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中國文化與中國法系:陳顧遠法律史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756202829X
- 條形碼:9787562028291 ; 978-7-5620-2829-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與中國法系:陳顧遠法律史論集 內容簡介
編校說明
一、為避免內容重復,下列幾篇文章未予收入:
《無字天書的中國固有憲法》一文,其主要內容已體現在收入本書的《從中國文化本位上論中國法制及其形成發展并予以重新評價》一文的第二節(丙)《憲之部分》。
《我國過去無民法法典之內在原因》一文,其主要內容也體現在《從中國文化本位上論中國法制及其形成發展并予以重新評價》一文的第四節(甲)《因義務本位而無民法法典之存在》之部分。
《中國婚姻制度之起源及其演變》一文(發表于《東方》雜志1937年春季增大號),其主要內容已經體現在收入本書的《中國往昔之婚律》一文中。
二、有些字眼或詞匯,系民國時代或臺灣地區慣用,不合現今大陸慣用法。根據上下文意判斷,徑行按現今大陸慣用法改正,以免引起誤讀。如:
“底”改為“的”,“狠”改為“很”,“澈底”改為“徹底”,“終久”改為“終究”,“利害”改為“厲害”,“坐官”改為“作官”,“和起來”改為“合起來”,“那”改為“哪”,“到”改為“倒”……等等。
三、有些文章中的反共慣用語,如“反共抗俄”、 “共匪”、“匪共”等,徑直改為“反×抗×”、“××”等,不另作說明。
四、有些文章自然段太長,根據上下文意,適當劃分段落以便閱讀;有些“標題”實系原文相關段落的主題性首句,特單列一行作為標題,以便閱讀。
五、除《法治與禮治之史的觀察》一文之尾注改為腳注外,其它文章,原文無腳注或尾注,僅有文內夾注者,保持原狀。
六、除《法治與禮治之史的觀察》一文外,所有文章的腳注,均系“校勘者注”。因原文無腳注,故無需特別注以“校勘者注’,字樣。
七、原擬將先生于1920和1921年出版的《孟子政治哲學》和《墨子政治哲學》兩本小冊子(共約8萬字)收入本文集,現因文集篇幅太大,故舍之。
范忠信
2005年8月30日
中國文化與中國法系:陳顧遠法律史論集 目錄
編校說明…………………………………………………………(1)
一、中國固有法系與中國文化…………………………………(1)
二、中國固有法系之簡要造像…………………………………(38)
三、從中國法制史上看中國文化的四大精神…………………(49)
四、從中國文化本位上論中國法制及其形成發展并予以重新評價…(64)
五、儒家法學與中國固有法系之關系………………………(165)
六、家族制度與中國固有法系之關系………………………(183)
七、天道觀念與中國固有法系之關系………………………(216)
八、法治與禮治之史的觀察…………………………………(249)
九、天理·國法·人情………………………………………(275)
十、四維八德的法律論………………………………………(283)
十一、“法”與“刑”之史的觀察…………………………(380)
十二、“法”與“禮”之史的觀察…………………………(385)
十三、“刑”與“禮”之史的觀察…………………………(391)
十四、儒家法學的價值論……………………………………(397)
十五、儒家法學的義務觀……………………………………(403)
十六、中國政制史上的民本思想……………………………(407)
十七、中國法制史上之法與令………………………………(425)
十八、“周禮”所述之司法制度………………………………(435)
十九、漢之決事比及其源流…………………………………(465)
二十、關于耕者有其田的史料提要:中國田制史上一個觀察…(482)
二十一、軍法起源與兵刑合一:中國法制史上一個觀察…(495)
二十二、我國往昔之婚律……………………………………(504)
二十三、地方自治之政理與法理……………………………(509)
二十四、中國現行法制之史的觀察…………………………(521)
二十五、中華法系之回顧及其前瞻…………………………(540)
二十六、研究中國法制史之耕耘與收獲概述………………(551)
附錄一:陳顧遠先生自傳:回顧與遠瞻——八十自述……(570)
附錄二:陳顧遠先生法學著述總目………………………(580)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