介紹奧巴馬,深入研究奧巴馬,剖析其政治觀點、核心政治理念,并客觀預測其對華政策的學術著作。
書中從經濟學角度進行論述,把學術性和可讀性完美融合,以“改變”主題貫穿于全書始末,從奧巴馬的政治生涯、參選經過、成長歷程、影響因素等諸多方面全方位分析、透視奧巴馬這一獨特的人物,給大家介紹了一個真實的奧巴馬。
相信本書的成果,定能為國人客觀準確地認識和了解奧巴馬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改變美國的奧巴馬 目錄
**章 奧巴馬“橫空出世”
**節 美國政壇的黑馬
艱難的起步
執著的追求
可靠的保證
無畏的希望
第二節 美國媒體的新寵
經驗之作還是先見之明?
趨之若鶩的新聞記者
隨著電視走進千家萬戶
把政治帶進網絡時代
第三節 毀譽參半的世界
來自政治世家的贊譽
詆毀和攻擊從未停止
民意是*終的決定力量
第四節 又驚又險的初選
強大對手身披光環
開盤膠著平分秋色
連贏十場勢如破竹
步步為營艱難推進
頑強對手黯然出局
第五節 兩黨的歷史之爭
美國兩大政黨概況
驢象之爭故事多
這一次的兩黨之爭
第六節 決戰對手的底細
善于堅持和學習的飛行員
分量雖重卻難以統一的政策團隊
出人意料的副手
保守有余突破不足的主張
第七節 發起*后的沖刺
希拉里內心的盤算
麥凱恩勢頭正盛
選民出現審美疲勞?
順應潮流莫忘主題
第八節 搭檔增添的希望
拜登其人
熱衷制定外交政策
拜登帶來的希望
經濟議題同等重要
第二章 奧巴馬的成長經歷
**節 天上*亮的星星
出生在美麗的夏威夷
難以磨滅的肯尼亞族裔
天生的“總統身世”
第二節 亞洲的童年時光
快速融入印尼的生活
雅加達的記憶
第三節 北美洲成長記憶
考入優秀私立學校
獨自留在外祖父母身邊
身份定位的困惑
曾經的放浪生涯
第四節 白人大學的明星
找回身份定位
轉入哥倫比亞大學
高強度的求學過程
要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第五節 黑人社區的義工
在黑人社區找到信仰
見證黑人政治上的成功
第六節 哈佛大學的博士
聲名赫赫的哈佛大學
在*好的大學做到*好
異樣的芝加哥大學教師
五次政治競選
第七節 唯一非裔參議員
連任三屆的州議員
沖擊國會眾議員席位
死地后的復生
他能成為美國**任黑人總統嗎?
第三章 是誰塑造了奧巴馬
**節 父親生命的延續
肯尼亞留學生愛上美國白人姑娘
老奧巴馬的坎坷人生
父子短暫的團聚
延續父親的夢想
第二節 母親精神的家園
個性鮮明的鄧納姆
兩次短暫的婚姻
給孩子盡可能好的教育
專注事業也關心孩子成長
激勵兒子前進的精神家園
第三節 是妻子還是戰友
端莊高雅的米歇爾
健康穩定的婚姻
并肩戰斗的伙伴
競選團隊的“指揮官”
家庭生活的賢內助
第四節 奧巴馬生活之源
關心爸爸“名聲”的女兒
全家一起競選總統
“爸爸不懂時尚”
她們會是什么樣的小公主
第五節 黑白祖母的祈盼
能干的銀行副總裁
艱辛的養育、潛移默化的影響
并非嫡親的祖母
祖孫二人數度相見
孫子的競選也是她的戰斗
第六節 *親的妹妹瑪雅
哥哥奧巴馬是她的驕傲
哥哥競選的“*佳分身”
全力爭取亞裔選票
第四章 奧巴馬的政治觀點
**節 美國夢的代言人
美國民權運動的突破性成就
奧巴馬的“美國夢”
“奧巴馬”效應
第二節 敏銳的政治觸覺
淡化種族膚色
巧妙設定競選議題
打與林肯和肯尼迪的相似牌
第三節 撤軍反戰得民心
政治走秀之旅
“16個月內從伊拉克撤軍”
“向阿富汗增派7000兵力”
“將用一切手段向伊朗施壓”
以身作則削減核武器
第四節 草根戰略顯成效
平民主義政治觀
中產階級減稅計劃
抑制高油價、打擊石油投機
年輕人的“強大力量”
第五節 玄妙的政治權變
堅守中道的政治平衡術
“脫口秀女王”高調支持
借助民主黨的競選優勢
注重與盟國協調關系
第六節 變革的政治理念
內政外交的困局呼喚變革
人心思變
美國民眾對傳統政治的厭倦
種族融合趨勢
“變革之星”
第七節 推崇責任與道德
直面黑人種族的責任問題
對美國國民負責的姿態
重振美國的全球影響力
第五章 奧巴馬的對華政策
**節 強硬的中庸政策
對華立場追溯
各種分析和解讀
第二節 撲朔迷離的變量
龐雜的對華外交顧問團
民主黨與共和黨對華政策之不同
提出與對手不同的對華政策以獲取選民支持
第三節 “一個中國”的立場
延續而非突破
“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
