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網絡與ATM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7115108382
- 條形碼:9787115108388 ; 978-7-115-10838-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網絡與ATM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分11章。本書按傳送網、接入網和交換網的基本網絡劃分,討論SDH傳送技術以及xDSL、HFC和光接入網等寬帶網絡技術。
網絡與ATM技術 目錄
**章 概述 1
1.1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趨勢 1
1.2 寬帶網絡技術概要 3
1.2.1 傳輸技術 3
1.2.2 接入技術 3
1.2.3 交換技術 3
1.3 常用數據交換技術及比較 3
1.3.1 電路方式 3
1.3.2 分組方式 4
1.3.3 幀方式(幀中繼) 5
1.3.4 信元方式(ATM) 6
1.3.5 各種交換技術的比較 6
1.4 異步傳輸模式(ATM) 7
1.4.1 ATM技術的引入 7
1.4.2 ATM的功能及特點 8
1.4.3 ATM的業務范圍 8
1.5 在ATM上實現寬帶Internet 9
1.5.1 ATM上的傳統IP(CIPOA) 9
1.5.2 ATM局域網仿真(LANE)模型 10
1.5.3 ATM上的多協議(MPOA)模型 11
1.5.4 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 13
第二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 14
2.1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程 14
2.2 數據通信基礎 17
2.2.1 數據通信的基本術語 17
2.2.2 數據通信物理信道的劃分 19
2.3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及組成 20
2.3.1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20
2.3.2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21
2.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22
2.4.1 局域網 23
2.4.2 廣域網 23
2.4.3 城域網 23
2.5 ISO 網絡參考模型 23
2.5.1 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 23
2.5.2 ISO 網絡參考模型 24
2.5.3 物理層 25
2.5.4 數據鏈路層 26
2.5.5 網絡層 29
2.5.6 傳輸層 30
2.5.7 會話層 31
2.5.8 表示層 32
2.5.9 應用層 33
2.6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 35
2.6.1 星形拓撲 35
2.6.2 環形拓撲 35
2.6.3 總線型拓撲 36
2.6.4 樹形拓撲 37
2.6.5 總線型/星形拓撲 37
2.6.6 網狀拓撲 37
2.7 網絡傳輸媒介 38
2.7.1 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 38
2.7.2 雙絞線(Twisted-pair) 39
2.7.3 光纖(Fiber Optical Cable) 40
2.7.4 無線媒體 41
2.8 網絡連接設備 41
2.8.1 中繼器(Repeater) 42
2.8.2 網橋(Bridge) 42
2.8.3 路由器(Router) 43
2.8.4 網關(Gateway) 43
2.8.5 集線器(Hub) 44
2.8.6 交換式集線器(Switch Hub) 45
2.9 計算機局域網概述 46
2.9.1 計算機局域網的組成 47
2.9.2 計算機局域網的訪問控制方式 51
2.9.3 幾種常見的計算機局域網絡 54
2.10 國際互聯網(Internet)概述 57
2.10.1 Internet的發展歷程 57
2.10.2 TCP/IP協議簇 58
2.10.3 MAC地址和IP地址 59
2.10.4 子網掩碼 61
2.10.5 Internet基本服務 61
2.10.6 Internet接入方式 63
第三章 傳送網技術簡介 64
3.1 SDH的產生 64
3.1.1 準同步數字序列(PDH)復接原理 64
3.1.2 PDH的缺陷 66
3.1.3 SDH和SONET的產生 66
3.2 SDH的網絡接點接口和速率等級 67
3.2.1 SDH網絡節點接口 67
