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魔幻現實主義在中國的影響與接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64631
- 條形碼:9787500464631 ; 978-7-5004-6463-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魔幻現實主義在中國的影響與接受 內容簡介
本文探討了與魔幻現實主義相關的一些問題,考察了魔幻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結緣的復雜原因和條件,以及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影響等內容。
魔幻現實主義在中國的影響與接受 目錄
**章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
第二章 魔幻現實主義進入中國的契機與熱的根源
第三章 魔幻現實主義與中國新時期文學
第四章 中國作家的魔幻小說創作實踐
第五章 中國作家接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的復雜性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魔幻現實主義在中國的影響與接受 節選
nbsp; 三 章
魔幻現實主義與中國新時期文學
魔幻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的關系,集中體現在它與新時期以來的
中國文學的關系上。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之深廣,之持久,
是同時期進人中國的其他外國文學所難以企及的。從新時期以來的文學潮
流、小說樣態和作家群體來看,與魔幻現實主義聯系*為緊密、受魔幻現
實主義影響*為明顯的是尋根文學、新筆記小說與西藏作家群的小說創作。
尋根文學思潮的興起一方面是中國文學自身運行軌跡的必然,另一方
面也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刺激有關。魔幻現實主義還對尋根作家的小說
創作產生直接的影響,一些尋根文學的代表性作品如《爸爸爸》、《異鄉異
聞》、《商州世事》等也都帶有魔幻現實主義的印記。“尋根熱,,消退后,
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在尋根作家的作品中仍不時可以見到,如韓少功的
《馬橋詞典》,賈平凹的《懷念狼》等小說都或多或少帶有‘‘魔幻’,色彩。
除了尋根文學,新筆記小說也受到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新筆記小說是
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的帶有古代筆記小說神韻的作品。新筆記小說不
僅有著古代筆記小說的流風余韻,還受到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尤其是志
怪一類的新筆記小說,所受的影響極為明顯。而從作家群體來看,深受魔
幻現實主義影響的還有以扎西達娃為代表的西藏作家群的小說創作,西藏
魔幻小說從誕生到獲得一定創作實績,都與魔幻現實主義有關聯。
**節魔幻現實主義與尋根文學
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當代文學,尤其是“尋根文學’’的影響,主要體
現在:魔幻現實主義不僅使中國作家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注自身的文化傳
統,并開始注重中國人自己的思維向度、文化品位和精神意向,而且為中
國作家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經驗與寫作技巧,在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下,中
國文學開始由“寫什么”轉向“怎么寫”。
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作家所接納選擇的拉美當代作家主要是
加西亞馬爾克斯和豪·路·博爾赫斯。與此相對,拉美當代小說在當代
中國施以影響的文學潮流則主要是尋根文學和先鋒小說。其中,尋根文學
較多地受到了以馬爾克斯為代表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先鋒小說則
主要受到了博爾赫斯的虛構幻想小說的影響。
尋根文學是在1985年前后興起的一股“以向民族文化和歷史積淀開
掘為特征,以建樹民族的新人格、新心態、新精神、新思維和審美體系為
宗旨”①的文學潮流。其主將有韓少功、阿城、李杭育、鄭萬隆等,王安
憶、扎西達娃、烏熱爾圖、賈平凹、李銳、鄭義等作家也曾加入“尋根”
的行列。尋根文學從尋根理念的產生、尋根目標的確定,到尋根的創作實
踐都受到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受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啟發,尋根作家
試圖將文學植根于傳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的土壤中,去挖掘民族文化
的根,并對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進行重新認識和觀照,進而重建民族自
我,同時還希望由此找到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方式和藝術表達方式,為新
時期的小說創作開辟出別一條道路。
尋根文學的源起與尋根理念的產生有內外因素的影響。從內因來看,
尋根文學的源起與尋根理念的產生可說是中國文學自身運行軌跡的必然。
20世紀80年代的尋根潮流看似突如其來,仿佛是一夜之間就從地平
線上冒出來了,但實際上,“尋根”并不是突兀而至的文學現象和心血來
潮的產物。從新時期之初的“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再到
其后的“尋根文學”,體現了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自身發展的歷史軌跡。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人們情不自禁要宣泄控訴,要書寫夢魘與悲
劇遭遇,要呈示種種苦難與傷痕,于是出現了滿含血淚、大放悲聲的傷痕
文學。但在控訴與宣泄之余,人們又逐漸認識到,僅僅撫摸著傷痕呻吟流
淚是不行的,還必須進行深入的思考:造成這一系列災難和痛苦不幸的根
源究竟是什么?有哪些值得記取的經驗教訓?文學的回顧歷史、反思歷史
因此變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于是以反思歷史,探究造成政治曲折和人間悲
劇的原因為特征的反思文學應運而生。反思文學并不僅僅著眼于對“文化
大革命”的政治批判和對歷史的反思,還進而推進到對民族自我的反省,
并由社會政治的反思走向對文化的反思,試圖從我們民族的文化根子上去
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尋根”的理念由此開始萌生。與此同時,在現實
的改革浪潮的影響之下,改革文學也風起云涌,但隨著改革進程的推進,
種種弊病也暴露出來,改革文學逐漸由*初單純的呼喚改革、歌頌改革走
向對改革的艱難性的反映與揭示,作家們也開始有意識地去思考探討:究
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國的改革困難重重,舉步維艱?*終,后期的改革文
學和反思文學一樣,也指向了對民族文化心理積淀的揭示與思考,也有了
走向“根”的企圖。在這樣的文學背景下,新時期文學走向文化尋根可以
說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從另一個層面上講,中國文學走向“尋根”,也是文學自身的變革要
求使然。新時期文學從“傷痕”、“反思”走到“改革文學”這一步,也應
該有所改變了。在新時期的*初幾年間,文學總是和政治情緒與社會現實
牽扯在一起,難分難解,其“社會學”意義得到凸顯和強化,其審美追求
則被忽略和淡化,這對文學自身的發展而言是不利的。文學除了社會學意
義上的使命與功能外,還應該有其他的追求;文學的根本意義不是做歷史
學、社會學的代言人,而是向讀者提供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立足于民族
文化的土壤中去開掘尋根,無疑也是將文學從政治情緒的宣泄中和現實功
利目的的糾纏中擺脫出來的一個辦法與路徑。對此,作家們已有所自覺,
正如韓少功所描述的:“作者們寫過住房問題,特權問題,寫過很多牢騷
和激動,目光開始投向更深的層次,希望在立足現實的同時又對現實世界
進行超越,去揭示一些決定民族發展和人類生存的謎。”①走向尋根,無
疑也是文學復歸自身品格的一次努力。
魔幻現實主義在中國的影響與接受 作者簡介
曾利君,1965年生,重慶合
川人,1986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
學中文系,獲文學學上學位,同
年留校任教。2001年畢業于西南
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
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
6月畢業于四川大學比較文學與
世界文學專業,獲文學博上學位。
現為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
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
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已出版
學術專著一部,參編高等院校現
當代文學教材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