第四節 老生常談的“人權”
由來已久的老問題
中美“人權”之爭正在邊緣化和形式化
奧巴馬在人權問題上的角色矛盾
第五節 指點中國的天空
奧巴馬對華環保政策可能強硬
中國正在積極應對挑戰
第六節 正視中國的崛起
中國崛起的事實
奧巴馬眼中的中國崛起
中國崛起勢不可當
參考文獻
后記
改變美國的奧巴馬 節選
**章 奧巴馬“橫空出世”
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6月3日,在經歷*后兩州的計票后,持續時間長達數月的美國民主黨2008年總統候選人初選終于落下帷幕,支持伊利諾伊州聯邦參議員奧巴馬的黨代表有1764位宣誓代表及392位超級代表,總數達到了2156張,超過民主黨提名線38張,以逾10%的比例超過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奧巴馬在這一天終于贏得黨內初選,成為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提名的候選人。
“今晚,我可以站在你們面前說,我將成為民主黨的美國總統提名人”。奧巴馬在勝利演說中宣布,“你決定不聽從懷疑或恐懼,而是聽從希望和激情。今晚,我們為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旅程畫上句號,又開始下一段旅程”。
奧巴馬是在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的Xcel能量中心發表上述演說的,他用激情澎湃的演說向全美國、全世界宣告了他在民主黨候選人提名戰中的勝利。這個中心當時坐著1.7萬人,場外站著1.5萬人。這和當晚早些時候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在新奧爾良演講時不足千人的現場形成強烈對比。
4天之后,希拉里在位于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國家建筑博物館發表演講,感謝在初選階段投票支持她的約1800萬民主黨選民,同時,她對奧巴馬的*終獲勝表示祝賀,并說會全力支持他競選總統。她還呼吁自己的支持者轉而加入奧巴馬陣營,以實現民主黨人的目標。
《紐約時報》評論說:“一個肯尼亞黑人父親和堪薩斯白人母親的兒子打破了種族障礙。奧巴馬的勝利也意味著,一個四年前還僅僅是伊利諾伊州議會參議員的他,實現了不可思議的跨越。”
奧巴馬贏得曠日持久的提名戰勝利,意味著他向成為美國**位黑人總統的目標又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在接下來的5個月當中,他將與來自亞利桑那州的聯邦參議員共和黨人麥凱恩角逐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
奧巴馬與麥凱恩的對決注定精彩,兩人無論出身、經歷還是政治理念都相去甚遠。二者之中無論誰當選下屆美國總統,都將深遠影響美國政治走向。
面對“橫空出世”的奧巴馬,美國準備好了嗎?世界準備好了嗎?
**節 美國政壇的黑馬
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Jr.),1961年生于美國夏威夷,父親是肯尼亞人,母親是美國白人。他先后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1996年首次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2004年成為美國國會歷史上第五位、本屆國會中唯一一位黑人參議員。在華盛頓的政治人物中,奧巴馬本來是資歷*淺的一個,然而在戰勝希拉里之后,如今的他距離入主白宮卻只有一步之遙。奧巴馬已經完成了一個似乎不可能的跨越,不但讓美國政治向前躍進了一大步,甚至在全球也提升了美國的形象。
奧巴馬可以說是美國政壇一匹真正的“黑馬”,這匹“黑馬”所走過的跨越之路太神奇了,大概只有在好萊塢電影情節中,才會有如此戲劇般的變化。在普遍議論奧巴馬能否實現繼續跨越的時候,人們還對另一個問題充滿好奇,那就是奧巴馬是如何在短短幾年間就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跨越,是什么支持了他的跨越,這個力量還會繼續支持他嗎?
