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環境合成生物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813305
- 條形碼:9787030813305 ; 978-7-03-081330-5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合成生物學 內容簡介
合成生物學是21世紀初新興的生物學研究領域,是在基因工程基礎上,結合生物學前沿技術誕生的以結合特定生物元件,構建具有獨特生理功能的全新生物系統或生命體為目標的學科。環境合成生物學是環境科學與合成生物學的交叉學科,是利用合成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發展針對環境污染物研究與控制的生物傳感監測、毒性評價、智能降解和資源化利用等技術。
環境合成生物學 目錄
目錄第1章 緒論 11.1 引言 11.2 環境合成生物學簡介 21.2.1 合成生物學基本框架 21.2.2 環境合成生物學前瞻 61.3 環境合成生物學在污染治理相關領域的應用 111.3.1 環境復合污染物的實時高效監測 121.3.2 有毒污染物的高效識別及多靶點毒性效應評價 141.3.3 污染物高效生物修復及其降解資源化回收 161.4 環境合成生物學應用面臨的瓶頸問題 191.4.1 針對復合污染的高效特異檢測方法 191.4.2 污染物毒性的多靶點同步檢測與毒性快速評價 211.4.3 環境修復過程的智能降解 231.5 未來研究展望 241.5.1 特異、靈敏的合成生物傳感技術 241.5.2 污染物種類及污染源指紋信息庫的建立 261.5.3 毒性效應生物標志物 271.5.4 污染物智能降解及其應用 281.5.5 合成生物學模式生物的環境風險控制 29參考文獻 31第2章 生物監測 422.1 微生物監測 432.1.1 水中有害物質的微生物監測 442.1.2 土壤污染的微生物監測 462.2 細胞監測 502.2.1 常用的細胞毒性測試方法 502.2.2 細胞模型用于實際環境中污染物的篩選 522.3 動植物監測 552.3.1 動物監測 552.3.2 植物監測 592.4 生物監測方法的局限性及展望 622.4.1 傳統生物監測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局限性 622.4.2 合成生物學在環境污染生物監測中的應用 63參考文獻 65第3章 污染物的合成生物傳感技術 733.1 環境污染物及其危害性概述 733.1.1 神經毒性 733.1.2 免疫毒性 743.1.3 生殖內分泌干擾毒性 743.2 合成生物傳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前景 753.3 污染物感應元件 753.3.1 轉錄因子 753.3.2 受體蛋白 763.3.3 核酸適配體 773.3.4 核糖開關 773.4 信號報告元件 783.5 合成生物傳感系統 793.5.1 全細胞生物傳感器 793.5.2 無細胞生物傳感器 843.6 總結與展望 893.6.1 全細胞生物傳感器 893.6.2 無細胞生物傳感器 913.6.3 展望 92參考文獻 93第4章 合成生物學在環境污染物檢測中的應用 984.1 環境合成生物學檢測污染物的原理 984.1.1 新技術與基因回路模塊化設計 994.1.2 底盤細胞的開發 1004.2 合成生物學應用于環境污染物的檢測 1014.2.1 抗生素類污染物的檢測 1014.2.2 重金屬類污染物的檢測 1044.2.3 芳烴類污染物的檢測 1074.2.4 雙酚類污染物的檢測 1094.3 環境合成生物學檢測方法展望 1124.3.1 合成生物學方法檢測污染物的發展趨勢 1124.3.2 基于EDA的環境合成生物學檢測方法 1124.3.3 用于新污染物高通量篩選的生物芯片 115參考文獻 116第5章 污染物毒性效應基于靶點識別的體外評價技術 1265.1 污染物毒性效應的分子起始事件和靶點 1275.1.1 環境污染危害的系統毒理學認識與多靶協同作用 1275.1.2 污染物毒性效應的典型測試評價方法 1295.1.3 合成生物學與基于分子起始事件的污染物毒性體外評價技術 1315.2 基于靶點識別的環境污染物體外毒性評價方法中的合成生物學 1355.2.1 以酵母為底盤細胞的報告基因毒性評價方法 1355.2.2 以動物細胞為底盤細胞的報告基因毒性評價方法 1415.2.3 脫靶效應對基于靶點識別的污染物體外毒性評價方法的影響 1495.3 污染物多靶點體外毒性評價中合成生物學的作用 1515.3.1 