3.2.2 SDH的速率等級 67
3.3 SDH復接方式 68
3.3.1 STM-1的復用原理 68
3.3.2 STM-1的幀結構及開銷字節的定義 70
3.3.3 n階同步傳輸模塊(STM-n)的幀結構 74
3.4 SDH傳送網結構 74
3.4.1 SDH分層結構 75
3.4.2 SDH層網絡的分割 77
3.5 SDH網絡設備 78
3.6 有關SDH的國際建議和國內標準 79
第四章 接入網技術概論 84
4.1 引言 84
4.2 基于銅雙絞線的寬帶接入技術--xDSL 86
4.2.1 xDSL概述 86
4.2.2 xDSL實現 87
4.2.3 xDSL原理 87
4.2.4 xDSL分類 88
4.2.5 xDSL技術的應用范圍 91
4.3 高速數字用戶線路(HDSL) 91
4.3.1 HDSL技術概要 91
4.3.2 HDSL系統組成 92
4.3.3 HDSL的應用 92
4.4 不對稱用戶數據環路(ADSL) 93
4.4.1 ADSL概述 93
4.4.2 ADSL標準 94
4.4.3 ADSL原理 95
4.4.4 ADSL接入模式 96
4.4.5 ADSL應用與發展 97
4.5 甚高速數字用戶環路(VDSL) 99
4.5.1 VDSL的系統規范 99
4.5.2 VDSL的噪聲環境 99
4.5.3 VDSL的線路編碼 100
4.5.4 VDSL的發展現狀 101
4.6 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HFC) 102
4.6.1 HFC的產生 102
4.6.2 HFC網絡結構 103
4.6.3 HFC頻譜安排 104
4.6.4 HFC應用及特點 105
4.7 光纖接入網 106
4.7.1 光纖接入網概述 106
4.7.2 全光纖接入網 108
第五章 ATM交換技術基礎 112
5.1 ATM技術概要 112
5.1.1 異步 112
5.1.2 信元 112
5.1.3 虛通路和虛通道 115
5.1.4 統計復用 116
5.1.5 服務質量 117
5.2 ATM參考模型 118
5.3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119
5.3.1 物理介質子層 (Physical Medium Sublayer) 120
5.3.2 傳輸會聚子層(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Sublayer) 120
5.3.3 ATM物理接口 121
5.4 ATM層 124
5.4.1 信元頭結構 124
5.4.2 ATM連接 125
5.4.3 ATM層功能 126
5.5 ATM適配層 127
5.5.1 ATM適配層概述 127
5.5.2 ATM適配層的結構 128
5.5.3 AAL1 129
5.5.4 AAL2 129
5.5.5 AAL3/4 130
5.5.6 AAL5 130
5.5.7 小結 132
5.6 ATM網絡結構和接口 132
5.6.1 ATM網絡結構 132
5.6.2 ATM主要接口 133
5.7 ATM業務量與擁塞控制 134
5.7.1 業務量控制的意義 134
5.7.2 業務量參數 134
5.7.3 業務量控制 135
5.7.4 擁塞控制 136
第六章 ATM交換機 138
6.1 ATM交換技術簡介 138
6.1.1 ATM信元中繼原理 138
6.1.2 ATM交換基本術語 139
6.1.3 ATM交換的特點 139
6.2 ATM交換機模型及分類 140
6.2.1 ATM交換機的基本模型 140
6.2.2 ATM交換機的分類 141
6.3 ATM基本排隊機制 142
6.3.1 輸入排隊方式 143
6.3.2 輸出排隊方式 144
6.3.3 中央排隊方式 145
6.3.4 矩陣交叉節點排隊方式 145
6.3.5 幾種改進的排隊方式 145
6.4 ATM基本交換單元 147
6.4.1 矩陣型交換單元 147
6.4.2 共享存儲型交換單元 147
6.4.3 總線型交換單元 147
6.4.4 環形交換單元 148
6.5 ATM交換結構 148
6.5.1 ATM交換結構的分類 148
6.5.2 單級交換機結構 150
6.5.3 多級交換機結構 152
6.6 ATM交換機的路由策略 153
6.6.1 自主路由策略 154
6.6.2 表控路由策略 154
6.7 幾種典型的交換機構 154
6.7.1 BSS交換結構 155
6.7.2 Roxanne交換單元和交換機構 156
6.7.3 Batcher-Banyan多級互連網絡 158
6.8 華為Radium 8750系列交換機簡介 159
第七章 ATM局域網仿真(LANE) 162
7.1 LANE概述 162
7.2 LANE的體系結構 164
7.2.1 局域網仿真客戶機(LEC) 164
7.2.2 局域網仿真配置服務器(LECS) 165
7.2.3 局域網仿真服務器(LES) 165
7.2.4 廣播和未知服務器(BUS) 166
7.3 LANE中的ATM連接 167
