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30324
- 條形碼:9787030230324 ; 978-7-03-023032-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應急研究項目“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研究”的研究報告。首先,本書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和現實背景出發,對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目標、設立的理論依據、內涵和模式以及發展的動力機制進行了研究和界定。在此基礎上,本書重點關注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自由貿易港區建設、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區域經濟發展、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區域管理體制創新研究。*后,本書針對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條件、績效評價和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當前促進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政策建議。
本書可供綜合配套改革決策部門領導干部、科研院所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高等學校師生閱讀參考。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研究 目錄
前言
1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的背景與理論依據
1.1 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演進與區域安排
1.1.1 改革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1.2 改革開放全面加速
1.1.3 改革開放深化發展階段
1.2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的現實背景
1.2.1 科學發展觀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
1.2.2 新的發展階段、發展目標和時代背景,迫切需要新的改革經驗
1.2.3 改革紅利的共享訴求,決定了綜合配套改革的基本任務
1.2.4 啟動全面開放背景下的全面改革,客觀上要求*大化降低改革風險
1.3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目標
1.3.1 國家對于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目標
1.3.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意義
1.4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的理論依據
1.4.1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經濟社會學分析視角
1.4.2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系統經濟學分析視角
參考文獻
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內涵、模式及動力機制
2.1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內涵詮釋
2.1.1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理論界定
2.1.2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現實定位
2.1.3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基本特點
2.1.4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運行機理
2.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模式設計
2.2.1 全面系統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模式
2.2.2 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為主題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模式
2.2.3 以某一領域為重點的專項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模式
2.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動力機制
2.3.1 中國改革開放動力機制的理論概括
2.3.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動力機制
參考文獻
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自由貿易港區建設
3.1 中國現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必要性
3.1.1 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3.1.2 全面融人國際經濟的競爭手段
3.1.3 加快提升現代流通能力的重要途徑
3.1.4 保稅區、保稅港區功能的進一步完善
3.1.5 推進開放進程的改革需要
3.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內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價值
3.2.1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自由貿易港區建設
3.2.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內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價值
3.2.3 以自由貿易港區為載體的“試驗區”開放機制
3.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自由貿易港區條件與可行性
3.3.1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自由貿易港區背景條件
3.3.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發展自由貿易港區的基礎條件
3.3.3 上海、深圳、天津三地推進自由貿易港區發展的分階段戰略
3.4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自由貿易港區的現實制度障礙
3.5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的基本構想和制度設計
3.5.1 自由貿易港區制度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原則
3.5.2 現階段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推進策略
3.5.3 “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區的管理體制
3.5.4 加速“試驗區”貿易便利化平臺建設
3.5.5 建立自由貿易港區與“試驗區”和區外的自由聯通機制
3.5.6 利用IT網絡技術,在“試驗區”推行4E計劃,構建虛擬自由區
參考文獻
4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4.1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的關系
4.1.1 多層次資本市場對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區建設的推動
4.1.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對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推動
4.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區域性資本市場的關系
4.2.1 區域性資本市場的現實需求:基于浙江省民營企業融資選擇因素的問卷分析
4.2.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區域性資本市場制度化關聯的共時結構
4.2.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區域性資本市場制度化關聯的歷時結構
4.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分析
4.3.1 金融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4.3.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價值鏈中的角色定位
4.3.3 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制度設計
4.3.4 關于在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進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5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區域經濟發展
5.1 中國區域經濟增長極的制度剖析
5.1.1 制度導入的開發區模式
5.1.2 “政策供給制度演進”下的深圳-浦東模式
5.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內生制度創新增長極
5.2.1 增長極理論發展與回顧
5.2.2 增長極理論的“佩魯式”回歸與充實
5.2.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成為制度創新擴散的增長極
5.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制度創新的空間擴散
5.3.1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制度創新“增長極”的形成