艱難的起步
雖然有好事的家譜研究者挖掘出奧巴馬與美國三任總統有著親緣關系,但認真說來,奧巴馬在美國政界卻真的沒有什么靠山。他在立志從政后,并沒有用心鉆營去尋找靠仙。根據已披露的有關奧巴馬的材料分析,“海德公園”應該是奧巴馬從政之路的起點。
“海德公園”是一個小型政治團體,主要由芝加哥當地的專業人士與大學教授組成,奧巴馬以民權律師和大學法學講師的身份進入了這個團體,如今看來,政治上沒有靠山的奧巴馬選擇奉行中立政治態度和決策的“海德公園”作為自己政治生涯的起點,是有深意的,他一定是想以此為基礎,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闖政壇的奧巴馬很快顯示出政治天分,1996年,只有35歲的奧巴馬大膽地打起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場獨立的選戰。他要代表“海德公園”角逐伊利諾伊州參議院的一席位置。天分、大膽,加上艱辛的努力,初生牛犢的他贏了1 35歲的奧巴馬成為州議會的參議員。 州參議員的身份帶給了他榮譽,帶給了他地位,帶給了他政治上鍛煉的機會,但他并不想就此停步,他的政治野心遠遠沒有滿足。他又瞄準了伊利諾伊州**選區的美國眾議院席位。
也許正如中國的一句老話所講,“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奧巴馬的選戰注定是不會一帆風順的。2000年的選戰在奧巴馬內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傳統上,伊利諾伊州**選區美國眾議院席位曾多次由非洲裔美國人當選,其黑人當選率是美國各選區中*高的。一位名叫博比·拉什的黑人民主黨政客從1992年起就占據了這個位置。但在1999年初的春田市市長選舉中,拉什挑戰時任市長理查德·戴里,遭遇慘敗,甚至得不到黑人群體的支持。
拉什的失敗讓奧巴馬看到了機會,他決定在2000年的眾議院換屆選舉中挑戰拉什。但當奧巴馬投入選舉征程后,他才意識到那場選舉是一件多么艱巨的事。本來,奧巴馬希望得到市長戴里的支持,可沒想到戴里直接告訴奧巴馬,自己看不到他有一絲獲勝的希望。戴里告訴他,拉什競選市長失敗不代表他會在眾議院選舉中敗給乳臭未干的新人!澳闶遣粫A的!贝骼锖敛涣羟榈卣f。
奧巴馬竭力辯解,他指責拉什沒有領導能力,沒有遠見。但他的辯解只是學院派的、生硬的說教。當時陪伴奧巴馬競選的一位助手親眼看到,一次在教堂里進行的演講中,奧巴馬在臺上自顧自講著,臺下的聽眾都快睡著了。
*后,這次競選向奧巴馬提出的問題是:他到底有沒有想贏的決心。因為就在競選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奧巴馬帶著家人去了夏威夷度圣誕假期,錯過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州參議院投票。
當時,伊利諾伊州各社區槍支犯罪非常猖獗,州長向州參議院提出了一個臨時特別議案,希望將非法擁有槍支定為重罪。此前,奧巴馬一直是支持類似主張的。在投票的關鍵時刻,連州長都打電話請奧巴馬回來投票,但奧巴馬卻以.“女兒生病”為理由拒絕回去。后來,該議案以微弱劣勢未獲通過,奧巴馬成了大家眼中的“罪人”。拉什抓住奧巴馬的這次失誤窮追猛打,譴責奧巴馬“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錯過歷史上*重要的一次投票”。
*后,時任總統的克林頓徹底斷送了奧巴馬的獲勝希望?肆诸D打破總統在黨內選舉競爭中保持中立的原則,在一次大型選舉活動中宣布支持拉什。游戲結束的時候,拉什獲得了61%的選票,比奧巴馬的30%多出一半。在黑人選區中,奧巴馬以1:4的劣勢慘敗。
政治就是這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時打破在黨內選舉中保持中立原則而支持奧巴馬對手的克林頓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僅僅八年后,那個當時并不起眼的黑人小伙子會成為他夫人希拉里的*大對手,而且會讓希拉里夢斷黨內初選;克林頓和希拉里當時絕不會想到,這個黑人小伙子會在八年后制造出那樣一種形勢,讓他和希拉里都不得不在失敗后站出來表態,他們將支持奧巴馬代表民主黨競選美國總統。當時的奧巴馬也許心中早已有夢,但有夢的他也絕不會想到,僅僅八年后,他就能夠和當年仰之猶不可及的克林頓夫婦站在同樣高的舞臺上。也許在奧巴馬熱遍美國甚至世界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提及2000年他那場選戰的失利,但有誰敢說,那不是奧巴馬日后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堅實基礎呢?
