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梁實秋文集。第1卷 版權信息
- ISBN:7806710019
- 條形碼:9787806710012 ; 978-7-80671-00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梁實秋文集。第1卷 內容簡介
梁實秋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舉凡文學批評、散文創作、學術研究和英國文學翻譯等,都有著他杰出的貢獻?墒情L期以來,由于他個人的復雜性以及眾所周知的原因,梁實秋是以一個“反動文人”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人交通規則他的認識僅限于“資本家的‘乏走狗’”。改革開放以來,文學評論界對他開始了重新認識和評價,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特別是在他逝世以后,大陸更掀起了一股梁實秋熱,但無論是褒是貶,都蓋棺而未定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現在正是對梁實秋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時候。
鷺江出版編輯、出版的十五卷本《梁實秋文集》,是國內**部比較完整地匯編梁實秋著作的版本,它力圖系統地體現梁實秋一生的政治觀點、文學思想和主要成就,為現代文學研究者提供一份比較翔實的研究資料,同時也為許多喜愛梁實秋作品的讀者,提供一套了解、認識和欣賞梁實秋的著作文本。
梁實秋文集。第1卷 目錄
“清華文學社叢書”編輯旨趣
《冬夜》評論(存日)
《草兒》評論
浪漫的與古典的
序言
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
戲劇藝術辨正
詩與圖畫
“與自然同化”
喀賴爾的文學批評觀
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亞里士多德以后之希臘文學批評
西塞羅的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辯
文學的紀律
序言
文學的紀律
何瑞思之《詩的藝術》
王爾德的唯美主義
文藝的無政府
“藝術就是選擇”說
詩人勃雷克
論劇
一 論戲劇批評
二 論中國新劇的前途
譯詩一首
書評兩種
《小青之分析》
《瑪麗瑪麗》
霍斯曼的情詩
漢烈的《回音集》
文藝批評論
偏見集
文學因緣
后記
梁實秋文集。第1卷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縣,生于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
1915年秋考入清華學校。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第一篇翻譯小說《藥商的妻》1920年9月發表于《清華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詩《荷水池畔》發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報》第7版。1923年畢業后赴美留學,1926年回國任教于南京東南大學。第二年到上海編緝《時事新報》副刊《青光》,同時與張禹九合編《苦茶》雜志。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義,發表不少詩作。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時受新人文主義者白壁德影響較深。他的代表性論文《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1926年在《晨報副鐫》發表,認為中國新文學存在浪漫主義混亂傾向,主張在理性指引下從普遍的人性出發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楊振聲邀請他到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長。1932年到天津編《益世報》幅刊《文學周刊》。1934年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后主編過《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
七七事變,離家獨身到后方。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到重慶編譯館主持翻譯委員會并擔任教科書編輯委員會常委,年底開始編輯《中央日報》副刊《平明》。抗戰勝利后回北平任師大英語系教授。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范學院(后改師范大學)英語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學院長。1961年起專任師大英語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歲以后著力較多的是散文和翻譯。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30年代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梁實秋散文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于一體,旁征博引,內蘊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于平淡”的藝術境界及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晚年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