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系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20581
- 條形碼:9787802320581 ; 978-7-80232-05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日關系報告 本書特色
本書是關于研究終日關系的專著,主要包括了:日本經濟的變化、日本政治的變化、日本改革的進程、本軍事的走向、日本科技的發展、中日經濟關系、中日政治關系、中日能源問題、中日關系中的美國因素、中日關系:從歷史到未來等方面的內容。
中日關系報告 內容簡介
在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用語中,有一個似乎為隔海相望的中日兩國所專用,這就是“一衣帶水”:“衣帶”之長,象征著中日交往歷史之悠久;“衣帶”之窄,象征著中日地理文化之接近。開創日本律宗的中國唐朝鑒真和尚一千多年前在回答日本僧學懇請其東渡傳法時說,“日本是有緣之國”。“有緣”二字,意義非常:它既是指日本與佛法方面的緣分,也是指中日在歷史、文化和宗教上的緣分。本書在觀察近年日本發展變化的基礎上,從經濟、政治、能源、區域合作等方面,論述了中日關系及其特點。作者還重溫了幾代領導人對日外交思想和實踐,它蘊含著指導我國國際戰略的基本原則及哲學理念。
中日關系報告 目錄
前言 上編 變化中的日本 **章 日本經濟的變化 一、日本經濟與日本人 二、日本“名列**”到“倒數**” 三、從泡沫經濟崩潰到走出泡沫陰影 四、低增長時代的長期景氣 第二章 日本政治的變化 一、從“小澤造反”到“小泉劇場” 二、從“保革對立”到“保保對立” 三、獨斷獨行的煽動政治 四、小泉的政治手法及歷史和制度背景 五、安倍晉三:怎樣的日本才是美麗的?
第三章 日本改革的進程 一、艱難曲折的改革歷程 二、重點改革領域的進展 三、日本改革中的“美國因素” 四、日本改革的出路何在?
第四章 日本軍事的走向 一、戰爭立法和日美軍事一體化 二、走向世界的“軍事大國” 三、配合美國的全球戰略 四、“依然被美國占領著的日本” 五、日美同盟并非鐵板一塊 第五章 日本科技的發展 一、從統計數字看日本的科技水平 二、日本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 三、日本科技發展的主要特征 四、日本制造:“沒有破滅的神話” 五、“超級計算機沖擊” 中編 變化中的中日關系 第六章 中日經濟關系 一、中日經濟的互補性 二、中日貿易增長加速 三、日本企業對華直接投資 四、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 五、相互依存的經貿關系 第七章 中日政治關系 一、一波三折的中日關系 二、中日關系的“溫差” 三、五年“政冷”的負面影響 四、“破冰”與“融冰” 第八章 歷史問題和臺灣問題 一、歷史問題的總爆發 二、靖國神社與首相參拜 三、問題的實質:要不要“區別論”?
四、解決靖國神社問題寄希望于日本國民 五、臺灣問題與日本政府的新動向 六、釣魚島問題的由來與現實 第九章 中日能源問題 一、東海劃界問題和油氣資源開發 二、能源之爭:中日狹路相逢 三、理性應對石油文明的興衰 四、中日能源合作大于競爭 五、節能與環保:中日關系的新戰略紐帶 第十章 中日關系中的美國因素 一、冷戰終結對中日關系的影響 二、美國全球戰略與中日關系 三、日本對中國“崛起”的反應 四、誰是中日交惡的“*大受益者”?
五、誰是中日交惡的“*大受害者”?
第十一章 東亞合作與中日關系 一、東亞合作無需“一國主導” 二、東亞“利益共同體” 三、開放的地區主義 四、國內改革為地區合作開路 五、和平比發展更重要 第十二章 中日關系:從歷史到未來 一、從“強弱型”關系走向“強強型”關系 二、從“農工型”關系走向“工工型”關系 三、去向“稿隅玨5I”獎桑的=種前景 四、中日兩國會走向強強對抗嗎?
下編 對日外交的理論與思考 第十三章 我國領導人高度重視中日友好 一、我國幾代領導人一貫倡導中日友好 二、發展中日友好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決策 三、高舉友好旗幟,與日本右翼作斗爭 第十四章 毛澤東與我國對日外交 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持久戰 二、把少數軍國主義者和廣大日本人民區別開來 三、在平等的基礎上發展中日關系 四、支持日本人民反對霸權主義斗爭 五、同盟軍、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理論 六、“不打不成交” 第十五章 周恩來對日外交思想和實踐 一、“天涯何處無芳草” 二、中日關系的關鍵在于和平共處 三、只有中日兩國都工業化才能共存共榮 四、中日友好須建立在兩國人民友好的基礎上 五、政治關系和經濟關系要相互促進 六、日本重走軍國主義老路是沒有前途的 七、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第十六章 鄧小平理論與中日關系實踐 一、繼承和發展**代領導人的對日方針 二、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 三、中日友好超過了兩國間一切問題的重要性 四、日本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五、中日經濟合作對雙方都有利 六、“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七、中日關系既講友好也講斗爭 第十七章 江澤民對日外交思想與中日關系第三個文件 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二、中日關系的第三個政治文件 三、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四、臺灣問題要談深談透 五、注重現實,面向未來。
六、中日友好歸根結底是兩國人民的友好 第十八章 胡錦濤對日外交思想和實踐 一、維護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 二、鞏固中日友好的經濟和社會根基 三、發展中日關系不能回避歷史問題 四、爭取實現“五個環境” 五、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十九章 對日外交的若干思考 一、中日對弈,多看幾步棋 二、以民促官,官民互促 三、解決歷史問題要“雙管齊下” 四、和諧世界,遠近皆交 第二十章 中日矛盾的解析 一、基本矛盾與主要矛盾 二、非對抗性矛盾與對抗性矛盾 三、內因、外因、因果關系 四、否定之否定:從不正常走向“再正常化”附錄 馮昭奎在香港鳳凰衛視“破局之辯——中日熱點大交鋒”辯論會上的發言 一、歷史問題——日本人如何對待戰爭 二、現實的沖突——“政冷經熱” 三、中日關系的未來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中日關系報告 作者簡介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副會長、中日科技與經濟交流協會常務理事。畢業于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曾任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副所長。
主要著作:《新工業文明》、《日本經濟》、《日本:戰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