5.3.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其他區域的累積循環制度創新機制
5.3.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制度創新的空間擴散
參考文獻
6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區域管理體制創新研究
6.1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身行政管理體制創新
6.1.1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行政管理體制的現狀
6.1.2 行政管理體制的概念
6.1.3 行政管理體制設計的理論框架
6.1.4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行政管理體制創新
6.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區域管理體制創新
6.2.1 區域管理體制創新對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意義
6.2.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區域管理體制創新可供選擇的方案——案例分析
6.2.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區域治理制度設計
6.3 中央政府層面的制度變遷
6.3.1 與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體制創新相關的制度變遷
6.3.2 與區域治理組織相關的制度變遷
6.3.3 區域管理體制創新的深層次需求:賦予“試錯權”
參考文獻
7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條件、績效評價及風險分析
7.1 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條件研究
7.1.1 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基本原則
7.1.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準入條件和適宜區域
7.2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績效評價
7.2.1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績效評價的指導思想
7.2.2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立的基本原則
7.2.3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7.2.4 績效評價方法
7.3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風險防范
7.3.1 風險源與風險表征分析
7.3.2 風險評價指標的設置
7.3.3 風險預警機制
7.3.4 風險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8 結語——促進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政策建議
8.1 明確綜合配套改革是中國改革的長期戰略,是今后改革的基本推進方式
8.2 合理設計和布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有序推進綜合配套改革
8.3 妥善解決綜合配套改革的跨領域、綜合性與中央部委分工邊界不相匹配的問題
8.4 以建設“自由貿易區”為契機,逐步開放高端服務業,加大對外和對內開放的雙重力度
8.5 依托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
8.6 營造制度創新環境,促進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作為區域經濟增長極,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8.7 推進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管理體制創新
8.8 出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條例》,保證綜合配套改革與現行法律法規之間的協調性
8.9 建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動態績效評價系統,創新激勵機制,完善試驗成果推廣體系和制度
附錄A 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的國際經驗考察與借鑒
A1 世界自由貿易港區發展經驗、運營模式和功能演變的一般規律
A1.1 世界自由貿易港區的性質與特征
A1.2 以優惠政策吸引客商的自由貿易港區符合wT0規則
A1.3 世界關于辟建自由貿易港區的不同看法
A1.4 成功辟建自由貿易港區的世界經驗:為成功而計劃
A1.5 成功的自由貿易港區的選址因素
A1.6 世界自由貿易港區的功能演進
A2 世界自由貿易港區的案例研究
A2.1 案例研究之一:迪拜模式
A2.2 案例研究之二:臺灣模式
A2.3 案例研究之三:美國模式
A3世界自由貿易港區經驗的借鑒
附錄B 海外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全國性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國際經驗
B1 基于法律體系的國際比較
B2 各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分層現狀比較
B2.1 美國模式:交易所獨立分層模式
B2.2 臺灣效仿美國的交易所獨立分層
B2.3 英國模式:交易所內部分層模式
B2.4 日本交易所內部分層
B2.5 韓國由交易所獨立分層轉變為內部分層
B3 各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行上市體制
B3.1 發行審核和上市審核相分離
B3.2 上市標準與發行標準相分離
B4 海外各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交易制度
B4.1 主板市場:以競價交易為主向混合交易制度過渡
B4.2 創業板市場:從沿襲主板“回歸”到以傳統做市商為主
B4.3 分散場外市場:原始的做市商方式
B5 海外各國資本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
B5.1 不同層次對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同
B5.2 各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也存在差別
B6 海外各國資本市場的監管制度
B7 對中國的借鑒和建議
B7.1 對于如何進一步完善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B7.2 我國的證券監管模式是屬于政府監管型,需要改革和完善
B7.3 進一步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法律框架
B7.4 對于信息披露制度
B7.5 改革發行和上市一體化的行政審批模式
附錄C 金融生態系統建設的國際經驗與借鑒
C1 日本全面金融系統改革的經驗與借鑒
C1.1 日本全面金融改革的背景
C1.2 日本全面金融改革的內容
C1.3 日本全面金融改革的特點
C1.4 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C2 金融機構從分業到綜合經營的國際經驗與借鑒
C2.1 我國金融機構發展現狀
C2.2 美國等金融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綜合經營歷程
C2.3 對我國的啟示
C3 以色列創投機制培育的經驗與借鑒
C3.1 美日以三國政府對創業投資扶持政策的特點
C3.2 “YOZMA”計劃
C3.3 在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推行創投支持計劃
C4 美國私募基金運作機制的經驗與借鑒
C4.1 美國私募基金的特點
C4.2 對我國的啟示
后記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研究 節選
1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的背景與理論依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體制改革由點到面,由易到難,由局部到整體,由單項改革到綜合配套改革,波浪式逐步向前推進。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設,是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1.1 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演進與區域安排
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作為驅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其戰略思想、政策理念和制度安排,一直都在不斷豐富和發展之中。中國的改革開放無論從廣度還是從深度都在不斷加強。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化和演進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不斷追求制度創新的過程,同時也伴隨著我國特殊區域開發開放的發展歷程。回顧過去近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1.1.1 改革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改革側重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逐步走出計劃經濟體制,打破中國長期存在的高度集權式和行政式的經濟管理體制,突破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和觀念障礙。對外開放主要發揮著消除國內資源短缺、樹立中國經濟發展的對外窗口等方面的作用。中央政府通過興辦一系列的經濟特區和沿海經濟開放區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引入國際通行的經濟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引導國內的體制改革和價值觀念改造。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