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律運行過程的經濟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7503682025
- 條形碼:9787503682025 ; 978-7-5036-8202-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律運行過程的經濟分析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于發掘法律經濟學對中國現實問題的解釋力和運用的可能性,而且將視野放大到法律允許所需的基礎理論與部門法中具有典型意義領域的社會萬象展開思考。為了實現理論對“首尾一貫”的追求,本書著眼于法律的運行狀況和機理的分析,通過在內容上選擇中國的傳統部門法相關制度或“禁放令”、“關閉小煤窯”等熱點問題,并在反思的基礎上獲得了很多新鮮的認識。其中,我們采用的基本理論包括傳統的產權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博弈論、信息經濟學、法社會學等。
法律運行過程的經濟分析 目錄
前言
**編 法律運行的經濟學分析
**章 法律經濟學理論思維空間的拓展
一、引言
二、法律經濟學的主流范式:思想流變及其當代困境
三、研究對象的重新確立:法律經濟學理論思維空間的拓展
四、轉型、變法與發展:比較法律經濟學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五、結語
第二章 從信息角度看法律實踐
一、法律的經濟學解釋
二、立法與信息
三、執法與信息
四、人們為什么對簿公堂
五、結語
第三章 法律如何被執行?——選擇性執法
一、備擇的其他解釋
二、剩余執法權
三、選擇性執法與靈活性的獲得
四、結語
第四章 “多余”的契約,“多余”的法律?
一、為什么成文契約
二、執行強勢方的選擇
三、從契約到法律
四、結語
第五章 從我國的律師消費看法律運行
一、問題的提出
二、社會對律師消費的歷史回顧
三、律師執業過程中的倫理困境分析
四、律師消費倫理正當性之尋求:制度角色與法治成本
第六章 制度轉型與經濟分析的初始條件
一、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爭論
二、經濟學的構建主義傳統和演進主義傳統
三、制度轉型模式
四、政府行為的合理選擇
第二編 民商事法的經濟分析——基于信息與激勵理論的討論
第七章 從“入庫規則”到優先權規則的轉化:一個公共選擇的視角
一、“入庫規則”約束下代位權制度實施的低效
二、一種選擇性的激勵:優先權規則
三、結語
第八章 損害賠償的法律經濟學分析
一、懲罰性賠償的正當化理由及其評述
二、有效侵權、故意侵權與懲罰性賠償
三、懲罰性賠償的具體適用
四、結語
第九章 環境侵權損害賠償的經濟分析
一、環境侵權損害賠償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改進
二、暫時性賠償方式與永久性賠償方式的選取
三、懲罰性賠償
四、結語
第十章 從經濟學視角看中國的婚姻法改革
一、西方婚姻法的歷史演變
二、擴大合同自由安排的意義
三、對濫用合同自由行為的法律規范
四、結語
第十一章 論LLSV法律來源論的缺陷性
一、對股權集中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二、對披露機制的政治經濟解釋
三、結語
第三編 公共政策的法經濟學檢討
第十二章 “禁”還是“不禁”,這是個問題——關于“禁放令”的法律經濟學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二、燃放煙花爆竹是社會規范嗎?
三、產權規則、責任規則還是行政規制
四、為什么禁而不止?——煙花爆竹的需求和供給分析
五、“禁改限”的無奈以及潛在的問題
六、一點余論
第十三章 礦難治理中的產權改革
一、礦難探源:安全措施的欠缺與采礦權的不穩定
二、官煤勾結:采礦權的另類合約安排
三、預防礦難之策:提高賠償額、關閉小煤窯或其他
四、出路:有恒產者方有恒心
參考文獻
后記
法律運行過程的經濟分析 節選
**編 法律運行的經濟學分析
**章 法律經濟學理論思維空間的拓展
三、研究對象的重新確立:法律經濟學理論思維空間的拓展
主流法律經濟學分析框架的*重要缺陷就是它僅僅將新古典主義微觀經濟學的分析工具引入法律分析,法律本身卻缺少了一種與經濟學溝通與融合的自主性,在這種單方需求的格局下,法律對經濟學所求甚多,而對經濟學的貢獻甚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主流法律經濟學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個明確的研究對象,也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將這二者統合起來。在筆者看來,法與經濟學要想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必須走出僅僅將經濟學視為分析工具的狹隘視角,去尋找一個法學和經濟學共通的研究對象,這個共通的研究對象就是合作秩序的治理,在合作秩序治理的旗幟下,法律經濟學的思維空間就會得到極大的拓展。
(一)合作秩序
秩序是一個很難對之下一個確切定義的概念和范疇,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從法學的角度來看,美國著名法理學家博登海默指出:秩序“意指在自然界與社會進程運轉中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一致性、連續性和確定性;另一方面,無序則表明,普遍存在著無連續性、無規律性的現象,也即缺乏可理解的模式——這表現在從一個事態到另一個事態的不可預測的突變情形。歷史表明,凡在人類建立了政治或社會組織單位的地方,都曾力圖防止不可控制的混亂現象,也曾試圖確立某種適于生存的秩序形式。這種要求確立社會生活有序模式的傾向,絕不是人類所作的一種任意專斷或‘違背自然’的努力”。
制度經濟學家康芒斯則從預期的角度來理解秩序。他認為:“這‘秩序,的意義,是由于除了過去的經驗作出可靠的推斷,未來是完全不能確定的;也由于我們可以恰當地說人們生活于未來而行動于現在。因為這些緣故,那活動單位含有一種因素,它表示預料,或者,可以說,預先抓住那種限制性的或是關鍵性的要素,根據現存對這種要素的控制,可以預料對將來的結果也可以相當地控制,只要所有的預期是靠得住的。這實在是人類活動的顯著特征,使它和一切自然科學有所區別。以后我們要把它抽象地分出來,概括地叫做‘未來性’。可是,一切經濟學家用‘確定性’這個名義所假定的那種有規則的預期(這是未來性的一般原則中的一種特殊情況),我們為了目前的用途,簡單地叫它‘秩序’。”
從以上兩位學者對秩序的理解可看出,秩序總是與時間和不確定性有關系,人與人之間要達成一種較為穩定的合作秩序,往往需要一種默契、共同知識或者某種意義上的權力來維持一個共同體。由未來不確定性引起的非合作傾向或機會主義行為,就需要一定的規則系統來治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維持合作秩序,這個規則系統包括:政策、法律、非正式規則(習慣、風俗)以及企業、市場、政府、關系網絡等各種治理制度。
……
法律運行過程的經濟分析 作者簡介
高晉康,博士,現任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