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展望新世紀(英國《經濟學家》2000年全球觀察特輯) 版權信息
- ISBN:7108014319
- 條形碼:9787108014313 ; 978-7-108-01431-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展望新世紀(英國《經濟學家》2000年全球觀察特輯) 目錄
總論
英國
歐洲
北美
亞太
其他國際問題
世界社會經濟統計
商業和管理
金融
科學
展望新世紀(英國《經濟學家》2000年全球觀察特輯) 節選
在世界上的人們越來越少走進教堂的今天,基督教的第2000個紀年可能鼓舞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重新復興他們的信仰。而且這一年是羅馬天主教的圣年。從1300年開始,每過25年為一個圣年,今年是第26個圣年。
許多慶祝新千年的宗教活動幾乎暗含著商業動機。一些由宗教領袖批準的計劃至少可以說不夠正統。就拿英國的拉比主教和倫敦大主教批準的“重新做人”運動來說,目標是在千年未
有百萬個罪行被懺悔,要求各種信仰的人們把他們越軌的詳情寄到牛津的郵局,或在電臺的談心節目中懺悔。
梵蒂岡的計劃則更是高科技性的。天主教組織者希望向新千年時來此參觀的人出售1300萬張信用卡,廣泛用于從參與慶祝到打電話的各種活動。梵蒂岡需要進行周密安排來應付即將參觀圣城的3000萬朝圣者。為新千年做準備而花費的資金已達50億英鎊(80億美元)。
對于全世界的新教徒來說,6月將迎來每年一度的“為耶穌進軍”的千年盛況。預計將有3000萬基督徒上街,但不會有很多媒體參與。與費盡千辛萬苦在以色列感受“彌賽亞的瘋狂”的成千上萬的朝圣者相比,他們真是輕松幸運。這是多么重要的一年,許多朝圣者期待著歌革和瑪各(預言受撒旦的迷惑必將作亂的兩個民族——譯者注)的戰斗,甚至期待著耶穌的再次降生。處理以上問題的安全組織已經建立,包括來自希伯提和馬薩德的代表。
如果健康允許的話,教皇計劃參觀圣地,這將是1964年以來教皇的**次駕臨。然而在圣地有可能激起舊的有關城市地位的矛盾沖突。梵蒂岡相信耶路撒冷應該作為國際保護下的宗教,中心,有其特殊的地位,但這種意見觸怒了以色列人,他們把耶路撒冷當作國家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教皇或許會參觀另一個以色列城市拿撒勒、巴勒斯坦人自治區的一部分伯利恒。
相比之下,英國教堂的問題——擔心上哪里去找1月1號的35000個敲鐘人以及千禧年大廈的服務用語——就顯得黯然失色了。
1986年石油價格由每桶30美元暴跌到每桶10美元,得克薩斯也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商業滑坡,許多城市實際上變成了幽靈之城,石油大王們大幅度地削減了他們在豪華的休斯敦石油俱樂部的大筆支出。1998年石油價格再一次下跌,但人們很少注意到這個“孤星之國”已從對石油這單一產業的依賴中掙脫出來,向軟件業和半導體業發展。不僅得克薩斯如此。在美國整個
西南部和洛基山脈諸州,曾經完全受單一商品價格支配的各個州都進行了一次高技術革命,創造了成千上萬個新的工作機會,并且變成了美國高新技術的中心,F在這里成為美國增長速度
*快的地區,2000年該地區將以其雄厚的實力*終成為東西兩岸都不能忽視的政治和經濟實體。
90年代的經濟繁榮帶動了整個美國經濟的發展。西部腹地成為高速發展的*大受益者。隨著丹佛、奧斯汀、伯伊斯和鹽湖城這些曾經沉睡的地區的中心城市崛起為全球通訊、軟件和生
物科技的中心,該地區帶動了這十年來工作機會的增加和個人收入的增長。新技術的采用使該地區穩定了經濟基礎,不再是諸如石油、銅、銀等產業大起大落的犧牲品。現在它成了諸如戴
爾、英特爾、新西部和康柏之類高科技實體的故鄉。在2000年,高科技公司將會繼續向該地區進軍,利用這里的稅收低、商業氣氛濃的大氣候。
經濟高漲的另一個原因可以在橫跨美國和墨西哥的37個地區找到。1993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通過消除了貿易壁壘,帶動了兩個國家貿易的迅速發展,所有的新興貿易都涌進了美國的西南部。以丹佛為基地的新西部中心(Centre of New West)的總裁菲利浦·伯格斯聲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創造了“邊界經濟”,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從墨西哥灣到太平洋,得克薩斯、新墨西哥、亞里桑那和南加州同墨西哥北部結成了經濟共同體。
