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文學(xué)史(上下冊)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801867322
- 條形碼:9787801867322 ; 978-7-80186-732-2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學(xué)史(上下冊) 目錄
一、文學(xué)
二、文學(xué)史
三、中國文學(xué)史
第二編 上古文學(xué)
**章 先秦
第二章 秦
第三編 中古文學(xué)
**章 發(fā)凡
第二章 西漢
第三章 東漢
第四章 三國
第五章 兩晉
第六章 南朝
第七章 北朝
第四編 近古文學(xué)上
**章 發(fā)凡
第二章 唐
第五編 近古文學(xué)下
**章 北宋
第二章 南宋
第三章 元
第六編 近代文學(xué)
自序
**章 明文
第二章 明詩
第三章 明曲
第四章 明八股文
附錄 清代文學(xué)綱要
中國文學(xué)史(上下冊) 節(jié)選
bsp;第三節(jié) 范曄 劉義慶附裴松之
鮑照為詩,寓奇于偶,磊落以使才;范曄論史,化偶為排,跌宕以盡勢;而一
為詩人之變格,一為史論之別調(diào),俳體之盛,略可睹已。
范曄,字蔚宗,順陽人。父泰,累官侍中左光祿大夫國子祭酒,博覽篇籍,
好為文章,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及文集,傳于世。曄少懶學(xué)問,晚成人,年三
十許,政始有向耳。自爾以來,轉(zhuǎn)為心化,往往有微解,口機不調(diào)利,言乃不能
自盡,以此無談功;至于所通解處,皆自得之于胸懷,文章轉(zhuǎn)進。常恥作文士,
患其事盡于形,情急于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雖時有能者,大較多不免此累。
常謂:“年少中,謝莊*有其分,手筆差易,文不拘韻故也。情志所托,故當以意
為主,以文傳意。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文傳意,則其辭不流;然后抽其芬
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謂頗識其數(shù);嘗為
人言,多不能賞,意或異故也。累為尚書吏部郎;以得罪彭城王義康,出為宣城
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本紀》十卷,《列傳》八十卷,別
有《后漢書論贊》五卷,后人以論贊散于紀傳之后;至于屈伸榮辱之際,未嘗不
致意焉。文帝以為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尋以謀反系獄,將誅,與諸甥侄書,自
敘作《后漢書》之意,謂:“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吾雜傳諸序論,皆有精
意深旨;筆勢放縱,實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論》;比方班氏所
作,非但不愧之而已。贊自是吾文之杰思,殆無一字空設(shè),奇變不窮,同合異
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其自得意如此。而世尤傳誦者,《皇后紀序論》、《宦者
傳序論》、《逸民傳序論》、《二十八將傳論》;然細籀所作,平平敘去,腴暢有之;
而排體乏跌宕之致,比班氏稍加典縟,而蒼勁不及。獨《左雄傳論》依仿《漢
書·公孫宏傳贊》,抑揚爽朗,差似放縱。其辭日:
古者諸侯歲貢士,進賢受上賞,非賢貶爵土;升之司馬,辯論其才;論
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祿之。故王者得其人,進仕勸其行,經(jīng)邦弘務(wù),所由
久矣。漢初,詔舉賢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貢士之方也。中興以
后,復(fù)增敦樸、有道、賢能、直言、獨行、高節(jié)、質(zhì)直、清白、敦厚之屬。榮路
既廣,觖望難裁;自是竊名偽服,浸以流競;權(quán)門貴仕,請謁繁興。
自左雄任事,限年試才,雖頗有不密,固亦因識時宜。而黃瓊、胡廣、
張衡、崔瑗之徒,泥滯舊方,互相詭駁;循名者屈其短,算實者挺其效。故
雄在尚書,天下不敢妄選;十余年間,稱為得人;斯亦效實之征乎!順帝始
以童弱反政,而號令自出,知能任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風(fēng)采。
遂乃備玄囗玉帛以聘南陽樊英;天子降寢殿,設(shè)壇席;尚書奉引,延問失
得;急登賢之舉,虛降己之禮。于是處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
車之招矣。至乃英能承風(fēng),俊義成事:若李固、周舉之淵謨弘深,左雄、黃
瓊之政事貞固,桓焉、楊厚以儒學(xué)進,崔瑗、馬融以文章顯,吳祜、蘇章、種
皓、欒巴,牧民之良干,龐參、虞詡,將帥之宏規(guī),王龔、張皓,虛心以推士,
張綱、杜喬,直道以糾違;郎囗陰陽詳密,張衡機術(shù)特妙。東京之士,于茲
盛焉。向使廟堂納其高謀,疆場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蹇辭,舉措稟其成式,
則武宣之軌,豈其遠而。《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可為恨哉!
