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建構時代的對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27409
- 條形碼:9787104027409 ; 978-7-104-0274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建構時代的對話 內容簡介
新世紀的學術批評更加強調建構品質。借此背景,本著所收論文以“對話”方式討論了四方面的問題:一是關于多元時代中國文化的應對智慧以及新世紀文學宏觀走向的辨析,二是有關文藝理論與文學批評建構問題的感性評價,三是關于對話機制中某些文學現象或具體理論文本的批判性檢
建構時代的對話 目錄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應對的中國智慧
“新世紀文學”的基本趨向
消費時代兒童文學的文化身份與敘事路向
全球化語境下生態批評的生命智慧與文學盟約
全球化時代的公共經驗
生存意識的覺醒與生命哲學的現代轉型
理解的文本與闡釋的方向
文學理論走向新世紀
世紀之交中國文學批評學的學科審視
跨世紀文論話語的兩難處境與重建吁求
文學研究的本體復歸與跨學科建構
轉型期文學批評的現實主義關懷
人文情愫與現代視野
蔡儀美學建構的現代批判
斯諾文學創作中的現代生態觀念
果戈理藝術思維中的“象征”意義
契訶夫創作中的“苦惱”表達
“回歸”視域中的澳門文學
聞一多:一百年的祭典
試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殘缺性”
也談“朱門酒肉”之香臭
蘇軾創作思想的現代梳辨
網絡時代報告文學理論研究的拓展
報告文學理論探賾的剛性引領
建構時代紀實文學的家園意識
消費年代報告文學的敘事倫理
開放語境下報告文學的文體譜系
趨異時代報告文學的價值取向
全球化時代報告文學的文學維度
消費時代報告文學的文體力量
后傳媒時代報告文學的生長空間
轉型期反腐報告文學的建構向度
反法西斯報告文學的當代意義
消費時代報告文學的八大問題
《革命百里洲》的拓展意義
《大江北去》的寫作支點與表達智慧
后記
建構時代的對話 節選
當下文化的多元建構與對話空間
作為人類社會的重要存在方式,“文化”與人類自身擁有同樣久遠的歷史。古代中國的“文化”一詞專注于精神范疇的“文治教化”;西方的Culture源于拉丁語和中古英語,初具耕耘、種植之意,爾后延伸到精神活動領域。按《社會學詞典》的界定,“文化”結構分為三個基本層次——物質文化,即人類勞動創造的全部物質產品;規范文化,也就是調控人們日常生活行為的規范體系;認知文化,指人的思想、態度、價值等觀照世界的手段。究其實,文化是人類主體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認識改造自然客體而逐步實現自身本質力量對象化的過程,其成果既體現為自然面貌的改變,也表現在人類個體與群體素質的不斷進化方面。
以文學藝術為代表的審美文化是總體文化的一個“子場”,其內涵在過去有著紛繁各異的界定。綜合歷史上中西方古典藝術的基本價值追求,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審美文化講究詩意化的韻致,追求個性、自由和超功利性。目下,世界范圍內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日趨威猛,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漸突顯,各種思想、觀點也在不斷地交鋒磨合。不難判斷,伴隨著全球化語境的逐步強勁,審美文化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工具理性所帶來的實用原則和消費享樂觀念也會造成審美格調的下移趨向。鑒于此,認真探討中國審美文化的現狀與發展前景,使之在高新技術時代能生成一種符合現代人生存、實現人性全面健康發展的價值形態,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方面,前蘇聯著名文藝理論家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和法國先鋒派理論家托多羅夫的“對話批評”以其博大、深邃、包容、開放的文化觀念為我們當下的審美文化建設提供了可貴的理論資源和必要的方法論啟示。
……
建構時代的對話 作者簡介
龔舉善,1964年10月出生,湖北竹溪人。鄖陽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審讀專家。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文摘編委、湖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理事等!度宋碾s志》、《江漢論壇》、《文藝理論與批評》等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合作編寫10余部高校文科教材教參,出版《走過世紀門》、《文壇邊上的搜索》、《中國文學的現代風度》、《轉型期報告文學論綱》等多部學術專著。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