7.3.1 控制VCC 167
7.3.2 數據VCC 168
7.4 LANE操作 169
7.4.1 LANE配置 169
7.4.2 單播數據傳送 170
7.4.3 組播數據傳送 171
7.4.4 幀順序管理 171
7.5 LANE2.0的改進 171
7.5.1 LANE2.0概述 171
7.5.2 增強的組播服務 172
7.5.3 ATM多協議傳送支持 172
7.5.4 QoS保證 173
7.5.5 LLC多路復用 173
7.5.6 網絡接口(LNNI)協議 174
7.6 LANE的優點和局限性 174
第八章 重疊模型ATM-IP互連技術 177
8.1 CIPOA 177
8.1.1 CIPOA的基本思想 177
8.1.2 CIPOA的IP封裝 178
8.1.3 CIPOA的地址解析 179
8.1.4 ATM SVC網絡上的經典IP 180
8.1.5 ATM PVC網絡上的經典IP 181
8.1.6 CIPOA操作舉例 182
8.1.7 CIPOA的不足 183
8.2 下一跳解析協議(NHRP) 184
8.2.1 NHRP的基本概念 184
8.2.2 NHRP業務 185
8.2.3 NHRP登記 185
8.2.4 NHRP配置和操作 186
8.2.5 NHRP緩存 186
8.2.6 NHRP的優缺點 187
8.3 組播地址解析服務器(MARS) 187
8.3.1 概述 187
8.3.2 MARS操作 189
8.3.3 群成員登記 190
8.3.4 MARS與組播服務器的接口 190
8.3.5 組播服務器登記 190
8.3.6 MARS的優缺點 190
8.4 ATM上的多協議(MPOA) 191
8.4.1 概述 191
8.4.2 MPOA的組成 191
8.4.3 MPOA中的信息流 193
8.4.4 MPOA的工作流程 193
8.4.5 MPOA的優缺點 194
第九章 集成模型ATM-IP互連技術 195
9.1 IP交換技術 195
9.1.1 IP交換的基本原理 196
9.1.2 GSMP 198
9.1.3 IFMP 199
9.1.4 小結 201
9.2 標記交換(Tag switching)技術 201
9.2.1 標記交換網絡的構成 202
9.2.2 標記交換網絡的基本處理 203
9.2.3 標記交換機的操作 203
9.2.4 標記分配協議(TDP) 204
9.2.5 標記交換的組播實現 205
9.2.6 小結 205
9.3 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 206
9.3.1 MPLS基本原理 206
9.3.2 幾個重要概念 207
9.3.3 MPLS標簽分配和維護 208
9.3.4 MPLS的封裝 210
9.3.5 MPLS環路檢測過程與路徑向量 211
9.3.6 MPLS流量管理 211
9.3.7 MPLS的QoS實現 212
9.3.8 MPLS應用舉例 214
9.3.9 小結 215
第十章 ATM與幀中繼的互通 216
10.1 引言 216
10.2 幀中繼技術及其應用 217
10.2.1 基本概念 217
10.2.2 幀中繼協議 218
10.2.3 幀中繼帶寬管理 222
10.2.4 幀中繼交換機 223
10.2.5 幀中繼操作 223
10.3 幀中繼服務特定匯聚子層(FR-SSCS) 223
10.4 幀中繼與ATM的網絡互通(FRF.8) 224
10.5 幀中繼與ATM的業務互通(FRF.8) 226
10.6 基于幀的用戶-網絡接口(FUNI) 227
第十一章 ATM網絡技術展望 228
11.1 IP over ATM與IP over SDH的比較 228
11.1.1 IP over SDH概述 229
11.1.2 支持IP over SDH的PPP 229
11.1.3 IP over SDH的優勢與局限性 230
11.1.4 IP over ATM和IP over SDH的比較 230
11.2 IP over ATM與 IP over WDM的比較 232
11.2.1 IP over WDM簡介 232
11.2.2 支持IP over WDM技術的協議、標準 232
11.2.3 IP over WDM與ATM的比較 233
11.3 ATM與ADSL的結合 234
11.3.1 ADSL概述 234
11.3.2 ATM over ADSL應用 235
11.3.3 小結 237
11.4 ATM語音通信技術 237
11.4.1 基于VOA技術構建的CTI系統 238
11.4.2 VOA面臨的主要問題 241
11.4.3 VOA應用展望 243
11.5 ATM無線傳輸技術 243
11.5.1 WATM的網絡結構與協議模型 243
11.5.2 WATM信元及其傳輸 245
11.5.3 WATM網絡中的差錯控制 246
11.5.4 WATM實例——無線ATM局域網 246
11.5.5 小結 247
11.6 ATM安全 248
11.6.1 ATM安全概況 248
11.6.2 ATM用戶平面安全服務 249
11.6.3 ATM控制平面安全服務 251
11.6.4 小結 252