經濟發展及工作機會的增多,使90年代該地區人口以有史以來*快速度在增長:這十年中該地區的人口增長了近21%,而全國的增長率僅為9%。2000年美國發展*快的25個城市中,有15個在西部腹地。人口調查局預計該地區的人口激增會持續到21世紀。然而經濟部門的分布和人口的增長分布很不平均,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里。在亞里桑那州,新增加的工作機會(大部分都是需要技術的)有80%是在菲尼克斯地區,這就是許多專家所說的該地區成問題的“數字化分裂”的明證。
這個地區人口變化部分的原因還在于人口調查局的馬克·佩里所說的:“遷入的多,遷出的少”這種現象,也就是說移居加州并對城市有幻滅感——部分原因是加州拉美裔人口增多——的東部人到西部腹地去尋找新的領域。普查中所體現出的人口的這種變化使該地區在政治上得到了好處。根據普查結果,國會中要轉移的九個議席中有六個要轉移到西部腹地。聯邦政府
撥給各州的資金由人口普查結果決定,人口越多錢也越多。
除了增加在國會山出現的機會外,這對總統選舉也將產生很大影響。該地區已經形成了全國*堅固的共和黨的堡壘。盡管十年前人們預測:西部經濟的多樣化會吸引更多東部的自由人士,但是人口的增長仍未改變該地區由于長期以來對聯邦政府及其治理持懷疑態度而產生的傳統的保守主義。共和黨現在控制著這個地區18個參議院議席中的14個以及這九個州的所有州長職位。為了增加該地區對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影響,一些西部政治家推動2000年盡早進行大選區的初選,同一天西部各州將進行全面的初選,南部各州在超級星期二進行。但這個計劃沒有成功,西部各州大多會在2000年晚些時候進行初選,因此對于兩黨候選人提名發揮不了什么影響。然而在選舉日,它對選舉結果是一定會產生影響的?梢钥隙ǖ氖,九個州都會在2000年12月的投票中支持共和黨的候選人。
馬克·馬茲提(MarkMazzetti):
《經濟學家》雜志駐美國西南部記者。
2000年美國的政治將會成為金錢的俘虜,美國人對此卻漠不關心。他們非常清楚,他們的民主已經被“特殊利益集團”的大筆金錢所扭曲。人們會漠然地接受那些把靈魂和選票賣給出
價*高的人的政治家們的可笑觀點。但是美國人卻不急于要求他們選舉出來的代表界定金錢在選舉中所起的作用,而且還會把競選基金改革放到國內公共政策中幾乎是*后考慮的位置
上。
政治精英們好像也不急于彌補什么。1996年總統競選中募集資金的丑聞鋪天蓋地,而熱烈激昂的報紙社論也不足以迫使議會補救現行法律中的巨大漏洞。
在這一輪競選中,政治籌款問題也成為報章的焦點。得克薩斯州州長小布什早期募集資金的巨大成功倍受關注。(他在1999年上半年募集了3700萬美元,幾乎是歷史上*高記錄的3倍。)他隨之決定放棄公共競選資金(他成為1974年設立公共資金以來第三個放棄這項基金的人),這成為競選初選前的重要事件。另外一個事件是前參議員比爾·布拉得利是怎樣輕松地募集了1200萬美元,因為這馬上使他成為副總統戈爾競爭民主黨提名的有力對手。
兩黨都宣稱,他們希望他們的非聯邦賬戶或者“軟錢”賬戶中能增加2億美元。這類賬戶的優越性在于它們可以接受公司或工會的捐款,而其他賬戶是不允許這樣做的。同時,個人在向這類賬戶捐款時,也設有硬錢賬戶或者聯邦賬戶的數額限制。在1996和1998年的選舉中,兩黨創造了更多花軟錢的方法,因此巧妙地逃脫了聯邦競選基金法的限制。
競選基金改革會引起人們更大的關注,因為兩個渴望當選總統的人——一個是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另一個是布拉得利——都把它當作他們在選戰中提出的國家當務之急。麥凱恩削減改革費用的方法是:放棄對引導競選的廣告費用的管理,而對軟錢進行控制。但這一決定不足以在1999年秋天拉到能夠結束共和黨困境的60張選票,為法律的改革鋪平道路。但是麥凱恩和他的伙伴因此能有一個使公眾耳目一新的話題。即使這些努力取得成功,當前的國會頒布了進行改革的法律,恐怕也是為時已晚,對2000年的選舉不會產生什么影響。