執著的追求
當初慘敗的結果并沒有令奧巴馬灰心喪氣,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在政治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決心。他是一個善于總結和抓住機會的人。他反思后發現,在與拉什的競選中,自己唯一勝出的行政區居然是以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裔工薪階層為主要居民的第19區,在這里,他的支持者是保守的警察、消防員和教師。這讓奧巴馬意識到,他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海德公園”的精英群體里。
在奧巴馬多方謀求政治道路上的飛躍的時候,他找到了時任伊利諾伊州參議院主席、民主黨人埃米爾·瓊斯。在2003年伊利諾伊州民主黨從共和黨手中奪回參議院控制權時,春田市的權力中心正在瓊斯掌控之下。2003年年初,瓊斯私下接見了奧巴馬,奧巴馬向他坦誠地指出了自己在2000年選舉中暴露出來的兩個致命弱點:黑人群體支持率不穩定、缺乏黨派和團體支持。而如果瓊斯幫助他彌補這些弱點,那么他代表伊利諾伊州民主黨競選國會參議員將有很大勝算。當時該州的國會參議員是特立獨行的共和黨人彼得·菲茨杰拉德,換屆選舉將于2004年舉行。
或許是奧巴馬的真誠打動了瓊斯,也或許是奧巴馬對形勢的分析得到了瓊斯的認同。瓊斯決定幫助和支持這個黑色的年輕人。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打擊其他黨內參選人,為奧巴馬贏得關鍵的競選空間和時間。他幫助奧巴馬組織了龐大的黑人支持隊伍,里面既有教師,也有政府雇員和服務行業工薪階層。
雖然得到了貴人的提攜,但此時的奧巴馬已經越來越趨于成熟,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獲勝,取得黑人朋友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為此,他全面審視自己,進行了一場徹頭徹尾的自我改造。首先改掉的是學究式的演講方式。據奧巴馬與拉什競選時的競選團隊經理丹·舒曼說,奧巴馬從2000年開始造訪區內各個黑人教堂,學習黑人牧師講話的節奏和夸贊的神態,并觀察聽眾的反應,不斷學習調整。
奧巴馬幾乎不錯過每個在黑人教堂上發言的機會,并將自己的參議員候選人資格與黑人的進步聯系起來。他總是強調自己的基督教徒身份,并盡量發揮自己的牧師耶利米·賴特在當地黑人群體中擁有的廣泛影響力。每當有人質疑奧巴馬的真正種族身份的時候,他就把賴特搬出來。在2004年美國參議員選舉中,賴特更成了奧巴馬的“選舉資產”,幫助他贏得了大量基礎選民。
可靠的保證
早在2000年競選眾議員時,奧巴馬就已經籌到了60萬美元的競選資金,這對一名“政治菜鳥”來說,已經是個很了不起的成績了。眼前的奧巴馬要競選美國參議員,60萬美元對他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他需要更高層次的資金支持。奧巴馬把這個難題擺在了自己的首席籌款人馬蒂·內斯比特面前!八▕W巴馬)當時告訴我,如果你能籌到400萬美元,我就有40%的機會能贏;如果籌到600萬美元,我就有60%的機會能贏;如果你籌到1000萬美元,我向你保證,我絕對能贏”,內斯比特回憶說。
當時,奧巴馬在芝加哥上層黑人群體中已經有很好的人脈,從商業精英、新一代企業家,到基金經理、銀行家都很樂意支持他。但如果要籌到1000萬美元,他還必須另辟路徑。他和其他爭取資金支持的候選人一樣,首先想到了“湖邊的自由派”。這是一個猶太裔專業人士和富商組成的團體,‘他們向來是芝加哥*慷慨的政治捐款人,一百多年前如此,一百多年后仍然如此。
