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佛教養生秘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27428
- 條形碼:9787504727428 ; 978-7-5047-274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佛教養生秘笈 本書特色
養生要養性、調身先調心。因為心與身、肢體與精神是一個整體,互為因果,互相影響。只有“放舍諸緣休息萬念”,才能把握身體益壽延年。本書以佛教養生觀念為主旨,為大家提供了諸多方便易行的佛家養生方法。相信通過閱讀本書,學習佛教徒的養生方法,能夠使我們這些健康狀況下降的人也可以長壽健康。
佛教養生秘笈 內容簡介
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在恒河流域(現在的印度),廣傳佛法。自那時至今,佛法以其精湛的智慧、博大的胸襟、大眾化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受其開導,覺悟人生,出離束縛者,不計其數。
佛教養生的提法是近些年的事。嚴格地說來,就養生保健而言,屬于佛教修行的邊緣效益,并非佛門中人的追求。然而,佛法修習的具體內容,卻讓學習者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健康的身心。為什么會這樣呢?簡單地說:佛教修行的核心——戒、定、慧,可以使人安定情緒、規范行為、涵養道德、開啟智慧。
本書為一部集佛教養生精華的大眾實用通典。
佛教養生秘笈 目錄
1. 佛教養生的要義
2. 佛理、佛醫與養生
3. 佛教養生的修煉方法
4. 佛教的修禪與養生
5. 佛教養生可以延年益壽
6. 養生長壽與慈悲心有關
7. 佛教的生死觀與生命哲學
8. 佛教中的生命起始與輪回
9. 佛教養生之道對善終的參悟
**篇 精神養生法
一、修身養生法
1. 止惡行善,人格日臻完美
2. 利樂眾生,以慈悲為懷
3. 持戒為本,求得人生幸福
4. 學會忍讓,寧愿犧牲自己
5. 隨緣養生,萬事順其自然
二、靜坐養生法
1. 靜坐是*基本的修養方法
2. 靜坐影響人的心理活動
3. “因是子靜坐法”介紹
4. 靜坐的注意事項
三、調息調心養生法
1. 佛教的調息養生
2. 佛教調息養生功法
3. 佛教的調心養生
4. 佛教的冥想養生
四、坐禪養生法
1. 坐禪是修身養心的重要方法
2. 坐禪能使體氣平和祛病延年
3. 坐禪的基本要求
4. 坐禪的三個階段
五、念佛誦經養生法
1. 佛教凈土宗的念佛養生
2. 念佛能使人心靈獲得解脫
3. 念佛可以使人修性
4. 念佛誦經可以少病長壽
六、音樂養生法
1. 佛教音樂陶冶人的情操
2. 佛樂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3. 佛教音樂養生的內容
4. 佛教音樂有益健康長壽
七、習武養生法
1. 武林武術養生
2. 中國少林武術的十八般武藝
3. 少林養生氣功:內勁一指禪
4. 少林強身健體功:金剛樁內功
5. 少林護身功:天罡護體功
6. 少林防治疾病功:羅漢臥功
八、瑜伽養生法
1. 瑜伽是來自印度的古老健身法
2. 瑜伽的養生健身作用
第二篇 生活與飲食養生
一、生活養生
1. 起居養生,坐臥有節
2. 睡眠養生,適時充電
3. 揩齒養生,潔齒凈心
4. 沐浴養生,爽身祛病
5. 運動養生,健身增壽
二、佛教飲食觀
1. 飲食與疾病密不可分
2. 佛教的飲食之道
3. 提倡以天然食物養生
4. 禁食酒、煙和蛋
5. 禁食五辛,旨在精進
6. 不宜多吃的食物
7. 注重食品搭配與飲食時間
三、食素養生
1. 素食是佛家的飲食特色
2. 佛門素食觀念的起源
3. 佛家禁食肉類的緣由
4. 素食的養生功效
5. 素食符合現代健康理念
6. 素食中的蔬食能使人強身增壽
7. 佛家飲食的種類
8. 素菜的原料及其保健功能
9. 著名佛教寺院中的素食
10. 一些著名素菜的精美命名
11. 佛典中對防治疾病有效的素食
