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北京玉河-2007年度考古發(fā)掘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16229
- 條形碼:9787030216229 ; 978-7-03-02162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京玉河-2007年度考古發(fā)掘報告 本書特色
《北京玉河2007年度考古發(fā)掘報告》是關于東城區(qū)東不壓橋附近玉河遺址的考古報告,出土了堤岸、河道等遺跡現(xiàn)象,以及瓷器等遺物。對研究北京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玉河-2007年度考古發(fā)掘報告 內容簡介
本書為北京玉河遺址2007年度考古發(fā)掘報告,對清理出來的元代通惠河堤遺存、玉河庵山門及東配殿基址和出土的遺物進行了詳細的報道。這是首次對北京玉河及通惠河遺存的大規(guī)模發(fā)掘,對于研究古代玉河及通惠河堤岸的構筑形式、建造年代及河道變遷、走向都具有重要價值,并能夠為古代北京漕運、水源、供排水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變遷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參考資料。
本書可供從事考古學、歷史學、水利學研究的人員及相關專業(yè)師生閱讀、參考。
北京玉河-2007年度考古發(fā)掘報告 目錄
**章 概述
**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與歷史沿革
一、北京市的自然環(huán)境
二、北京市東城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
三、北京市東城區(qū)的文化歷史背景
第二節(jié) 發(fā)現(xiàn)與發(fā)掘過程
一、遺址的發(fā)現(xiàn)
二、遺址概況、發(fā)掘過程與發(fā)掘方法
第三節(jié) 資料整理與報告編寫
一、發(fā)掘資料的整理
二、報告編寫
三、報告編寫體例
第二章 A區(qū)遺存
**節(jié) 東不壓橋及其燕翅、裹頭
一、東不壓橋
二、燕翅及裹頭
第二節(jié) A區(qū)1號、4號堤岸遺址及其河道
一、A區(qū)1號堤岸遺址
二、A區(qū)4號堤岸遺址
三、河道(AHD1)
第三節(jié) A區(qū)2號、3號堤岸遺址及其河道
一、A區(qū)2號堤岸遺址
二、A區(qū)3號堤岸遺址
三、河道(AHD2)
第四節(jié) 排水道
一、1號排水道
二、2號排水道
第五節(jié) 玉河庵遺址
一、山門遺址
二、東配殿基址
三、西側圍墻
第三章 B區(qū)遺存
**節(jié) B區(qū)1號堤岸遺址及進水涵洞
一、BD1 Ⅰ期堤岸遺址
二、BD1 Ⅱ期堤岸遺址
三、探溝
四、進水涵洞
第二節(jié) 碼頭遺址
第三節(jié) B區(qū)2號、5號堤岸遺址及其河道
一、8區(qū)2號堤岸遺址
二、8區(qū)3號堤岸遺址
三、河道(BHD2)
第四節(jié) B區(qū)4號堤岸遺址及其河道
一、BD4 Ⅰ期堤岸遺址
二、BD4Ⅱ期堤岸遺址
三、河道(BHDl)
……
第四章 C區(qū)遺存
第五章 勘控報告
第六章 結語
附錄
附錄一 北京玉河遺址出土木材材質分析
附錄二 李公德政之碑考釋
附錄三 參考書目
后記
北京玉河-2007年度考古發(fā)掘報告 節(jié)選
**章 概述
**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與歷史沿革
一、北京市的自然環(huán)境
1.地形與地貌
北京市作為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它地處華北大平原北端,東南毗鄰天津市,其余毗鄰天津市,其余均為河北省所環(huán)繞(圖1-1)。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東三面環(huán)山,西部山地屬太行山余脈,北部山地屬燕山山脈,東南為北京小平原。平原地區(qū)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與華北平原相連。
地質上,北京屬斷裂構造帶,在地質時期為拗陷區(qū),經(jīng)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沉積了各代地層和火山巖層。地形骨架基本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運動。此后,又經(jīng)長期外力侵蝕、搬運堆積等,形成了山地、河谷、盆地交錯的地貌格局。北京西北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主要是燕山和太行山兩大山脈,其余脈在北京市轄區(qū)范圍內分別稱為軍都山和西山。燕山山脈、太行山余脈交接帶的前緣構成了著名的半圓形的“北京灣”,即北京小平原。 “北京灣”在地質年代為大海灣,后經(jīng)永定河、溫榆河、潮白河等攜帶的泥沙填積,形成平原。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地地貌起伏較大,海拔較高,是華北平原與山西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兩大地形階梯問的一道天然屏障。北京市周邊地區(qū)在自然景觀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圈帶,首先是廣闊的平原地帶,其次是崎嶇的丘陵低山和盆地,第三是巍峨的中山地帶。在平原與山地接觸帶,分布著平谷、燕落、黃花城、十三陵、齋堂、延慶等一系列著名盆地,這些盆地周圍大多被丘陵、低山、中山所環(huán)繞。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