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論(中國失業問題的一個分析框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64358
- 條形碼:9787500464358 ; 978-7-5004-6435-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論(中國失業問題的一個分析框架) 內容簡介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失業階段,就業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挑戰。“就業是民生之本”。黨和政府非常關心勞動者的就業與失業問題,明確提出將擴大就業確定為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近幾年,中共中央每年都召開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專門研究和部署就業與再就業工作。然而,為治理失業和擴大就業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建議的失業研究,以既有的失業理論尤其是當代西方失業理論的狹隘眼光研究中國失業問題,既沒有很好地解釋中國失業問題也沒有提出有成效的治理方略,可以說迄今仍未能從根本上給中國失業問題破題。反映在失業治理實踐上,按照原有理論開出的“藥方”治理失業的副作用大而收效甚微,與黨和人民群眾的愿望與要求相去甚遠。
既定的失業理論尤其是當代西方失業理論,直接用作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為什么效果欠佳?科學的中國失業問題理論分析框架究竟應該具備什么特征?未來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努力方向何在?馬克思曾提出,在未來社會將替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的政治經濟學”,構建“勞動的政治經濟學”。圍繞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解答,筆者在對當代西方失業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失業理論進行理論分析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從構建現階段“勞動的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對中國失業問題的理論分析框架進行了獨立的思考。
本書的主要創新和基本結論如下: **,通過對西方失業理論的兩大傳統理論內容進行分析,總結出西方失業理論的永恒主題和根本局限,對它們不能直接作為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的原因進行了初步解釋。基本結論是:表面上一直尖銳對立的西方失業理論的兩大傳統即新古典主義失業理論和凱恩斯主義失業理論,差異僅在于是否承認市場機制具有自動消除失業的功能,而在遵循維護資本家專制這一更為根本的內容方面卻是完全一致的。所謂資本家專制,就是指資本家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勞動者受雇于和從屬于資本家,社會生產函數的各種變量*終決定于資本家實現利潤*大化的偏好。沒有“ 資本家專制”,就沒有資本對勞動力的支配,也就沒有以資本增殖的需要為尺度來裁決勞動者就業或失業的相對人口過剩規律。維護資本家專制是西方失業理論的永恒主題和根本局限。只要它不放棄這一永恒主題和根本局限,不從勞動者的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出發來制定與裁撤治理失業的政策措施,就永無解決失業問題的可能。因此,絕不能因為當代西方失業理論產生于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就想當然地將其直接作為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
第二,在全面研究馬克思的失業理論的基礎上,總結了馬克思研究失業的三個視角和獨有的理論主題,提出了對待馬克思的失業理論應有的科學態度,并對馬克思的失業理論不能直接用作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的原因進行了探討。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以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為理論基礎,從技術分析、歷史分析和價值分析三個視角研究了失業問題,在對資本家專制批判的基礎上確立了自己獨有的理論主題——勞動者主權,形成了迄今*為科學的失業理論體系。所以,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失業理論對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指導地位。但是,由于馬克思的失業理論基于其研究任務所形成的理論局限和其理論適用條件與研究中國失業問題所面臨的約束條件的差異,馬克思的失業理論也不能直接用作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
第三,在對西方失業理論、馬克思的失業理論和我國治理失業實踐進行批判性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失業問題研究必須從它所面臨的特殊約束條件出發,堅持以市場經濟為前提和以勞動者主權為價值取向,確立“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的新理論分析框架。所謂勞動者主權,是指勞動者在經濟運行機制中是實際上擁有“主權”的特殊行為主體,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具有實際影響力或發言權,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實際的引導和決定作用。“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有利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勞動者充分分享社會發展成果,*能彌合整個社會的發展與勞動者個人的發展之間的差別。因此,中國失業問題研究,應以“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為理論分析框架。
