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年下卷)(劍橋中國史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7500414064
- 條形碼:9787500414063 ; 978-7-5004-1406-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年下卷)(劍橋中國史系列) 內容簡介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是《劍橋中國史》第13卷的譯本。為保持原貌,我們未作刪改。有關觀點、材料取舍等方面的問題,請讀者自行鑒別。原書地圖所用地名有與當時所用地名不同者,內容也有與當時實際情況不符者,我們也未予改動。書中引用的中文材料,我們盡可能查出原文;少數查不到原文的,從英文回譯,刪除了引號。
本書內容:文字是劃分和分析過去的呆板而含糊的工具。無論怎樣精心推敲,近代中國歷史的特點,不可能用寥寥數語來描述。用得過濫的“革命”一詞,有時還不如“復興”有用。而“近代改革”,其含意無非就是“貫穿近時的變化”,讓我們仍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時間”。不過撰與這套書第10卷到第13卷的28位作者,每一位都是以不過于簡單化的水準,提供中國從1800年到1949年這一個半世紀的事件和趨勢的概況。就一些范圍不那么廣的概括作出范圍更廣的概括,無疑是歷史家的主要職責,但這四卷的大多數作者都會同意這樣一種看法,……
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年下卷)(劍橋中國史系列) 目錄
**章 導論:近代中國歷史的透視
變革與連續(xù)性:分期
中國經濟的增長和變革
社會結構與社會行為的變化
革命過程中的國家與社會
第二章 1911-1931年中國的國際關際
溯源:作為東亞地區(qū)秩序的清帝國的衰落和死亡
日本在滿洲勢力的崛起
日本的二十一條
日本的影響和中國參加**次世界大戰(zhàn)
華盛頓會議與中國
莫斯科與中國的雙重接近
中國的國民革命和列強
第三章 南京十年時期的國民黨中國,1927-1937年
權力初步鞏固
各省的斗爭
有助于蔣介石政治統治的諸因素
南京政權的意識形態(tài)、結構和職能的行使
國民黨諸派系
國民黨政權的成就
中國的新心態(tài),1936-1937年
對南京十年時期國民黨統治的評估
第四章 1927-1937年的共產主義運動
黨的重建和領導
農村蘇維埃的創(chuàng)建
尋找一種戰(zhàn)略
蘇區(qū)的毀滅
“白區(qū)”的地下工作
第二次統一戰(zhàn)線的準備
第五章 土地制度
第六章 農民運動
第七章 地方政府的發(fā)展
第八章 學術界的成長,1912-1949年
第九章 文學趨勢:通向革命之路,1927-1949年
第十章 日本入侵與中國的國際地位,1931-1949年
第十一章 中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民黨中國,1937-1945年
第十二章 中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民共產主義運動,1937-1945年
第十三章 1945-1949年的國共沖突
第十四章 1949年以前的毛澤東思想
參考文獻介紹
參考書目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