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理論與實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124080
- 條形碼:9787109124080 ; 978-7-109-12408-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理論與實證研究 節選
退耕還林工程是迄今為止我國農戶參與面*廣的一項生
態建設工程。據國家林業局初步統計,從1999年到2006年
止,退耕還林工程現已涉及3 000多萬農戶、1億多農民。本
書以農戶微觀行為作為研究的切入點,旨在通過對農戶參與
退耕還林行為研究,揭示出農戶參與退耕的行為機理,以更
好地引導、激勵和規范農戶行為,提升農戶參與的深度和層
次,確保農戶的持續參與和有效參與。本研究對于可持續地
科學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構建和諧現代林業,保障林農利益,
也有著較為重要的研究意義。
本書共分為十章。**章為導論,概述了本研究的背景、
目的、意義、內容和方法等,勾勒出了本研究的概貌。第二
章對本研究的相關研究范疇和核心概念加以界定,并對前人
的相關研究成果加以綜述,并進一步明確了本研究的一些基
本假設,為后文研究奠定了基礎。第三章概述了退耕還林工
程進展情況,并分析了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機理。第四章介
紹了農戶調查方案及樣本縣概況,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第五章結合樣本農戶數據分析了農戶參與退耕還林工程的態
度和行為特征。第六章剖析了農戶參與退耕還林的行為決策、
行為選擇及行為激勵機理。第七章嘗試構建一個影響農戶參
與行為意愿決策的因素體系,并運用計量經濟模型加以實證,
以揭示農戶的行為決策機理。第八章在進行退耕還林工程利
益相關者分析的基礎上,引入經典博弈理論和進化博弈理論
對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選擇機理做進一步分析。第九章提
出了一些促進農戶參與退耕還林工程的相關激勵機制。第十
章對全文的一些研究結論加以總結,并提出了一些相關政策
建議,同時指出了本研究的一些創新之處、不足之處及下一
步研究展望。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借鑒較為主流和前沿的農戶行為
研究方法,一方面,采取較為規范的經濟學研究方法、如研
究中引入西方經濟學的成本曲線、收益曲線、無差異曲線等
經濟學模型對農戶行為機理加以揭示;另一方面,本研究也
通過引入logistic計量模型,對影響農戶參與行為意愿決策因
素加以實證;此外,本研究中也廣泛運用框圖的表達方式,
直接明了地展現農戶參與行為機理。
本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①較為全面地開展了農戶參與
退耕還林態度及行為狀態調查,并加以統計分析;②首次較
為系統地揭示了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機理;③首次較為系
統地構建起了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影響因素體系理論框架
和實證模型;④較為規范地開展了退耕還林利益相關者及行
為分析;⑤創新性地開展了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動態博弈
分析和進化博弈分析;⑥首次較為系統地提出了一套激勵農
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的機制創新體系。由此可見,本研究內
容和研究成果對于同類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和進一步優化實
施退耕還林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本研究*終得出如下研究結論: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
是在委托代理制度安排框架內,在工程指標、風險和成本約
束下,在利益機制驅動下,在政府激勵機制作用下,在多種
因素的影響下,在多重行為博弈關系中通過權衡成本收益和
風險收益后做出的一種將坡耕地轉換成林地并加以經營,*
終實現個人承包的退耕和還林收益,同時實現國家所委托生
態公共物品個人供給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本研究*終提出如下政策建議:加強社區林業參與機制
建設;完善和創新補償機制;完善退耕還林工程督導體系;
盡快制定和頒布明細的后續政策,減少農戶的風險心理預期
成本;加強退耕區后續產業發展及服務體系建設;優化退耕
還林工程的運行機制和相關配套機制。上述建議對于促進退
耕還林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調查ii查
