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比較新聞傳播學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7810529455
- 條形碼:9787810529457 ; 978-7-81052-945-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比較新聞傳播學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借鑒了比較文學、比較政治學、比較教育學的研究方法,將中西新聞傳播活動放在兩個系統中進行比較研究。
比較新聞傳播學導論 目錄
引論
**節 比較與比較方法
第二節 比較新聞傳播
第三節 比較新聞傳播學科形成的條件
第四節 比較新聞傳播的學理基礎
第五節 比較新聞傳播的范式及方法論
**編 影響論
**章 影響及影響研究理論
**節 影響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影響研究的特點
第三節 影響研究的層面
第四節 全球化與影響研究理論
第二章 西方新聞傳播者在中國
**節 早期西方人在中國的文化探尋
第二節 影響中國新聞事業的西方傳教士
第三節 近代西方商業報人在中國
第四節 近現代西方著名記者在中國
第三章 近代外國人在華新聞傳播活動
**節 近代外國人所辦中文報刊
第二節 近代外國人在華所辦外文報刊
第三節 近代外報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第四章 現代外國人在華新聞傳播事業
**節 現代英美人在華的新聞傳播事業
第二節 現代日本人在華的新聞傳播事業
第三節 現代其他國家在華的新聞傳播事業
第四節 近現代西方廣播電子媒介的傳入
第五節 當代西方新聞傳播學理論著作譯介
第五章 中國新聞傳播在國外
**節 古代中國造紙印刷術的全球傳播
第二節 近代早期的海外華文報刊
第三節 維新改良派的海外華文報刊
第四節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海外華文報刊
第五節 抗戰時期的海外華僑報刊
第六節 近現代海外典范華文報刊示例
第六章 新聞形象研究
**節 形象與新聞形象
第二節 新聞形象的外部建構
第三節 新聞形象的文本構成
第四節 范例:“妖魔化”及其背后
第二編 平行論
第七章 平行研究理論概述
**節 平行及平行研究
第二節 平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方法
第八章 內涵——新聞本質共同性與差異性研究
**節 宏觀層面——中西新聞觀念比較
第二節 中觀層面——中西傳媒制度與傳媒結構比較
第三節 微觀層面——中西新聞表達和文體比較
第九章 外延——比較新聞傳播的跨學科研究
第十章 闡發——新聞傳播與文化理論互動
第十一章 新聞傳播闡釋研究示例
第三編 變革論
第十二章 中國報業的發展現狀
第十三章 中國報紙新聞傳播的形態變革
第十四章 中國電視新聞傳播的變革現狀
第十五章 電視新聞傳播的形態變革
第十六章 中國新聞傳播的觀念變革
附錄一 《新安晚報》、《合肥晚報》之樣本比較分析研究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比較新聞傳播學導論 節選
**章 影響及影響研究理論
**節 影響的基本內涵
一、比較的方法論意義
提到比較新聞傳播學的研究方法,人們會自然想到比較的方法。比較法是一切科學領域*為普遍的研究方法。有科學研究的地方就有比較法存在。但是,對于比較新聞傳播研究來說,比較法不僅是*重要、*常見的研究方法,而且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所謂“方法”是人類社會研究客觀世界的某種工具,而對“方法”本身認識與掌握的理論就構成了“方法”。也就是說,“比較法”對于“比較新聞傳播學”不能簡單地停留在一般的工具意義層面,而要將其上升到系統的理論層面。如果比較法在比較新聞傳播學領域僅作為一般工具使用,那么它就很難突破現有的研究水平而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也就很難有新的發現、新的進步。
考于比較法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方法論意義,近年已有學者開始提及。比如關于可比性原則問題、同類比較和異類比較問題、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問題等,這些問題的探討都涉及到對比較研究方法論意義的追尋。它標志著比較新聞傳播研究正在向深層發展。不過這類認識和研究才剛剛開始,還有待于新聞傳播研究者的繼續努力。
我們認為,比較新聞傳播研究中的“比較”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內涵,即:①新聞傳播的影響比較;②新聞傳播的平行比較;③新聞傳播的闡釋比較;④新聞傳播的譯介比較。由上述四種比較視角,進而形成比較新聞傳播學科的四個研究領域:影響研究、平行研究、闡釋研究和譯介研究。這四個方面構成了“比較新聞傳播”研究的完備系統。從而將“比較法”上升到比較新聞傳播研究的方法論層面,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目前比較新聞傳播學研究中簡單的現象羅列和盲目的史料排對現象,進而為本學科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研究思路。
由于譯介研究涉及到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翻譯等多種學科,可以單獨進行討論。同時,譯介又非比較新聞傳播學研究的特有現象,它是跨學科研究中的普遍現象,因此,這里不作重點探討。本書將集中筆力從影響、平行、闡釋三個視角,展開中國西新聞傳播的比較研究。此種工作,就目前來看,還沒有人做過,雖有些冒險,但也不失為童兵先生所說的“研究新問題,尋找新方法,獲得新知識,發現新聞觀點,論證新結論”的一次大膽嘗試。
……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