實際環境研究中基于多靶點識別的污染物成組毒性體外評價策略 1515.3.2 現有多靶點毒性體外評價面臨的問題與環境合成生物學 1535.3.3 基因組多位點編輯及其潛在環境毒理應用 154參考文獻 155第6章 污染物毒性評價的環境合成生物學模型 1656.1 誘導多能干細胞模型 1656.1.1 iPSC來源及發展 1656.1.2 重編程因子及iPSC標志物 1666.1.3 iPSC轉導方法 1676.1.4 iPSC影響因素 1686.1.5 iPSC環境毒理學應用 1696.2 器官芯片模型基礎 1746.2.1 器官芯片來源及發展 1756.2.2 器官芯片原理 1766.2.3 器官芯片制備方法 1776.2.4 器官芯片應用及面臨的挑戰 1806.3 嵌合體胚胎及動物 1856.3.1 嵌合體基本概念 1856.3.2 嵌合體胚胎制備 1866.3.3 嵌合體動物在環境毒理學中的應用 1886.4 干細胞模型相關倫理問題 1906.4.1 生物安全問題 1906.4.2 倫理問題 1926.5 總結與展望 193參考文獻 194第7章 復合暴露與健康效應 1977.1 引言 1977.2 合成生物學與環境相關健康效應評價 1987.2.1 典型污染物相關的健康效應 1987.2.2 合成生物學在環境相關疾病診治中的應用 2037.2.3 合成生物學在環境健康效應評價中的應用前景 2107.3 合成生物學在環境健康效應機制研究中的應用 2117.3.1 典型污染物暴露的健康效應機制與生物傳感通路 2117.3.2 環境合成生物學在分子環境毒理研究中的應用 2147.4 合成生物學與污染物復合暴露的健康效應評價 2207.4.1 污染物復合暴露的毒理效應與機制研究概述 2207.4.2 基于污染物共同作用靶點的復合暴露毒理機制研究 2217.4.3 基于污染物共同毒性效應的復合暴露健康效應研究 2247.5 總結與展望 226參考文獻 226第8章 合成生物學在微生物修復領域的主要研究思路 2338.1 分子層面--元件創制 2338.1.1 隨機突變實現定向進化 2338.1.2 理性設計 2378.1.3 半理性設計 2428.2 單細胞層面--線路組裝 2438.2.1 線路標準化、高效化 2438.2.2 線路智能化 2468.3 多細胞層面--體系重構 2518.3.1 概述 2518.3.2 "自上而下"的設計思路 2528.3.3 "自下而上"的設計思路 253參考文獻 255第9章 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復 2639.1 污染物修復的常用微生物 2639.1.1 細菌 2649.1.2 真菌 2709.1.3 藻類 2739.2 有機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2769.2.1 有機污染物的分類、危害及污染修復方法 2769.2.2 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復機制和方法研究 2779.2.3 基于環境合成生物學的功能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2789.3 有毒金屬的定向轉化 2799.3.1 有毒金屬的分類、危害及污染修復方法 2799.3.2 有毒金屬的微生物修復機制和方法研究 2819.3.3 基于環境合成生物學的功能微生物對有毒金屬的定向轉化 2829.4 展望 2859.4.1 污染物生物降解和轉化機制解析 2859.4.2 微生物修復相關環境合成生物學底盤生物的發展 2869.4.3 微生物修復技術的發展 286參考文獻 286第10章 合成生物學在廢棄物資源化中的應用 30210.1 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利用 30210.2 廢棄物合成生物學資源化利用的策略--回收與轉化 30310.3 廢棄物的合成生物學回收 30410.3.1 金屬的回收 30410.3.2 油脂的回收 31110.3.3 磷的回收 31410.4 利用廢棄物合成高附加值產物 31510.4.1 利用廢棄物進行微生物產電 31510.4.2 利用廢棄物進行微生物產氫/氣 31710.4.3 其他高附加值化合物 32010.5 展望 325參考文獻 326第11章 污染物生物修復應用示范 33511.1 石油污染生物修復應用示范 33511.2 重金屬污染生物修復應用示范 33811.3 含氯有機化合物污染生物修復應用示范 34011.4 農藥污染生物修復應用示范 34411.5 展望 347參考文獻 348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