四、飲茶養生
1. 佛與茶的不解之緣
2. 茶僧溯源:茶是僧人的伴侶
3. 佛門飲茶的三大特點
4. 寺廟中的茶會與茶宴
5. 佛門的茶道:修煉品格
6. 茶道中的佛典與禪語
7. 禪茶養生的作用
8. 佛門精致美味的茶食
9. 佛家四季養生茶配方
10. 佛家茶道養生功法
第三篇 佛教醫術
一、佛教醫療活動
1. 佛教醫學概要
2. 佛法與醫學分類
3. 佛門醫家的醫學活動
4. 傳說中的佛門行醫故事
5. 佛門幾種貴重的藥物
二、拿捏按摩療法
1. 佛門拿捏與按摩療法的起源
2. 拿捏和按摩的穴位與效果
3. 佛門拿捏與按摩的手法
4. 佛門拿捏按摩的具體方法
5. 按摩的日常養生活動
6. 各種疾病的拿捏按摩治療
三、“五辛”療法與其他食療法
1. “五辛”療法中的蔥療法
2. “五辛”療法中的蒜療法
3. “五辛“療法中的薤療法
4. “五辛”療法中的韭療法
5. 解表散寒、排除毒素的生姜療法
6. 化痰散積、行淤消腫的魔芋療法
7. 凈化血液、強腎健肝的豆療法
8. 促進消化、補髓強身的鹽療法
四、佛門草木療法
1. 祛風止痛的楊柳療法
2. 包治百病的蒲公英療法
3. 觀音秘授的半邊蓮療法
4. 長生不老的松葉療法
5. 江湖救急的車前草療法
附篇 有關佛教的基本知識
一、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1. 佛教在印度的產生
2. 古絲綢之路和佛教傳入中國
3. 公元前2年佛教傳入中國內地
4. 東漢楚王劉英祭祀佛陀與黃老
5. 東漢明帝派使者到印度求法的傳說
二、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
1. 吉藏創立的三論宗
2. 玄奘和窺基創立的法相宗
3. 智頡創立的天臺宗
4. 法藏創立的華嚴宗
5. 從印度傳入的禪宗
6. 慧遠創立的凈土宗
7. 道宣創立的律宗
8. 從印度傳入后漢化的密宗
三、佛教的禮儀
1. 稱謂出家人的禮儀
2. 佛教徒的生活禮儀
3. 合掌有什么含義
4. 對“三寶”的禮儀
5. 到寺院進香的講究
四、中國佛教的名山與名寺
1. 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2. 中國佛教的七大名寺
佛教養生秘笈 節選
**篇 精神養生法
3.持戒為本,求得人生幸福
佛教認為,人的行為可以通過某種神秘的東西對今后的生活和命運產生影響,這種神秘的東西叫做“業”。業常常被理解為是一種力,但不是牛頓力學所說的力,而是一種神奇的力,它超越于時空之上。物理學的力可以超越空間,但不能超越時間,它可以對遙遠的物體產生影響,如地球引力,但不能直接影響將來的事物。從某種意義上說,業力更像是一種能量,它可以儲存起來,過一段時間以后再釋放出來。但是,誰也不知道它到底儲存在哪里。也許它是擴散在宇宙中間的一種能量,無所不在。
從作用時間上看,業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期的,一種是長期的。短期的作用表現為一個瞬間發生的行為對下一個瞬間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前件就成了后件的條件和原因。佛教認為,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任何原因都有結果。事物的發展就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因果鏈,環環相扣。改變其中的一個環節,就會影響事態的發展。這種思想構成了佛教的緣起論。由于事物的發展受每一個環節的影響,所以結果是無法預知的。“諸行無常”所表達的就是這種意思。佛教不相信命運,不承認存在著預先安排好的秩序,認為一切都是不可預料的,一切都是可能的,而且一切都是合理的。這是因為,每一個事物的發生都是有條件的,當條件成熟時,該發生的事就會發生;當條件不成熟時,不該發生的事永遠不會發生。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