11.7 ATM網絡技術的標準化進程 252
11.7.1 概述 252
11.7.2 ITU-T有關ATM的標準 253
11.7.3 ATM論壇規范 256
11.7.4 IETF有關ATM的標準 258
11.7.5 幀中繼論壇有關ATM的標準 258
附錄 260
參考文獻 266
1.1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趨勢 1
1.2 寬帶網絡技術概要 3
1.2.1 傳輸技術 3
1.2.2 接入技術 3
1.2.3 交換技術 3
1.3 常用數據交換技術及比較 3
1.3.1 電路方式 3
1.3.2 分組方式 4
1.3.3 幀方式(幀中繼) 5
1.3.4 信元方式(ATM) 6
1.3.5 各種交換技術的比較 6
1.4 異步傳輸模式(ATM) 7
1.4.1 ATM技術的引入 7
1.4.2 ATM的功能及特點 8
1.4.3 ATM的業務范圍 8
1.5 在ATM上實現寬帶Internet 9
1.5.1 ATM上的傳統IP(CIPOA) 9
1.5.2 ATM局域網仿真(LANE)模型 10
1.5.3 ATM上的多協議(MPOA)模型 11
1.5.4 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 13
第二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 14
2.1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程 14
2.2 數據通信基礎 17
2.2.1 數據通信的基本術語 17
2.2.2 數據通信物理信道的劃分 19
2.3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及組成 20
2.3.1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20
2.3.2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21
2.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22
2.4.1 局域網 23
2.4.2 廣域網 23
2.4.3 城域網 23
2.5 ISO 網絡參考模型 23
2.5.1 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 23
2.5.2 ISO 網絡參考模型 24
2.5.3 物理層 25
2.5.4 數據鏈路層 26
2.5.5 網絡層 29
2.5.6 傳輸層 30
2.5.7 會話層 31
2.5.8 表示層 32
2.5.9 應用層 33
2.6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 35
2.6.1 星形拓撲 35
2.6.2 環形拓撲 35
2.6.3 總線型拓撲 36
2.6.4 樹形拓撲 37
2.6.5 總線型/星形拓撲 37
2.6.6 網狀拓撲 37
2.7 網絡傳輸媒介 38
2.7.1 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 38
2.7.2 雙絞線(Twisted-pair) 39
2.7.3 光纖(Fiber Optical Cable) 40
2.7.4 無線媒體 41
2.8 網絡連接設備 41
2.8.1 中繼器(Repeater) 42
2.8.2 網橋(Bridge) 42
2.8.3 路由器(Router) 43
2.8.4 網關(Gateway) 43
2.8.5 集線器(Hub) 44
2.8.6 交換式集線器(Switch Hub) 45
2.9 計算機局域網概述 46
2.9.1 計算機局域網的組成 47
2.9.2 計算機局域網的訪問控制方式 51
2.9.3 幾種常見的計算機局域網絡 54
2.10 國際互聯網(Internet)概述 57
2.10.1 Internet的發展歷程 57
2.10.2 TCP/IP協議簇 58
2.10.3 MAC地址和IP地址 59
2.10.4 子網掩碼 61
2.10.5 Internet基本服務 61
2.10.6 Internet接入方式 63
第三章 傳送網技術簡介 64
3.1 SDH的產生 64
3.1.1 準同步數字序列(PDH)復接原理 64
3.1.2 PDH的缺陷 66
3.1.3 SDH和SONET的產生 66
3.2 SDH的網絡接點接口和速率等級 67
3.2.1 SDH網絡節點接口 67
3.2.2 SDH的速率等級 67
3.3 SDH復接方式 68
3.3.1 STM-1的復用原理 68
3.3.2 STM-1的幀結構及開銷字節的定義 70
3.3.3 n階同步傳輸模塊(STM-n)的幀結構 74
3.4 SDH傳送網結構 74
3.4.1 SDH分層結構 75
3.4.2 SDH層網絡的分割 77
3.5 SDH網絡設備 78
3.6 有關SDH的國際建議和國內標準 79