政治籌款在選舉中的突出作用并不使美國在世界各國的民主中顯得特殊。其他國家處理這個問題的經驗說明:規范政治籌款的規則是*重要的,體現民主的可解釋性是其次的。實際上解決這個問題的努力帶來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許多國家進行有關改革前后都丑聞不斷。腐敗的程度與公共資助的范圍、對政黨和競選籌款的管理力度沒有密切的聯系。
在此我并不是叫大家絕望,我只不過是請大家面對現實。經濟上不平等的現實和政治上平等的理想之間充滿張力。政黨和政府官員的候選人在競選中都需要靠金錢取得成功。相當少數的公民有能力或愿望為政治選擇舉損獻。在這種情況下,防止出現會削弱政治平等的財富集中的努力就會同言論和結社的自由相沖突。未來的挑戰不是完全消除張力,而是如何更好地操
縱它。
就美國而言,這首先意味著恢復對競選籌款法的信心。一些法律早在1907年就已頒布了,只是近些年被撕成碎片沒人承認。首先應該消滅軟錢,恢復早已形成的對從公司和工會手里獲取政治資金的禁令。對有競選導向的廣告加以更多的限制,以此增加競選的透明度。對總統競選的公共籌款提供足夠的資助,這將使2000年的大選不再重新陷入窘境——即是說,財政部將沒有能力履行其預先承諾的法定義務,付出與私人捐款相等的金額。
除了這些亟待解決而且至關緊要的問題之外,改革家們將繼續斗爭以削減爭奪金錢的角逐。他們想鼓勵小的企業和基層組織參與。他們要求政黨在競選籌款中扮演適當角色,這使它們不至于降格成為洗錢的機器。但是這些改革無法平衡各方面的利弊。簡而言之,似乎別無選擇而只能膛著渾水往前走——這就是所要發生的一切。
托馬斯·曼恩(Thomas Mann):
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
展望新世紀(英國《經濟學家》2000年全球觀察特輯) 相關資料
主編寄語
2000年將是這個世界發生顯著變化的一年。
寵大的美國經濟將會放慢發展速度,歐洲和亞洲的經濟將走向復蘇。由于占世界總人口三分之一的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達到了富裕國家的兩倍,所以總體而言,全球財富仍將達到3.5%這樣一個較好的增長勢頭;ヂ摼W上非英語人口首次超過了英語人口,而美國上網的婦女與男子一樣多,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這樣迅猛的變革從未發生過,移動電
話與互聯網的結合更使之產生了新奇的結果。
人們欣喜地將許多有關20世紀的悲觀預言,連同不幸現實扔在了一邊,有時甚至暫時忘掉那最受詛咒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在中亞和7月舉行獨立公決后的西撒哈拉,伴隨國家分裂而來的沖突將會發生,但不是通過戰爭。2000年的展望中值得欣喜的東西僅限于此。即將舉行的30多個大選中,有16個發生在:5年前還是專制統治的國家和地區。其中4個大選引人注目:3
月份,臺灣將舉行的選舉,它將揭穿東方需要一個儒教式的專制(或腐敗)政府的謊言;7月份,俄羅斯人將走向選舉箱,這場選舉將證明在一個沒有法制的社會里舉行民主選舉的荒唐,俄羅斯的悲劇還將繼續;7月2日,墨西哥——這個一直被看作殘酷、混亂、特權的代名詞的國家,將在一個正漸進地、真正公平地變革自己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真正自由的選舉;此外,11月7日的美國大選更是備受關注,經過長達數月的詳細審查、競選活動和龐大的經費支出之后,將要產生極其相近的兩個候選人,他們都將自己的觀點打磨得不偏不倚。幸好,美國長期形成發展了一種制度,贏得大選后的領導人往往將當初的諾言置之度外。無論民主與共和兩黨哪家贏得勝利,當選者一定有著良好的教養。美國的體制很容易受到嘲弄,卻不大會產生愚人。
2000年對英國來說是個好年頭。它的經濟高速發展,再度成為歐洲的亮點,這也意味著近50年來英國的社會財富可能會超過法國。英國的再現輝煌源于同歐洲許多鄰國的貿易,而奇怪的是,下一個年頭的英國公眾輿論仍將充斥著對鄰居們的敵意。此外,民族主義的東西可能被健康地轉化進體育運動之中。如果你懷念為自己隊伍搖旗吶喊助威的遠古部落的生活,那就敬請關注9月份在悉尼開幕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達德利·費什波恩(DudleyFishbum):
《經濟學家》雜志主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