及孝桓之時,碩德繼興。陳蕃、楊秉處稱賢宰,皇甫、張、段出號名將,
王暢、李膺彌縫袞闕,朱穆、劉陶獻替匡時,郭有道獎鑒人倫,陳仲弓弘道
下邑;其余宏儒遠智,高心潔行,激揚風(fēng)流者,不可勝言。而斯道莫振,文
武陵墜,在朝者以正議嬰戮,謝事者以黨錮致災(zāi);往車雖折而來軫方遒,所
以傾而未顛,決而未潰,豈非仁人君子心力之為乎!嗚呼!
其為文章,奇偶錯綜,與班固同,然班固體密而氣尚疏,范曄偶勝而機則滯;班固
《漢書》諸序論,思能入微,而才復(fù)足以籠巨;而曄《后漢》諸序論,文欲放筆,而氣
不足以運辭;一則杰然自樹質(zhì)干,一則囗然不復(fù)振起。班固贍茂而能遒肆,其力
勁;而曄整贍而未駿發(fā),其氣窳。衡厥得失,曄實愧班。而論者乃以蔚宗參蹤于
賈誼劉知囗《史通》語,豈以自道筆勢放縱,不減《過秦》耶?何其借譽之甚也!
劉義慶《世說新語》,散朗得陳壽之筆;而范曄《后漢書》,特整贍衍班固之
遺。《世說新語》者,臨川王義慶所撰也。義慶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為宋
宗室之令;歷官平西將軍荊州、江州、南兗州刺史,并帶都督;所著有《徐州先賢
傳》十卷,《世說新語》十卷,《集林》二百卷;而《世說》尤傳誦人人。《世說》之
名,肇于劉向,其書已亡;故義慶所集名《世說新書》,不知何人改為《新語》。其
書取漢至?xí)x軼事瑣語,分為三十八門;敘述名雋,為清言之淵藪。錄其五事: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
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
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原卷上之上《德行》
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女日:“不為好,可為惡邪?”
母日:“好尚不可為,其況惡乎!”原卷下之上《賢媛)
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對曰:
“鳳兮鳳兮,故是一鳳。”原卷上之上《言語》
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日:“孩抱中物,何至于
此?”王日:“圣人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
為之慟。原卷下之上《傷逝》
竺法深在簡文堅。劉尹問:“道人何以游朱n?”答日:“君自見其朱
門,貧道如游蓬戶。”原卷上之上《言語》
其事多為范曄《后漢書》、陳壽《三國志》所不采者,拾遺補闕,頗廣異聞。又有
聞喜裴松之者,字世期,博覽墳籍。文帝即位,官中書侍郎;詔使注陳壽《三國
志》。松之鳩集傳記,掇三國軼事,其壽所不載,事宜在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
其闕;或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并皆抄內(nèi)以備異聞;若
乃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書奏,文帝日:“裴世期為不朽
矣!”其書嗜奇愛博,而辭筆散朗,麗典新事,絡(luò)繹奔會,不為峻整,亦《世說》之
流也;惟簡雋遜之,頗以繁富為累耳。
第四節(jié) 齊王融 謝跳 沈約附范云何遜
宋自明帝以下,文理替矣。明帝雅好文學(xué),每宴集賦詩,武人或買以應(yīng)詔;
雖多藻繢,而無勝韻。及齊武帝建元永明,而后文章復(fù)盛。其時吳興沈約、陳
郡謝跳、瑯邪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頤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
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永明體者,承元嘉之流
風(fēng),而更鉆研聲律者也;于是四聲八病之說始起,八病一日平頭,**第二字不得與第六
第七字同聲,如“今日良宴會,歡樂莫具陳”;“今”“歡”皆平聲。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