第四章 接入網技術概論 84
4.1 引言 84
4.2 基于銅雙絞線的寬帶接入技術--xDSL 86
4.2.1 xDSL概述 86
4.2.2 xDSL實現 87
4.2.3 xDSL原理 87
4.2.4 xDSL分類 88
4.2.5 xDSL技術的應用范圍 91
4.3 高速數字用戶線路(HDSL) 91
4.3.1 HDSL技術概要 91
4.3.2 HDSL系統組成 92
4.3.3 HDSL的應用 92
4.4 不對稱用戶數據環路(ADSL) 93
4.4.1 ADSL概述 93
4.4.2 ADSL標準 94
4.4.3 ADSL原理 95
4.4.4 ADSL接入模式 96
4.4.5 ADSL應用與發展 97
4.5 甚高速數字用戶環路(VDSL) 99
4.5.1 VDSL的系統規范 99
4.5.2 VDSL的噪聲環境 99
4.5.3 VDSL的線路編碼 100
4.5.4 VDSL的發展現狀 101
4.6 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HFC) 102
4.6.1 HFC的產生 102
4.6.2 HFC網絡結構 103
4.6.3 HFC頻譜安排 104
4.6.4 HFC應用及特點 105
4.7 光纖接入網 106
4.7.1 光纖接入網概述 106
4.7.2 全光纖接入網 108
第五章 ATM交換技術基礎 112
5.1 ATM技術概要 112
5.1.1 異步 112
5.1.2 信元 112
5.1.3 虛通路和虛通道 115
5.1.4 統計復用 116
5.1.5 服務質量 117
5.2 ATM參考模型 118
5.3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119
5.3.1 物理介質子層 (Physical Medium Sublayer) 120
5.3.2 傳輸會聚子層(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Sublayer) 120
5.3.3 ATM物理接口 121
5.4 ATM層 124
5.4.1 信元頭結構 124
5.4.2 ATM連接 125
5.4.3 ATM層功能 126
5.5 ATM適配層 127
5.5.1 ATM適配層概述 127
5.5.2 ATM適配層的結構 128
5.5.3 AAL1 129
5.5.4 AAL2 129
5.5.5 AAL3/4 130
5.5.6 AAL5 130
5.5.7 小結 132
5.6 ATM網絡結構和接口 132
5.6.1 ATM網絡結構 132
5.6.2 ATM主要接口 133
5.7 ATM業務量與擁塞控制 134
5.7.1 業務量控制的意義 134
5.7.2 業務量參數 134
5.7.3 業務量控制 135
5.7.4 擁塞控制 136
第六章 ATM交換機 138
6.1 ATM交換技術簡介 138
6.1.1 ATM信元中繼原理 138
6.1.2 ATM交換基本術語 139
6.1.3 ATM交換的特點 139
6.2 ATM交換機模型及分類 140
6.2.1 ATM交換機的基本模型 140
6.2.2 ATM交換機的分類 141
6.3 ATM基本排隊機制 142
6.3.1 輸入排隊方式 143
6.3.2 輸出排隊方式 144
6.3.3 中央排隊方式 145
6.3.4 矩陣交叉節點排隊方式 145
6.3.5 幾種改進的排隊方式 145
6.4 ATM基本交換單元 147
6.4.1 矩陣型交換單元 147
6.4.2 共享存儲型交換單元 147
6.4.3 總線型交換單元 147
6.4.4 環形交換單元 148
6.5 ATM交換結構 148
6.5.1 ATM交換結構的分類 148
6.5.2 單級交換機結構 150
6.5.3 多級交換機結構 152
6.6 ATM交換機的路由策略 153
6.6.1 自主路由策略 154
6.6.2 表控路由策略 154
6.7 幾種典型的交換機構 154
6.7.1 BSS交換結構 155
6.7.2 Roxanne交換單元和交換機構 156
6.7.3 Batcher-Banyan多級互連網絡 158
6.8 華為Radium 8750系列交換機簡介 159
第七章 ATM局域網仿真(LANE) 162
7.1 LANE概述 162
7.2 LANE的體系結構 164
7.2.1 局域網仿真客戶機(LEC) 164
7.2.2 局域網仿真配置服務器(LECS) 165
7.2.3 局域網仿真服務器(LES) 165
7.2.4 廣播和未知服務器(BUS) 166
7.3 LANE中的ATM連接 167
7.3.1 控制VCC 167
7.3.2 數據VCC 168
7.4 LANE操作 169
7.4.1 LANE配置 169
7.4.2 單播數據傳送 170
7.4.3 組播數據傳送 171
7.4.4 幀順序管理 171
7.5 LANE2.0的改進 171
7.5.1 LANE2.0概述 171
7.5.2 增強的組播服務 172
7.5.3 ATM多協議傳送支持 172
7.5.4 QoS保證 173