第四,以新中國建國以來我國的失業及其治理的演進情況檢驗本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對新中國建國55年來治理失業的經驗與教訓進行全面的反思與總結。本書指出:失業在某種程度上是制度安排及政府政策的函數,我國不同時期的失業情況和當時的制度安排及政府政策與“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的有機統一”的符合程度成正比。建國初期,我國在短短7年時間里迅速有效地基本解決了嚴重的失業問題,是由于治理失業的政策措施較好地體現了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的原則。計劃經濟體制下失業越治理越嚴重和失業累積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在于包括勞動就業制度在內的整個計劃經濟體制和當時所采取的失業治理政策嚴重背離了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原則。而在當前的經濟改革與轉軌中,盡管勞動力市場建設和就業市場化改革為失業問題的解決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政府實施的促進就業的經濟社會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就業的擴大,使我國得以平穩渡過一個又一個失業高峰,但由于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尚沒有實現良好的結合,各種促使失業增加的力量相互交織導致失業成為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部分勞動者陷入失業與貧困,勞動者的社會地位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第五,以“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的理論分析框架,邏輯與歷史地考察中國失業問題的邏輯展開路徑。基本結論是:中國失業問題邏輯展開的初始點,是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扭曲了——體現在“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之中的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必然結果;支配中國失業問題邏輯展開的邏輯力量,則是隱藏在“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之中的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中國失業問題邏輯展開的路徑,就是體現“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的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由扭曲到伸張的過程。
第六,以“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作為理論依據,展望了未來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努力方向。本書提出,在中國失業問題的一般性與特殊性的矛盾關系中,特殊性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關鍵就是研究中國失業問題所面臨的特殊約束條件。因而,必須擯棄以往抽掉特殊約束條件和將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簡化為對一般市場經濟國家失業問題研究的錯誤傾向,從特殊約束條件出發,根除經濟運行中存在的計劃就業體制或計劃者主權和“資本家專制”兩個舊堡壘,承擔起創新解析中國失業難題新 “概念”的艱巨任務,創造一個勞動者創造繁榮并能夠充分分享繁榮成果的和諧社會。
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論(中國失業問題的一個分析框架) 目錄
又一個解決失業問題的新框架(代序)
引言
**章 西方失業理論的永恒主題
**節 什么是西方失業理論的永恒主題
第二節 掩蓋“資本家專制”:古典經濟學派的“失業理論”
第三節 巧妙地維護“資本家專制”:虛偽的“凱恩斯革命”
第四節 “資本家專制”傳統的延續:當代西方失業理論的新發展
第二章 馬克思研究失業的三個視角
**節 作為特有人口規律的失業:技術分析
第二節 作為社會歷史現象的失業:歷史分析
第三節 作為異化勞動的規定或形式的失業:價值分析
第四節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的失業理論
第三章 馬克思的失業理論與西方失業理論的比較
**節 當代兩大失業理論的主要分歧
第二節 兩大對立的失業理論體系相互融通的基礎
第三節 對中國失業問題理論分析框架的初步思考
第四節 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的有機統一
第四章 我國的失業界定、形式與統計
**節 我國的失業界定
第二節 中國特色的失業形式
第三節 我國對失業的統計
第五章 建國初期的失業治理(1949—1957)
**節 建國初期的失業狀況及其成因
第二節 建國初期我國政府治理失業的政策措施
第三節 對建國初期失業治理的思考
第六章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失業治理(1957—1978)
**節 我國宣布徹底消滅了失業的依據
第二節 計劃經濟體制下復雜的失業狀況
第三節 計劃經濟時期的失業治理成效分析
第四節 計劃經濟時期整個社會與勞動者個人的發展狀況
第七章 改革與轉軌中的失業治理(1978—2004)
**節 中國失業問題的邏輯展開
第二節 轉軌時期的失業狀況及其治理
第三節 對就業市場化改革和治理失業政策的評估
第八章 面向未來的中國失業問題研究
**節 中國失業問題研究的關鍵
第二節 根除前進道路上的兩個舊“堡壘”
第三節 創新解析中國失業難題的新“概念”
參考文獻
后記
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論(中國失業問題的一個分析框架) 節選
馬克思經濟學說的靈魂是勞動者主權,馬克思深刻揭示了勞動者主權形成的條件,描繪了勞動者主權代替資本主權的歷史趨勢,預測勞動者主權是未來新經濟制度的特征,維護勞動者的主權地位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要求。
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權有機統一論(中國失業問題的一個分析框架) 作者簡介
李保民,1971年9月生,河南尉氏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大學勞動經濟學專業第一學術帶頭人和碩士點牽頭導師、政治經濟學專業和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生導師。現在北京師范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勞動力市場與就業、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在人民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多部著作,在《經濟體制改革》、 《生產力研究》和《學習時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多篇,并多次被轉載或引用。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社科項目多項,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一項。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