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轉型期的中國美學(曾繁仁美學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55253
- 條形碼:9787100055253 ; 978-7-100-05525-3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轉型期的中國美學(曾繁仁美學文集)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我國當前美學界迫切需要的富有創新精神的著作。該書十分重視審美教育。作者用相當大的篇幅,從理論到實踐的方方面面論述了審美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本書更值得注意的創新是在于生態美學的提出和探索。正如作者所說,生態美學是在世界生態危機愈益嚴重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的美學理論形態,是同人與自然的矛盾日趨尖銳、生態危機已極大地威脅人類生存這一現實狀況相伴隨的。
轉型期的中國美學(曾繁仁美學文集)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我國當前美學界迫切需要的富有創新精神的著作。該書十分重視審美教育。作者用相當大的篇幅,從理論到實踐的方方面面論述了審美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本書更值得注意的創新是在于生態美學的提出和探索。正如作者所說,生態美學是在世界生態危機愈益嚴重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的美學理論形態,是同人與自然的矛盾日趨尖銳、生態危機已極大地威脅人類生存這一現實狀況相伴隨的。
轉型期的中國美學(曾繁仁美學文集) 目錄
自序
**編 文藝美學——由本質論到經驗論
1.當代社會文化轉型與文藝學學科建設
2.試論當代存在論美學觀
3.試論文藝美學學科建設
4.胡經之教授的重要學術貢獻
5.蔣孔陽教授對我國當代美學的貢獻
6.錢中文先生的學術貢獻
7.試論當代美學、文藝學的人文學科回歸問題
8.試論中國新時期西方文論影響下的文藝學發展歷程
9.當代一次中西藝術對話所給予我們的啟示
10.美學學科的理論創新與當代存在論美學觀的建立
第二編 審美教育——由思辨美學到人生美學
1.論席勒美育理論的劃時代意義
2.馬克思主義入學理論與當代美育建設
3.現代美育學科建設
4.論西方現代美學的“美育轉向”
5.關于當代美育理論建構的答問
6.關于加強審美教育提高語文素養的答問
7.我國美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平臺——寫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類課程指導方案》頒布之際
8.現代性視野中的美育學科建設
9.培養學會審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目標
10.關于美育當代發展的幾個問題
第三編 生態美學論——由人類中心到生態整體
1.當代生態美學的發展與美學的改造
2.馬克思、恩格斯與生態審美觀
3.試論當代生態美學觀的基本范疇
4.當代生態文明視野中的生態美學觀
5.我們為什么提出生態審美觀以及什么是生態審美觀
6.試論人的生態本性與生態存在論審美觀
7.簡論生態存在論審美觀
8.當前生態美學研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9.生態美學研究的難點和當下的探索
10.生態美學——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美學觀念
11.老莊道家古典生態存在論審美觀新說
12.試論《詩經》中所蘊涵的古典生態存在論美學思想
13.試論基督教文化的神學存在論生態審美觀
14.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與現代生態文化建設
15.試論當代生態存在論審美觀中的“家園意識”與城市休閑文化建設
16.關于城市生態文化建設的思考
17.關于儒學與城市文明的對話
附錄
1.我對做學問的一點理解
2.在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中爭得更大的發展
3.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價值芻議
4.科學研究與學術規范
后記
轉型期的中國美學(曾繁仁美學文集) 節選
1.當代社會文化轉型與文藝學學科建設
*近,我參加了“全球化時代文藝學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圍繞信息化與大眾文化興起的背景下文藝學學科的發展討論得十分熱烈,爭論得不可開交,在美與非美、文學與非文學,乃至文藝學學科的哲學根據、對象、方法與主要范疇等基本問題上都難以統一。有一位從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與會學者會后對我說,他對這種情況深感驚異,認為文藝學學科目前已到了崩潰的邊緣。他的這一評價讓我深感震動,也促使我對當前文藝學學科建設做了一番思考。
我認為首先應該正視我們所面臨的當代社會文化轉型的形勢,才能正確認識文藝學學科當前所出現的爭論與今后的發展。從社會的角度說,當前所面臨的是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與后工業的信息社會,以及由鄉村狀態到大幅度城市化的轉變。而從文化的角度說,則是從印刷的紙質文化到電子與網絡文化、由知識階層的精英文化到受眾空前的大眾文化、由文化的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轉變。而對文藝學學科來說更為重要的是當代出現的哲學理論形態的轉型,即哲學領域由古典形態到現代形態的轉型,表現為由主客二分到有機整體、由認識論到存在論、由人類中心到生態整體、由歐洲中心到多元平等對話的轉變等等。這些社會與文化的轉型必然對傳統的文藝學理論體系形成巨大的沖擊。從傳統的文藝學來講,歷來以認識論作為其哲學根據,在權威的教材中宣布“藝術就是作者對于現實從現象到本質作典型的形象的認識”。但當代形態的文藝理論對于這種混淆文學藝術與科學的認識論文藝觀是否定的。而文藝學的對象——文學藝術現象,由于電影電視、網絡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勃興,審美進一步走向生活,走向經濟,出現了一系列在文藝、生活與商品之間難以劃清界限的廣告、服飾乃至影視劇、影片、VCD等等。因而,文藝學的研究對象也難以厘清。而在傳統文藝學的主要范疇上,由于上述文化現象的出現與對主客二分“解構”的各種現代理論的流行,也出現諸多歧異,乃至于顛覆傳統的情形。例如,文學與生活、形象與典型、文本與讀者等等,由于審美的生活化與當代存在論美學的意義的追尋、闡釋論美學的闡釋本體等理論觀念的傳人,上述傳統范疇的固有內涵均難以成立。在研究方法上,由于文化研究的盛行,也導致了對傳統的審美的內部研究方法的解構等等。凡此種種,都說明在新的形勢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確面臨空前尖銳的挑戰。
……
轉型期的中國美學(曾繁仁美學文集) 作者簡介
曾繁仁,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美學與文藝學的教學科研工作,著有《西方美學論綱》、《走向21世紀的審美教育》、《美學之思》、《當代生態存在論美學論稿》等論著。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