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讀李修文-青春的敘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059139
- 條形碼:9787307059139 ; 978-7-307-05913-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讀李修文-青春的敘事 本書特色
本書以湖北作家李修文其人其文為解讀對象,分析了李修文在不同的創作階段的創作觀點與寫作特色,是國內**本關于李修文作品的全面評述。
我讀李修文-青春的敘事 內容簡介
《我讀李修文:青春的敘事》為“我讀文叢——當代文學新秀解讀系列”之一,對李修文其人其文進行了解讀。那些常常被我們稱之為“新秀”的文學作者,在他們身上,既沉淀了文學的過去,又負載著文學的未來。當我們把眼光投向他們的作品,我們的心靈會從喧囂中平靜下來,我們會從困惑中看到希望,從迷茫中辨知未來。
我讀李修文-青春的敘事 目錄
**章 青春狂想曲:激情的戲仿
一、“反題一置換”與“發揮一重述”
二、痛苦的“身體”
三、曖昧的“詩人”
四、紛亂的“笑”果
五、對“惡作劇快感”的反思
第二章 青春的變奏:現實與生存
一、一地碎片
二、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
三、一個少年和一個老人
四、生命與情感的奧秘
第三章 青春協奏曲:愛情故事
一、青春之愛
二、愛與死的美學
三、母性崇拜
四、抒情與說書
五、精英/大眾古典/時尚
六、比較:從《滴淚痣》到《捆綁上天堂》
第四章 青春回旋曲:散文和隨筆
一、心靈的力量
二、感性的鋒芒
第五章 總論:“復調的青春敘事”
一、寫作資源:先鋒精神·傳統文化·大眾生態
二、小說審美特點:被“青春”調和的“極端”之美
三、寫作的姿態:困難的“個人性”寫作
訪談:“我的創作平行于生活”
附錄1:李修文作品目錄
附錄2:李修文重要研究文章索引
后記
我讀李修文-青春的敘事 節選
**章 青春狂想曲:激情的戲仿
那些古怪的傳說和發黃的典籍、絢麗的詩詞和曼妙的絲弦、虛弱的帝王和潮濕的后宮、似曾相識的愛情和放蕩不羈的詩人,這一切,成年累月在我枯燥的日常生活里徘徊不去,使我的每一天都過得像一場白日夢。到*后,我痛心地看到,這一場白日夢并沒有伴隨我的成長而消逝,而且還逐漸演變成了我不可回避的個人命運:寫作。
——李修文《國家和我》
盡管李修文曾經暗下決心要像宗仁發那樣,做一個有見解、有眼光、善經營的“編輯人”,但他少年時代就萌發的“想當作家”的渴望并未就此熄滅,反而如地火一般越燃越旺。
1998年4月,李修文的戲仿小說《王貴與李香香》面世了,這篇與當代詩人李季的著名敘事長詩同名的小說發表頗費周折,文稿曾在多家雜志編輯的手中輾轉,盡管其藝術水準并不在發表線之下,甚至還可以算得上是氣質獨特、才華不俗,但小說對原著明顯的戲謔、顛覆讓大多數審稿者遲疑猶豫,而作者李修文于小說中張揚出來的“不恭”之態也不能不令編輯們有所顧慮。小說終于在老字號的純文學刊物《江南》上刊出了,小說的發表激發出了李修文的創作熱情,在此后的兩年中,李修文主要在《當代小說》、《作家》、《鐘山》、《收獲》等著名刊物上亮相,以“新銳”、“先鋒”的面貌引起了讀者和批評界的注意。2000年出版小說集《心都碎了》。
從1998年到2000年,李修文的中短篇小說創作大致分兩大類型,一是對文學經典與歷史典籍的戲仿之作,一是對于當下景觀與“現時”生活的體驗感悟。這兩種類型的小說貌似取材迥異,但它們在創作姿態、表達方式、個性氣質上卻極其相似,記錄了作者青春反叛、游戲實驗、潛心思索的一段精神歷程,是25歲之前的李修文激情四射、燃燒沖動的內在思想的外現。
一、“反題一置換”與“發揮一重述”
1990年夏天,湖北省荊門市**中學高中一年級學生李修文,對我國兩千年前一個神秘的王朝突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關于這個王朝的歷史,據他所知,只有短暫的幾十年。這真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朝代,一個短命的王朝,可是盡管如此,李修文還是如癡如醉地迷戀著這個王朝,甚至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這到底是為什么。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