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社會設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4124530
- 條形碼:9787574124530 ; 978-7-5741-2453-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設計 本書特色
《社會設計》匯編了來自權威學術雜志和出版物的眾多文章,探索社會設計的廣泛主題與實踐。本書以設計為核心,探討如何通過設計創新應對社會、文化、環境等多重挑戰。它不僅關注設計在商業和產品開發中的應用,更強調設計作為一個社會實踐的潛力,如何促進社會變革、解決不平等問題、改善社區生活和環境。
本書精選的文章涵蓋了社會設計的多個面向,包括設計與社會責任的關系、可持續性、公共服務的設計、參與式設計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設計策略。通過案例研究與理論探討,作者們提出了設計在推動社會變革中的重要性,并呼吁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應考慮社會影響與倫理責任。
《社會設計》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作品,不僅為設計專業人士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框架,也為任何關心社會發展與創新的人提供了思考的視角。
社會設計 內容簡介
《社會設計》探討了設計如何成為社會變革的催化劑。編者伊麗莎白·雷斯尼克匯集了過去五十年間的重要文獻,追溯了社會責任設計概念的出現。本書呈現了那些在構建社會設計領域經典文獻中貢獻力量的思想家、作家和設計師的真實聲音。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部分“明確立場”,圍繞“社會設計”這一術語的定義及其歷史背景展開。第二部分“創造未來”,探討了“社會設計”作為一個概念的提出、作為新興研究領域的演變,及其作為迅速發展的專業方向的崛起。第三部分“設計巨變”,則聚焦于“社會設計”作為一門專業學科的正式確立。本書旨在構建一個全面的語境框架,為上述三部分提供支撐和說明,幫助讀者洞悉每篇論文在社會設計的理論、方法和實踐的廣闊背景中是如何相互交織、互為支撐的。
社會設計 目錄
前言 001
**部分 明確立場:設計的新社會議程 001
1.前言 003
2.社會設計存在嗎? 009
3.社會設計:從烏托邦到美好社會 020
4.移民文化與社會設計的起源 038
第二部分 創造未來:界定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1964—1999) 047
5.前言 049
6.當務之急宣言 060
7.我們必須做的事情 062
8.教育圖解———設計的神話與神話的設計 071
9.設計作為一項具有社會意義的活動 079
10.設計師式認知 091
11.未來不再是過去 109
12.商業還是文化:工業化與設計 126
13.設計思維中的抗解問題 146
14.好公民意識:設計作為一種社會和政治力量 167
15.女性主義觀點(為社會設計) 177
16.存在社會這種東西 206
17.設計與自反性 215
18.黑色設計 220
第三部分 設計巨變:從物到系統的范式轉變(2000—2020) 225
19.前言 227
20.當務之急宣言2000 244
21.設計的“社會模式”:實踐與研究問題 247
22.設計的非物質化 255
23.為什么“不那么糟糕”是不好的(《從搖籃到搖籃》) 264
24.當服裝產生連接 281
25.設計在可持續消費中的角色 296
26.轉型性服務與轉型設計 315
27.設計思維再思考(上) 336
28.設計思維再思考(下) 356
29.設計與設計思維:當代參與式設計挑戰 374
30.從設計文化到設計行動主義 392
31.去殖民化設計創新:設計人類學、批判性人類學和本土
知識 414
32.社會設計與新殖民主義 433
33.未來派的小發明,保守的理想:論不合時宜的思辨設計 448
34.特權與壓迫:走向女性主義思辨設計 453
35.可持續創新是一個悖論嗎? 466
36.社會創新與設計:賦能、復制與協同 478
37.方法國際化,設計本土化 495
38.新興的過渡設計方法 512
注釋 537
社會設計 相關資料
這是對社會設計領域及其在過去幾十年間演變的有力且及時的調查。雷斯尼克深刻概述了設計如何應對21世紀面臨的一些緊迫問題,堪稱畢讀之作。 — 泰瑞·歐文(Terry Irwin),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這是自“Looking Closer”系列以來最引人注目的設計合集之一!雷斯尼克挑選的歷史和當代論文,對社會責任設計的變革潛力進行了深入地批判性討論。這本書的出版十分及時,是設計學者和從業者畢讀的資料。— 法蒂瑪·卡西姆(Fatima Cassim),南非《圖像與文本》(Image and Text)期刊共同編輯在當今一些社會基本道德價值觀似乎陷入危機的時代,設計師的社會責任亟待被批判性地重新審視。這本由伊麗莎白·雷斯尼克所編的社會設計論文集,為每一位在實踐中尋求推動社會創新的設計師提供了良好的起點。— 吉安尼·西尼(Gianni Sinni),圣馬力諾共和國大學設計碩士項目副主任
社會設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雷斯尼克,美國馬薩諸塞藝術與設計學院平面設計名譽教授。她在羅德島設計學院獲得了平面設計學士和碩士學位。雷斯尼克教授還是一位設計策展人,曾參與組織七個綜合性設計展覽。她的著作包括《社會設計》(2019年)和《培養公民設計師》(2016年)等。
譯者簡介
吳雪松,設計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任教于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La Sapienza)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理論與方法,聚焦以產品為載體的設計思維與方法研究,關注人類造物的目的性和產品意義。近年做過以海爾企業為例的企業創新設計研究、意義導向的產品設計研究和智慧醫療設計研究。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德國紅點和臺灣金點設計等國內外頂尖設計獎多項。主持人文社科項目和省級科研項目共計5項,參與省部級課題若干項,發表A&HCI文章、CSSCI期刊文章以及國際會議文章20余篇。
李洪海,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副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實踐型設計研究、設計戰略與管理。主持人文社科基金1項;北京市社科基金1項;主持完成企業設計戰略、工業設計相關研究項目20余項。出版設計類專著1本,教材2本,論文20余篇。
劉宇佳,青年學者,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設計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設計倫理研究所所長助理;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倫理、話語性設計、社會設計;在《南京藝術學報(美術與設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等期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及會議論文共計10篇,參與國際及國內設計會議演講與發表活動包括IASDR、DRS、Cumulus、HCII、ICDF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