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匈奴史稿 本書特色
《匈奴史稿》是陳序經教授的遺著,作者自留學德國期間,就留心國外匈奴史的研究進展情況,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公務之余抽暇寫出計80萬字的《匈奴史稿》,60年代初期又對其中**、二章作了些補充,未遑對全稿進行整理修訂,即不幸病逝。本書以相關版本為底本,參照作者手稿加以校訂,同時盡可能保留原稿的風貌。
本書可說是對匈奴歷史梳理集大成的著作,對于匈奴的發跡、強盛以及衰亡,皆能放在世界歷史與西歐歷史的背景下,高屋建瓴,引用各類文獻典籍加以考據,同時指正一些學者的錯誤,一一加以駁斥,對匈奴文化的起源、與異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匈奴的歷史遷移都做了盡可能詳備的闡述,可以說是匈奴歷史研究上的扛鼎之作。
本書全面介紹了有關匈奴歷史的中外史料和研究成果,通過深入的研究,描繪出古匈奴人生活的地理環境、經濟生活、宗教意識、語言和政俗、文化觀念等各個方面,論述了匈奴族的興起、強盛、遷移與衰亡的全過程,是到目前為止有關匈奴史研究成果中分量*大、資料*多、涉及面*廣、學術水平*高的一部專著。該書出版發行后,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1992年獲國家授予的古籍研究與出版獎。本書對于整個匈奴研究的整理來說,是集大成的扛鼎之作。對于學界與歷史愛好者來說,都是極有價值的學術著作。
匈奴史稿 內容簡介
中國北方古代民族名。 又稱胡。 其名始顯于戰國。自西漢以來,中國古代文籍記述其先民即殷周鬼方、狁。當今學術界,仍多宗古籍;也有西來、北來等說。匈奴無文字,以語言為約束。留傳至今的少量古代漢語文記錄的匈奴語匯與氏族名,難于對其族屬與語族作出準確判斷,目前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說,也還有別的一些說法。
早期的活動 匈奴出現于中國歷史舞臺的*初活動中心地區,為漠南陰山及河套一帶。見于記載的匈奴**個單于,駐頭曼城,在漢五原郡稒陽縣,其地當今內蒙古包頭市境。
戰國末葉,匈奴與東胡并強,常擾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郡,三國相繼筑長城以拒匈奴與東胡;秦始皇復使蒙恬統30萬眾連成萬里長城。(見彩圖)至公元前209年,冒頓殺其父頭曼,廢單于推舉制度,自立為單于。從此,匈奴遂由族名,兼為單于國名。
匈奴史稿 目錄
**章 有關匈奴歷史的中國史料
第二章 有關匈奴歷史的外國史料
第三章 匈奴人的古物與古跡
第四章 匈奴人本部的地理
第五章 匈奴人的經濟生活
第六章 匈奴人的宗教意識
第七章 匈奴人的語言和政俗
第八章 匈奴種族起源問題
第九章 經匈奴和塞種為代表的游牧文化概觀
第十章 兩漢對匈奴文化的影響
第二編 匈奴與中國
第十一章 公元前3世紀匈奴與中國的關系
第十二章 冒頓時代匈奴的擴張
……
第三編 匈奴西遷入歐始末
……
匈奴史稿 作者簡介
陳序經,教授(1903—1967),海南省文昌縣人,我國著名教育家、社會學家。“全盤西化”這個至今猶在引發激烈爭論的口號,就是這位先生率先提出的。他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南開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任教,講授社會學、人類學、東南亞古代史等課程,20世紀50年代初已受聘為一級教授,并長期擔任行政領導工作。1956年任全國政協委員。
出版有《中國文化的出路》、《南洋與中國》、《暹羅與中國》、《文化學概觀》、《大學教育論文集》等。20世紀50年代后致力于歷史學研究,著有《東南亞古史初論》、《扶南史初探》、《猛族諸國初考》、《馬來南海古史初探》、《藏緬古史初評》、《林邑史初編》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