原理及樣本縣概況
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調查(簡稱“農戶調查”)是本研究
的基礎工作。農戶調查不僅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手研究資
料和研究數據,如本書第六章的農戶參與退耕行為調查分析和第
七章農戶參與退耕行為意愿影響因素分析都是基于豐富翔實的農
戶調查數據而才能完成的;同時,通過農戶調查,向農戶學習,
也進一步開拓了筆者的研究思路,為本研究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
礎。陜西延長縣和鎮安縣是本研究農戶調查的兩個樣本縣,因
此,了解兩個樣本縣的退耕情況,也是進一步分析該區農戶退耕
行為的基礎。因此,本章節對具體農戶調查方案和樣本縣概況及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概況加以介紹。
4.1農戶調查原理
本章的調查分析是基于具體的農戶調查基礎上的。本研究農
戶調查和農戶數據的獲取主要依托亞洲開發銀行“林業重點工程
與消除貧困關系”技術援助項目(項目編號TA4307)。2004—
2006年,筆者有幸作為調研專家全程參與了該項目實施過程,
并主要負責組織調查方案的設計、實施以及數據錄入處理和初步
分析。該項目的實地調研工作涉及河北的平泉縣和張北縣、江西
省的遂川縣、興國縣和修水縣、陜西的延長縣和鎮安縣、以及四川
的馬邊縣、南部縣和南江縣。基于本研究的需要,限于研究時間和
研究能力,本研究將著重選取陜西的延長縣和鎮安縣作為本研究
的樣本縣(參見圖4—1),農戶調查分析所用的數據也是主要源自
于這兩個縣的農戶問卷調查,而為了更好地研究農戶行為,本研究
還開展了省級、縣級、鄉、村級關鍵人物和組織機構訪談。筆者將
在下文對調查樣本選擇情況、調查組織情況、采用的調查方法、調
查問卷設計情況、調查數據錄入、處理和分析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4.1.1農戶調查樣本情況
(1)樣本省。本研究確定陜西省為樣本省,原因在于:1997
年江澤民總書記發出了“再造一個秀美的西北地區”的偉大號召
和朱镕基總理在陜西省視察時提出“退耕還林(草),封山育林,
個體承包,以糧代賑”十六字方針后,1999年陜西省在全國率
先開展大規模的退耕還林試點。陜西地處黃河中游,長江上中游
地區,屬國家生態建設的重點區域。因此,可以說陜西省是退耕
還林規模*大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示
范省。
(2)樣本縣。本研究確定陜西延長縣和鎮安縣為樣本縣,
原因在于:兩縣皆為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縣,但兩縣的地理位
置、地形、地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森林資源稟賦情況有較
大差異。如從地理位置來看,延長在陜北,鎮安在陜南;從
森林資源稟賦來看,鎮安豐富,延長稀少。分別可以作為陜南
和陜北的典型代表縣。因此,以這兩個縣為樣本縣,既可以
基本上反映陜西退耕情況,同時也便于進行兩縣間的差異比較
分析。
(3)樣本鄉和樣本村。在樣本鄉和樣本村的確定上,采取隨
機分層典型抽樣方法,在遵照分層抽樣原則、代表性和可行性原
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如下要素來具體確定的:①工程投資規
模。考慮到案例研究的典型性和數據分析的有效性,工程投資連
續且規模較大的樣本鄉或村,可以作為典型案例點優先考慮。②
經濟狀況。經濟狀況較好和較差的樣本鄉或村可以重點選取。③
自然環境條件。自然環境條件優越或惡劣,事關林業重點工程實
施的必要性和效果,自然環境條件本身及其變化也是案例研究點
選擇的另一個重要考慮因素。④地理位置。案例調研點的選擇要
考慮地理位置,要盡可能地覆蓋東西南北中不同的地域特點。使
案例研究不僅具有典型性,更具代表性。
農戶參與退耕還林行為理論與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
p>作者簡介
柯水發,男,福建安溪縣人,管
理學博士,現為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
理學院林業經濟系講師、系副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林業政策;保護區管
理;林農行為等。
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論
文10余篇;參編教材3部;參編專著
3部;參譯著作1部。曾參與財政部和
國家林業局項目——林業跨越式發展
及公共林業財政框架研究、亞洲開發
銀行技術援助項目——林業重點工程
與消除貧困關系研究、國家林業局中
國區域林業發展研究、世界自然基金
會資助項目—&mda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