奧巴馬雖然與這些富商無緣謀面,但他的首席籌款人內斯比特認識他們其中的一些人。潘妮·普里茨科是其中的一個,她是美國商界女性50強之一、凱悅酒店集團的負責人。也許是上帝的安排,普里茨科在內斯比特的一個機場停車場公司中擁有股份,這給他們展開接觸提供了天然條件。在2002年的一次股東會議后,內斯比特向女富豪提起了奧巴馬的參議員競選計劃。要命的是,普里茨科竟然很清楚他失敗的經歷,“他不是剛在眾議院選舉中輸給了拉什嗎?”盡管如此,也許是普里茨科的好奇心幫助了奧巴馬,普里茨科還是給了奧巴馬到自己的湖邊別墅度周末的見面機會。在那次交談中,奧巴馬說服了普里茨科,并通過普里茨科進入了芝加哥**企業家和慈善家的圈子。
在參議員選舉的民主黨初選階段,奧巴馬競選團隊就籌到了600萬美元資金。盡管這些競選資金的來源有一定的復雜性,使他遭到了一些質疑的聲音,但這并沒有影響奧巴馬順利取得競選成功。除了充足的資金支持,運氣也站在奧巴馬這一邊。令人意外的是,奧巴馬的參議員初選道路并沒有想象中的激烈,由于另外兩個黨內競選對手西尼斯和赫爾互相攻擊,奧巴馬幾乎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大幅領先的地位。他幾乎不需要去攻擊對手,也沒有受到對手的猛烈攻擊。
無畏的希望
2004年7月,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巴拉克。奧巴馬正式作為一顆閃亮的政治新星榮耀登場——他被推選出來做全黨的“基調演講”。
所謂“基調演講”,是民主黨在總統選舉前闡述本黨綱領和政策的宣言。做此演講的人,通常被認為是民主黨內極有政治前途的人物。1988年的“基調演講”者,就是時任阿肯色州州長、后來成功連任兩屆總統的克林頓。再追溯稍早些的歷史,肯尼迪同樣是在做了“基調演講”后備受關注的。
作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州議員,奧巴馬成為“基調演講”者雖已讓很多人感受到了意外。但更大的意外還在后面。沒有人能料到,奧巴馬這個黑皮膚的年輕人,因為這場演講聲名鵲起,更因此登上了《時代》周刊,成為封面人物。
他在慷慨激昂的演講中說:“這不是一個黑人的美國,或一個白人的美國,或是一個亞裔人或拉丁人的美國。我們只有一個美國,那就是美利堅合眾國!边@些頗有幾分馬丁·路德·金著名演講味道的話語,立即為他贏來了無數支持者。很多連他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的人,也是僅僅因為讀了他的演講,就對這個“黑人”充滿景仰,充滿期待。這次演說后來被認為是奧巴馬個人從政歷史上*重要的演說之一。
奧巴馬一講成名,*終以53%的支持率贏得了伊利諾伊州民主黨參議員提名人的資格。他不僅在黑人群體中贏得絕對優勢,而且得到了不少白人、少數族裔、學生和伊利諾伊州南部民眾和農場主的支持。兩個月后,奧巴馬以70%的高票當選為聯邦參議員,成為目前美國國會中唯一一位黑人參議員。
這時,真正的“政治新星”奧巴馬誕生了。奧巴馬創造了奇跡,正如他自己在2004年4月獲得伊利諾伊州民主黨參議員提名時對支持者說的那樣,像他那樣“來自南方、有個奇怪的名字‘巴拉克·奧巴馬’的瘦小子”,竟然贏得了“不可能的勝利”。
……
改變美國的奧巴馬 作者簡介
張永久,1954年生于湖北宜都,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并獲文學學士學位,現棲身于湖北宜昌,自由寫作謀生。出版有小說集《逃亡記》《鹿城挽歌》。近年沉浸于歷史,尤其對晚清、北洋軍閥和太平天國專題興趣濃厚,有歷史隨筆散見于國內報刊,出版歷史專著有《袁世凱家族》《劉湘家族》《粉色官場——晚清舊事》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