7.5.5 LLC多路復用 173
7.5.6 網絡接口(LNNI)協議 174
7.6 LANE的優點和局限性 174
第八章 重疊模型ATM-IP互連技術 177
8.1 CIPOA 177
8.1.1 CIPOA的基本思想 177
8.1.2 CIPOA的IP封裝 178
8.1.3 CIPOA的地址解析 179
8.1.4 ATM SVC網絡上的經典IP 180
8.1.5 ATM PVC網絡上的經典IP 181
8.1.6 CIPOA操作舉例 182
8.1.7 CIPOA的不足 183
8.2 下一跳解析協議(NHRP) 184
8.2.1 NHRP的基本概念 184
8.2.2 NHRP業務 185
8.2.3 NHRP登記 185
8.2.4 NHRP配置和操作 186
8.2.5 NHRP緩存 186
8.2.6 NHRP的優缺點 187
8.3 組播地址解析服務器(MARS) 187
8.3.1 概述 187
8.3.2 MARS操作 189
8.3.3 群成員登記 190
8.3.4 MARS與組播服務器的接口 190
8.3.5 組播服務器登記 190
8.3.6 MARS的優缺點 190
8.4 ATM上的多協議(MPOA) 191
8.4.1 概述 191
8.4.2 MPOA的組成 191
8.4.3 MPOA中的信息流 193
8.4.4 MPOA的工作流程 193
8.4.5 MPOA的優缺點 194
第九章 集成模型ATM-IP互連技術 195
9.1 IP交換技術 195
9.1.1 IP交換的基本原理 196
9.1.2 GSMP 198
9.1.3 IFMP 199
9.1.4 小結 201
9.2 標記交換(Tag switching)技術 201
9.2.1 標記交換網絡的構成 202
9.2.2 標記交換網絡的基本處理 203
9.2.3 標記交換機的操作 203
9.2.4 標記分配協議(TDP) 204
9.2.5 標記交換的組播實現 205
9.2.6 小結 205
9.3 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 206
9.3.1 MPLS基本原理 206
9.3.2 幾個重要概念 207
9.3.3 MPLS標簽分配和維護 208
9.3.4 MPLS的封裝 210
9.3.5 MPLS環路檢測過程與路徑向量 211
9.3.6 MPLS流量管理 211
9.3.7 MPLS的QoS實現 212
9.3.8 MPLS應用舉例 214
9.3.9 小結 215
第十章 ATM與幀中繼的互通 216
10.1 引言 216
10.2 幀中繼技術及其應用 217
10.2.1 基本概念 217
10.2.2 幀中繼協議 218
10.2.3 幀中繼帶寬管理 222
10.2.4 幀中繼交換機 223
10.2.5 幀中繼操作 223
10.3 幀中繼服務特定匯聚子層(FR-SSCS) 223
10.4 幀中繼與ATM的網絡互通(FRF.8) 224
10.5 幀中繼與ATM的業務互通(FRF.8) 226
10.6 基于幀的用戶-網絡接口(FUNI) 227
第十一章 ATM網絡技術展望 228
11.1 IP over ATM與IP over SDH的比較 228
11.1.1 IP over SDH概述 229
11.1.2 支持IP over SDH的PPP 229
11.1.3 IP over SDH的優勢與局限性 230
11.1.4 IP over ATM和IP over SDH的比較 230
11.2 IP over ATM與 IP over WDM的比較 232
11.2.1 IP over WDM簡介 232
11.2.2 支持IP over WDM技術的協議、標準 232
11.2.3 IP over WDM與ATM的比較 233
11.3 ATM與ADSL的結合 234
11.3.1 ADSL概述 234
11.3.2 ATM over ADSL應用 235
11.3.3 小結 237
11.4 ATM語音通信技術 237
11.4.1 基于VOA技術構建的CTI系統 238
11.4.2 VOA面臨的主要問題 241
11.4.3 VOA應用展望 243
11.5 ATM無線傳輸技術 243
11.5.1 WATM的網絡結構與協議模型 243
11.5.2 WATM信元及其傳輸 245
11.5.3 WATM網絡中的差錯控制 246
11.5.4 WATM實例——無線ATM局域網 246
11.5.5 小結 247
11.6 ATM安全 248
11.6.1 ATM安全概況 248
11.6.2 ATM用戶平面安全服務 249
11.6.3 ATM控制平面安全服務 251
11.6.4 小結 252
11.7 ATM網絡技術的標準化進程 252
11.7.1 概述 252
11.7.2 ITU-T有關ATM的標準 253
11.7.3 ATM論壇規范 256
11.7.4 IETF有關ATM的標準 258
11.7.5 幀中繼論壇有關ATM的標準 258
附錄 260
參考文獻 266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