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鑼鼓 版權信息
- ISBN:7544024903
- 條形碼:9787544024907 ; 978-7-5440-2490-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鑼鼓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編喬建中是我國著名音樂家,獲國家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入載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詞典》,有《瑤族民歌》《典藏中國音樂大系》《論漢族民歌近似色彩區的劃分》等著作
★近三百幅的圖片,展現現代人難得一見的各種鼓、鑼、鐃、鈸等,更有隨著文化生態環境變化而行將消逝或已經消逝的中國鑼鼓演奏場面
★文物與史料相印證,藝術與非藝術相包容,雅與俗相互交融
鑼鼓,是中國為重要的樂器,“無鼓不成樂”;鑼鼓,是中國為普及的樂器,“民間無樂不鑼鼓”;鑼鼓,是中國*為古老的樂器,四千多年前的“鼉鼓”,公元前16世紀甲骨文中大同小異的35種“鼓”字,漢代的銅鑼,魏晉時期的銅鈸;鑼鼓,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延展為廣闊的樂器,宗教、政治、軍事、勞動、生活,幾近于無處不在……
俗文化與雅文化的完美結合,藝術領域與非藝術領域的交相互動,是構成中國鑼鼓文化獨特個性和無窮魅力的根本要素,而從雅文化的特質研究、介紹入手,探求俗文化的淵源與成的一個古老幽深且又充滿了動感的景觀。在這個景觀中,既有著中國鑼鼓蒙昧之初的智慧之光,又有著中國鑼鼓神秘之中的天真爛漫;既有著中國鑼鼓血與火的壯懷激烈,又有著中國鑼鼓生與死的一往無前;既有著中國鑼鼓的威嚴與瑰麗,又有著中國鑼鼓的歡樂與平凡。可以說,在整個世界范圍,還不曾有任何樂器能夠像中國鑼鼓一樣,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掀起如此壯闊的波瀾!
全書近三百幅的圖片,有現代人難得一見的各種鼓、鑼、鐃、鈸,更有隨著文化生態環境變化而行將消逝或已經消逝的中國鑼鼓演奏場面。僅此而言,亦為彌足珍貴。
全書以“緒論”“歷史篇”“現代篇”“文化篇”為序,上自史前,下達今天,音樂文物與文獻史料相互印證,宮廷鑼鼓與民間鑼鼓交響鳴奏,藝術領域鑼鼓與非藝術領域鑼鼓一并包容,盡顯中國鑼鼓的歷史風貌和時代風采。回顧總結即意味著展望開拓,源遠流長的中國鑼鼓,幾千年來一直伴隨著中國的文明史而隆隆作響,到今天,其前所未有的發展,則更預示著明天的無比燦爛輝煌!
中國鑼鼓 內容簡介
鑼鼓,是中國*為重要的樂器,“無鼓不成樂”;鑼鼓,是中國*為普及的樂器,“民間無樂不鑼鼓”;鑼鼓,是中國*為古老的樂器,四千多年前的“鼉鼓”,公元前16世紀甲骨文中大同小異的35種“鼓”字,漢代的銅鑼,魏晉時期的銅鈸;鑼鼓,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延展*為廣闊的樂器,宗教、政治、軍事、勞動、生活,幾近于無處不在……
俗文化與雅文化的完美結合,藝術領域與非藝術領域的交相互動,是構成中國鑼鼓文化獨特個性和無窮魅力的根本要素,而從雅文化的特質研究、介紹入手,探求俗文化的淵源與成的一個古老幽深且又充滿了動感的景觀。在這個景觀中,既有著中國鑼鼓蒙昧之初的智慧之光,又有著中國鑼鼓神秘之中的天真爛漫;既有著中國鑼鼓血與火的壯懷激烈,又有著中國鑼鼓生與死的一往無前;既有著中國鑼鼓的威嚴與瑰麗,又有著中國鑼鼓的歡樂與平凡。可以說,在整個世界范圍,還不曾有任何樂器能夠像中國鑼鼓一樣,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掀起如此壯闊的波瀾!
全書近三百幅的圖片,有現代人難得一見的各種鼓、鑼。、鐃、鈸,更有隨著文化生態環境變化而行將消逝或已經消逝的中國鑼鼓演奏場面。僅此而言,亦為彌足珍貴。
全書以“緒論”、“歷史篇”、“現代篇”、“文化篇”為序,上自史前,下達今天,音樂文物與文獻史料相互印證,宮廷鑼鼓與民間鑼鼓交響鳴奏,藝術領域鑼鼓與非藝術領域鑼鼓一并包容,盡顯中國鑼鼓的歷史風貌和時代風采。回顧總結即意味著展望開拓,源遠流長的中國鑼鼓,幾千年來一直伴隨著中國的文明史而隆隆作響,到今天,其前所未有的發展,則更預示著明天的無比燦爛輝煌!
中國鑼鼓 目錄
歷史篇
鐘鼓之樂與鑼鼓先聲
壹 麋輅置缶與靈鼉之鼓
土鼓
鼉鼓
鼓與巫、瞽
貳 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
甲骨文的“鼓”字
《周禮》關于鼓的記載
商、周、春秋戰國出土的鼓
叁 中國鑼鼓之先聲
鑼
鈸
鑼、鼓、鈸的組合
新聲迭起鑼鼓當家
壹 劇曲音樂時代的鑼鼓
劇曲音樂時代的產生
鑼鼓在劇曲音樂中的運用
貳 鼓吹樂的鑼鼓組合
宮廷、軍旅鼓吹樂
民間鼓吹樂
叁 社火與鑼鼓
從專業藝人的演出到社會民眾的集體狂歡
“鑼鼓盛于上元、中秋二節”
肆 鑼鼓,平民音樂的基礎
戲曲是以鑼鼓起家
鼓吹以鑼鼓不絕如縷
歌舞以鑼鼓繁榮
現代篇
中國鑼鼓知多少
壹 鼓
粗腰桶形鼓
單面矮腰桶形鼓
……
文化篇
中國鑼鼓 節選
中國鑼鼓 相關資料
插圖:歷史篇鐘鼓之樂與鑼鼓先聲壹麋輅置缶與靈鼉之鼓土鼓關于“土鼓”,《禮記?明堂位》有“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伊耆氏,即神農。《周禮?春官》日:“籥章掌土鼓豳筲,中春,晝擊土鼓,欲豳詩,以逆暑。
中國鑼鼓 作者簡介
喬建中,音樂學家,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入載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詞典》。主要社會兼職有《音樂研究》副主編、上海音樂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副會長等多職。1992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獲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專著有《論漢族民歌近似色彩區的劃分》《瑤族民歌》《土地與歌—傳統音樂文化及歷史地理背景研究》《中國經典民歌305首鑒賞指南》《中國音樂》《典藏中國音樂大系》《嘆詠百年—喬建中音樂研究文選》 《中國鑼鼓》等。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