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合成微生物組工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98602
- 條形碼:9787030798602 ; 978-7-03-079860-2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合成微生物組工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介紹微生物組和合成微生物組工程的專著,由活躍在一線并長期開展微生物學和微生物組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撰寫完成。全書共7章,介紹了微生物組研究的*新進展,總結研究成果,并展望未來發展,側重探討合成微生物組的設計、合成(構建)、測試和應用,為微生物組研究及其在人類健康、工農業及環境等領域的合成生物學工程化實際應用提供參考,是一部了解微生物組*新進展和合成微生物組工程原理的參考書籍。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微生物組學的發展趨勢及應用前景,并探討合成微生物組工程對人類社會和日常生活的未來影響。
本書適用于微生物學、基礎和臨床醫學、微生物生態學、合成生物學等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校師生在科研及教學中參考。
合成微生物組工程 目錄
目錄第1章 緒論 11.1 從微生物到微生物組 11.2 微生物組概念的內涵 21.2.1 微生物組的研究對象 21.2.2 微生物組的研究思路 51.2.3 微生物組的技術方法 61.3 什么是合成微生物組工程 7參考文獻 9第2章 微生物組研究的共性技術 122.1 宏基因組分析 122.1.1 微生物組測序數據分析 122.1.2 微生物功能分析流程和數據庫 322.2 單細胞表征技術 392.2.1 單細胞拉曼光譜鑒定技術 392.2.2 顯微成像技術 492.2.3 微生物單細胞測序技術 602.3 微生物培養組技術 662.3.1 微生物培養組的基本概念與一般流程 662.3.2 樣品處理 662.3.3 分離培養方法 702.3.4 微生物物種鑒定和命名 842.3.5 腸道微生物資源庫 89參考文獻 95第3章 人體微生物組 1153.1 皮膚微生物組 1153.1.1 皮膚微生物的組成和特征 1153.1.2 皮膚微生物的功能 1183.2 口腔、食道及胃部微生物組 1183.2.1 口腔微生物組的組成和特征 1183.2.2 食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和特征 1203.2.3 胃部微生物組的組成和特征 1213.3 呼吸道微生物組 1213.3.1 鼻腔微生物組的組成和特征 1213.3.2 肺部微生物組的組成和特征 1223.3.3 呼吸道微生物組的功能 1233.4 生殖道微生物組 1243.4.1 生殖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和特征 1243.4.2 生殖道微生物組的功能 1273.5 腸道微生物組 1283.5.1 腸道微生物間的互作類型 1283.5.2 核心腸道微生物菌群 1303.5.3 腸道菌群功能和微生態 1333.6 微生態失衡與人體疾病 1383.6.1 感染性疾病 1393.6.2 炎癥性腸病和腸易激綜合征 1403.6.3 癌癥 1423.6.4 代謝性疾病 1453.6.5 神經疾病 147參考文獻 148第4章 腸道微生物的生物學 1654.1 擬桿菌門 1654.1.1 擬桿菌屬 1654.1.2 副擬桿菌屬 1714.1.3 普雷沃氏菌屬 1774.1.4 另枝菌屬 1884.2 厚壁菌門 1914.2.1 梭菌屬 1914.2.2 毛螺菌 1994.2.3 腸球菌屬 2094.2.4 乳桿菌屬 2164.2.5 雙歧桿菌屬 2274.3 變形菌門 2334.3.1 α-變形菌 2354.3.2 β-變形菌 2404.3.3 γ-變形菌 2414.3.4 δ-變形菌 2494.3.5 ε-變形菌 2504.4 腸道古菌 2544.4.1 古菌的特征 2544.4.2 腸道古菌與人體健康 2564.5 益生元和益生菌、活菌藥物 2564.5.1 傳統益生菌 2574.5.2 下一代益生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 2614.5.3 活菌藥物 2634.5.4 益生元 271參考文獻 275第5章 腸道噬菌體及其應用 3285.1 腸道噬菌體的組成和特征 3285.1.1 噬菌體的生命周期 3285.1.2 噬菌體的分類 3295.2 腸道噬菌體的分離培養 3305.2.1 基于細菌培養物分離噬菌體的方法 3325.2.2 不依賴細菌培養物的噬菌體分離方法 3335.3 腸道噬菌體的功能 3375.3.1 噬菌體在腸道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3375.3.2 噬菌體療法的安全性研究 3385.3.3 噬菌體療法的有效性 3405.3.4 消化道疾病中的噬菌體療法 3405.3.5 靶向遞送藥物 3425.4 腸道噬菌體在合成微生物組工程中的應用 3425.4.1 工程噬菌體有更寬的宿主譜 3435.4.2 工程噬菌體有更強的裂解能力 3445.4.3 工程噬菌體應對宿主的噬菌體抗性 3445.4.4 工程噬菌體穩定性更高 3455.4.5 工程噬菌體可以降解生物膜 3455.4.6 基因工程將溶原性噬菌體轉化為裂解性噬菌體 346參考文獻 346第6章 人工合成菌群與活性污泥微生物組工程 3556.1 城市和工業廢水的活性污泥生物處理 3556.1.1 活性污泥法的起源與發展 3556.1.2 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技術 3576.1.3 活性污泥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3656.1.4 活性污泥法在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3716.2 活性污泥微生物組 3766.2.1 活性污泥污水處理的生物本質 3776.2.2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學概述 3786.2.3 活性污泥微生物組成和時空分布 3816.2.4 活性污泥功能菌 3876.2.5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構建 3926.3 人工合成活性污泥微生物組工程 3986.3.1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工程調控 3986.3.2 人工合成活性污泥菌群工程應用 4026.3.3 生物強化和人工合成活性污泥菌群應用挑戰 407參考文獻 407第7章 展望 4267.1 基礎研究 4267.1.1 拓展對微生物組中微生物類群以及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的認知 4277.1.2 加深對微生物組和宿主/環境之間互作規律的認知 4277.1.3 加強對微生物組解析和認知工具及技術開發 4277.2 應用與轉化 4287.2.1 加大合成微生物組的工程化應用嘗試 4287.2.2 建立微生物組多領域應用的標準與制度 4307.3 未來的方向與挑戰 430參考文獻 431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本類暢銷