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城鄉大轉型時期的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7508705424
- 條形碼:9787508705422 ; 978-7-5087-0542-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鄉大轉型時期的思考 本書特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健全,各級政府都在進一步轉變職能,特別是經濟管理正在從微觀管理轉向宏觀管理,區域經濟的運行逐漸由以縱向為主的計劃經濟轉向以橫向為主的市場經濟,這就要求行政區劃的結構體系由層次多、幅度小向層次少、幅度大的方向轉化。通過鄉鎮撤并,探索基層行政區劃體制改革模式,對于解決當前行政區劃層次較多、部分縣市區規模較小等問題,改革創新市管縣體制、試行省管縣體制以及撤并規模過小的縣市區,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城鄉大轉型時期的思考 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健全,各級政府都在進一步轉變職能,特別是經濟管理正在從微觀管理轉向宏觀管理,區域經濟的運行逐漸由以縱向為主的計劃經濟轉向以橫向為主的市場經濟,這就要求行政區劃的結構體系由層次多、幅度小向層次少、幅度大的方向轉化。通過鄉鎮撤并,探索基層行政區劃體制改革模式,對于解決當前行政區劃層次較多、部分縣市區規模較小等問題,改革創新市管縣體制、試行省管縣體制以及撤并規模過小的縣市區,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城鄉大轉型時期的思考 目錄
認清歷史發展大趨勢堅定不移地加快社會主義建設/12
堅持“三個代表”必須推進三個創新/23
深刻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35
馬克思主義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理論/43
全面把握和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47
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新型現代化建設/53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60
科技創新乃強國之本/67
官德乃德治之本/76
20年民政理論大盤點/82
深刻認識和理解“兩個趨向”重要論斷/90
中國城市化道路和發展趨勢/98
中國城市化的回顧與思考/109
科學構筑走向21世紀的中國城市體系/122
發展小城鎮是個大戰略/130
積極推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136
我國城鎮化發展戰略與城市體制創新/14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加快城市化進程/152
體制創新是推動城市化發展的巨大動力/162
要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的城市化發展步伐/170
城市開發區體制的改革與完善/178
新疆發展中的城市化戰略/191
行政區劃50年回顧與總結/202
論設市模式與市制改革/218
省直接領導縣:地方行政體制的重大改革創新/230
縣制也需要改革和完善/241
市轄市:中國城市型政區設置的法律挑戰與出路選擇/247
上海大都市區行政區劃體制研究/262
特大城市郊縣改區改市的利弊分析比較/273
膠東半島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調查與思考/284
科學穩妥地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293
調整村級建制:農村基層管理體制的再度創新/301
認真做好行政區劃調整規劃和論證工作/31o
關于大中城市市區行政區劃調整的研究報告/317
統籌發展必然要求創新行政區劃體制/329
適應我國現代化進程要求創新行政區劃體制/336
行政區劃調整與體制創新的成功實踐/346
都市區行政區劃調整的整合效益/358
市轄區規模過小問題的調研報告/368
在全局中認識把握和改革完善鄉鎮體制/377
用科學發展觀引導小城鎮集約發展/388
城鄉大轉型時期的思考 節選
四、推進理論創新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善于從失敗和失誤中反思出正確的認識 如上文所述,實踐是理論形成的根本條件,但一切理論的形成,同時也離不開理論工作者,尤其是理論大師們的思考、總結和概括。成功的實踐無疑是科學理論的直接來源,失誤的實踐也可以為科學理論的產生提供契機和反證,甚至許多重大理論成果的形成正是在重大失誤的基礎上形成的。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錯誤可以成為正確的先導,關鍵是要善于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新的實踐獲得成功的正確途徑。在這方面,毛澤東和鄧小平是杰出的楷模,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大師。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產生,都與毛澤東、鄧小平科學總結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分不開。正是在總結1927年大革命和土地革命兩起兩落失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關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和理論,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毛澤東談到這個問題時說,“在民主革命時期,經過勝利、失敗,再勝利、再失敗,兩次比較,我們才認識了中國革命這個客觀世界。在抗日戰爭前夜和抗日戰爭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那些論文和文件,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產生,在此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同樣,正是在總結1958年以后特別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失誤的教訓的基礎上,鄧小平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了這一點,他說,“為什么我們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現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總結了‘文化大革命 ’的經驗教訓,“我們現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后制定的。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 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沒有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兩起兩落的經驗教訓,就沒有新民主主義理論,也就沒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改革開放前20年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成功的經驗和失誤的教訓,就沒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道路,也就沒有鄧小平理論。但是,僅有實踐的經驗和教訓還不夠,如果不從失誤中吸取教訓,特別是如果沒有人站在時代的前頭指點迷津,及時地總結經驗教訓,也是不能產生新的科學理論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為理論的形成積累了基本的素材,但如果沒有毛澤東、鄧小平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善于從成功與失誤的比較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也就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形不成科學的理論。事實上,土地革命時期根據地“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黨的不少領導人并沒有從失敗中及時醒悟過來,而是仍然堅持王明的“左”傾路線;“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同樣有很多人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認識不清,包括當時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對2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失誤并沒有深刻清醒的認識。而毛澤東、鄧小平則站在了時代的前沿,在及時總結失誤教訓的基礎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指出了革命和建設正確的道路。所以,善于對失敗和失誤的教訓進行總結反思,也是理論創新取得成果的重要途徑。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屆二中全會上曾深刻指出,“學習理論要同了解歷史實踐、總結歷史經驗結合起來”。P7-8
城鄉大轉型時期的思考 作者簡介
戴均良,1960年7月出生,湖北浠水人,1986年7月畢業于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兼職教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公開出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政管理》、《中國鄉鎮政權建設概論》、《中國城市發展史》、《中國市制》等專著,發表研究文章百余篇。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